少年游·游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亭园锦绣带衣香。蛱蝶绕篱墙。
  青萝小扇,春波碧草,花底卧鸳鸯。
  少年时候相思野,一梦兩牵肠。
  待到春归,入心静好,不计鬓如霜。
其他文献
晋室南渡之后,东晋士人谈玄说理的风气发生改变。西晋名士任情放达,始于正始与竹林名士。竹林名士多数身陷曹魏皇室与司马氏政权更迭的风波之中,加之晋室不以德立,让名教礼法成为空谈,他们由是而不拘名教,超脱礼法,常有怪诞行为。尔后南渡,士人们偏安江左,见到世事动乱,王权更迭,世间万法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靠性使得一切意义都被消解,于是他们选择在玄学之中寻求人生的精神依靠。《世说新语》中记载了汉末魏晋年间的诸多逸
摘 要:学界对汉泰语的研究主要围绕汉泰语在语音、词法、语序,学习偏误或母语与对象国语言作对比研究,专门对汉泰语句法结构,尤其是动宾结构作研究的甚少。本文拟就国内外学界对汉泰语动宾结构的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2  一、引言  动宾结构是句法结构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动词
不要以为  解去小巢的黃金甲 一路肃杀追暗夜  便能卸下根的骨气  也不要以为  午后暖阳20度 唱着春暖花开  便能从身体里抽出绿芽来  更不要以为  枯枝昏鸦在西山下停驻了  那一轮圆圆的皎洁  就是抵达水墨的元明与盛唐  雨雪在画里冷暖交替  你看 世间或大或小的横竖撇捺  像不像枝满的冰凌 化也化不开呀  化不开的炎凉刺痛眸子  怎么去暖冰封的绿  冰封的萌动呀 又怎么去孕育蛰伏的辞藻  
爱丽丝·沃克是第一位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1983年,其代表作《紫色》一举拿下美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确立了爱丽丝·沃克在美国文学界,特别是黑人妇女文学界的地位。  《紫色》由92封信组成,其中有55封是主人公西丽写给上帝的信,22封是西丽写给妹妹耐蒂的信,剩下15封是耐蒂写给姐姐的信。沃克以书信体这种特殊的形式塑造了一个战胜性别歧视,从单纯、懦弱走向勇敢和成熟的黑人
冰心用小诗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她用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话语方式向他人叙说着自己的情感天地和想象空间。那么,冰心小诗的独特魅力具体体现在哪里?她的小诗为何能成为20世纪20年代小诗运动的范本?下面笔者将结合《繁星》《春水》的具体内容,从意象、意境和无目的的审美三个美学层面来探讨冰心小诗的审美特征。  一、意象之美  朱自清将小诗分为抒情小诗和哲理小诗两派,《繁星》《春水》兼而有之。无论抒情还是说理
山河早把春风酿成千言万语  灯盏已将回忆染成浓墨方册  帘幕牢牢遮住窗外的黑夜  匆匆过往 催我翻看照片  而照片里的花容月貌  青春的胎记 岁月的印痕  尤其是我眼睛里的那道光芒  像閃电划亮一个人的时空  像满天星星 把自己的黑夜照亮
在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珍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块长方形的铜匾,这块看似普通的铜匾,却见证了共和国水电事业起步时期一段不平凡的历史。1948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座水电厂在沕沕水建立时,这块铜匾由朱德亲笔题词,赠送给这座点亮新中国黎明灯火的红色电力之源——沕沕水电厂。60年的岁月悄然而过,一些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记录着历史真实面貌的这件实物档案,却将当年那些红色的记忆永远保存了下来
遥望家乡门口的老榆树  思緒如河,漫漫闪耀着夕阳  余晖。远山,远在天际  一颗烦躁又自卑的  沙粒,日夜向往,南海的  沙滩碧浪  一缕清风,拂过我心  忧悒地飞向故乡  老屋顶生长着袅娜的紫烟  悠悠鸟鸣,唱在三月  虚拟的时光里,流浪的  游子,向苍天邮寄  异地无处安放的乡愁  总要归来,在疲惫  卸下后,再去感触那一窝  树梢搭起的鸟巢  在风暴中危危摇曳  一枚遗落惊艳的花蕾  躲避着
摘 要:作为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贝克特及其作品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然而也因为其作品深刻的哲理性而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本文以贝克特的戏剧作品《剧终》为例,浅析作品中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对《剧终》这部作品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贝克特;《剧终》;存在主义  作者简介:李青宗(1988-),男,汉族,甘肃武威人,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
吳嘉纪是明遗民诗人中成就较为卓著者之一,现存诗歌1400余首,均收于其诗集《陋轩诗》中。他师承泰州王门学派,一生生活于今泰州、扬州一带,性格孤僻狷介,交游不广。吴嘉纪常以白描甚至小说笔法入诗,诗歌体式自由,不受格律束缚,风格严冷危苦。吴嘉纪“野人体”的“使人冷畏”,不仅仅来自诗人凌厉的目光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审视,还来自他在诗中对社会黑暗现实近乎直白的叙述。在其看似“使人冷畏”的语言背后,实则暗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