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其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另外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被突显了出来。
  【关键词】语感 培养 朗读 积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语感作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是极其重要。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感训练,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最要紧的任务,为此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朗读中的语感
  语感的学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积累的深厚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才深刻独特,也才能在语言的运用上驾轻就熟。积累的肤浅也不会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和积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有很多种方式,不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一项综合性的思维运动,阅读时,学生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交错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感效应。同时,阅读过程中要培养语感就要强调朗读。并且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感情,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在品味中体会语言的凝练和内涵,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经过多次重复朗读,才能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同时,自然获得的良好的语感,又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成就感。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 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读时要感情充沛, 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尽可能为一体, 这样, 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 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 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 用有效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和价值,不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这样长年累月地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感悟是无比深刻的,这就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基础。
  二、生活中的语感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性质相比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它与人类语言的密不可分,对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惟有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多,初中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 因在教学中对想象和联想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想象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 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训练学生的语感。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 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心游万初的想象和联想, 对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自己身边点滴,才能较好掌握语感,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语言知识言语能力的学习,这需要点滴积累,语文教学中语感确切地说,是一个人的言语运方式,更多的是他语言经验的积累和习惯,但它不能等同于全语文能力,不要以为有了语感就具备了一切语文能力,语感也有其教学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在语文教学的广阔空间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三、语义中的语感
  语义就是对语言意义和色彩敏感。让学生体会、感悟境中的语言的色彩或情味。体味语义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字、词意义上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学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心理体验。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如能反复推敲品析,引导学生比较、揣摩,挖掘其蕴含意义,会蓦然发觉它们是用得如此精妙传神。抓关键词句反复揣摩、推敲、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四、语境中的语感
  语境是个别语言赖以生存的“上下文”和“前后语”的集合语言,它对语感起直接作用,又包含着语感。语境确定了语义,只要依据语境进入角色,就能解读语言蕴藉极深的隐含意义。如果把具体的语言文字孤立起来, 隔裂了它和其他语言文字的联系,要想去把握它,这就像孤立地弹奏一首优美乐曲中的一个个音符一样, 单调乏味, 韵味全无, 让人生厌。因此,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利用语境,挖掘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更好地引发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毫无负担地去进行个性化的品读文章的语境有着很大的意义。学生对课文意蕴的理解, 内涵的品味, 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 品味语言的过程,组合方式营造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语言环境会承载各种各样富的深厚内涵, 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和写作时有意识地提高组与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文独特的语境中领悟作者独具激情的抒情方式以及对故乡那深切的怀念, 从而让学生明白, 不同的语境能描述出不同的语感。
  结束语:语感是对语音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感受力。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 鉴赏文章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语感的摸索和实践的思路归纳。 我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紧紧地依托具体语文教学实践, 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 加上自己的积极探索, 把培养学生语感的目标更好地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话语言教学中语音、语调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逻辑重音的突显能够更好的让说话者突出自己的主题思想,让聆听者正确解读语句包含的意思。  关键词:逻辑重音,普通话教学,意义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我国的普通话语言教学工作在遇到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普通话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繁杂的技能学习过程。除了要学习基本语音、语调、停连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培养语感和语用习惯等说话技巧,这其中最大的难点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着重抓了以下几点:1. 认真听讲的习惯;2.积极思考的习惯;3.大胆发言的习惯;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5.“认真阅读”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思考、引导、创造、操作、阅读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
与传统油画不同,中国先锋油画更注重从社会与文化学的角度切入现实,并强调观念的表达,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与批判意识。毫无疑问,中国当代油画在“先锋”的带动下增添了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就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那势必会造成知识接受困难、易忘、上课不专心、学习分心。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我
笔墨主体精神内质气骨决定着作品格调气象,是中华文化高级形态的体现.中国文化尚“骨”, "生死刚正谓之骨
新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特色潜在的影响着油画创作的语言和风格的形成,使新疆的本土油画创作在国内油画创作中凸显出独特的审美特质。因此,探讨边疆地域特性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具
中国画有其自身的传统和发展规律,即它的历史继承性,早在南北朝时期,谢赫就在其著名画论“六法”中提出了“传移模写”的观点,明代唐志契在其著作《绘事微言》里说到:“画者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有很多年了,陈季斐然,但就文言文教学来看,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笔者认为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做到省时高效,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工作要做,即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扫除死角,打破惯例,大胆尝试,探索多快好省的教学方法。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扫除死角。  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总怕学生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会,于是这个要
【摘要】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对此,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极具哲学思辨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文化追求的艺术境界.物随情移,人向物化,这就是东方人所追求意境的方式.丝绸服饰是中国古代人把自然和心灵结合最完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