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陷入困境之中,本文作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走出困境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困境 改革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和发展的今天,一些学校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教师的业绩考勤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一直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缺少了奋斗的动力,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而观念陈旧落后,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如何冲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重视学习历史的价值
历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法国史学家基佐早在170多年前就说过:“文明就像海洋,它构成民族的财富,该民族的生命的一切要素、支持它的存在的一切力量,都集中并团结在它的内部。”一个民族如果物质生活是富足的,而精神生活却陷入麻木、呆滞和空虚之中,这怎能算文明,又何来富足呢?因此我们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初中学生学习历史时,应启发他们对种种历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维,理性地去汲取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有價值的合乎规律的积极面,从而激励自己投身实践,信心百倍地去创造今天和未来的文明。
二、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在大多数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听或记录。在新课程标准下,“传承”式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被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所取代。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教《秦的统一》这一课时,秦始皇是历史上的一个暴君,但他消灭“六国”,实现了封建国家的第一次统一,并统一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能不能说这是秦始皇对历史所作的贡献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应当说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当中: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是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他以“重吾不德”为借口,搞了一场“坑儒”奇冤案大。从社会效果看,如果坑儒之后带来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价秦始皇的这一粗暴行为。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秦始皇以反“复古”为名走到了极端的文化专制。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教学大纲的退出、课程标准的启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这迫使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善于引导他们自己积极思维,自己研究解决问题。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之,要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最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不断结合课改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迎来历史教育的春天。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困境 改革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和发展的今天,一些学校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教师的业绩考勤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一直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缺少了奋斗的动力,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而观念陈旧落后,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如何冲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重视学习历史的价值
历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法国史学家基佐早在170多年前就说过:“文明就像海洋,它构成民族的财富,该民族的生命的一切要素、支持它的存在的一切力量,都集中并团结在它的内部。”一个民族如果物质生活是富足的,而精神生活却陷入麻木、呆滞和空虚之中,这怎能算文明,又何来富足呢?因此我们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初中学生学习历史时,应启发他们对种种历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维,理性地去汲取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有價值的合乎规律的积极面,从而激励自己投身实践,信心百倍地去创造今天和未来的文明。
二、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在大多数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听或记录。在新课程标准下,“传承”式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被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所取代。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教《秦的统一》这一课时,秦始皇是历史上的一个暴君,但他消灭“六国”,实现了封建国家的第一次统一,并统一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能不能说这是秦始皇对历史所作的贡献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应当说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当中: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是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他以“重吾不德”为借口,搞了一场“坑儒”奇冤案大。从社会效果看,如果坑儒之后带来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价秦始皇的这一粗暴行为。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秦始皇以反“复古”为名走到了极端的文化专制。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教学大纲的退出、课程标准的启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这迫使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善于引导他们自己积极思维,自己研究解决问题。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之,要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最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不断结合课改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迎来历史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