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出生后3-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段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因此,对3-6岁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3-6岁儿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关键词 3-6岁儿童;健康心理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39-01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界定人格发展时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如同最早的模板,会直接影响和定格个体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发展趋向。儿童心理教育,如同木之本、水之源,贵在良性地发轫和全面地成长。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
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关系
(一)热爱关注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注、赞扬和爱。师生同伴关系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奖励、赞扬、信任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会企盼鼓励的目光与真挚的友情,都需要热情的赞美与灿烂的微笑。儿童会说喜欢某某某老师,因为“她帮我梳小辫,她常摸我的头,她还常常让我分玩具……”老师的这些行为常是无意的,但在3-6岁儿童的心里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同时教师还应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3-6岁儿童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3-6岁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二)尊重信任
教师应成为3-6岁儿童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个3-6岁儿童,还要努力成为3-6岁儿童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3-6岁儿童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孩子。教师应允许3-6岁儿童犯错,并给予3-6岁儿童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孩子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心情愉快,茁壮成长。
二、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6岁儿童在心智成长期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那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心智成长期中的问题呢?首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利用儿童主动活动的方式,定期展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阔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其次,心理健康课是要针对性设计的。为了能够进一步使儿童加深印象,教师还在班级精心设计了心情墙,把能够表达出面部情绪的不同表情贴纸分别贴在每一个地方,使儿童在早上进园时在心情墙上贴上恰当的表情,这样不仅可以使儿童在细微观察他人的同时打开自己的心门,也有利于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从而使儿童每天都能维持一个乐观的心理状态。
三、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
每一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部分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爱与人沟通;还有部分儿童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无法自己睡觉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第一时间制定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组织不同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情境。比如,有“关心我的小伙伴们”“温馨的集体”“我成长了”等。让儿童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在尊重自己的道理,进而达到指导儿童的目的。
为了帮助儿童养成较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在每周的最后一天放学时,组织了三个层次班级的儿童进行“赞美时刻”的活动。教师和儿童互相赞美,然后评选出最佳进步者,将美照发布在公示栏里面,激励儿童互相进步,同时也在无声中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维持了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
四、用爱心呵护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理智和正确指导下的儿童总是自信的,时刻充满着信心,积极乐观、笑口常开仿佛是儿童的代名词;而被教师忽略的儿童往往自我放弃,长时间下来还会产生自卑感的心理。作为教师,无论儿童的长相如何、智力怎样,教师都要保持着一颗善良并且爱儿童的心,用教师的爱为儿童送去信任、自信感和安全感。让教师带着对儿童的爱心,并灵活运用爱的策略,为3-6岁儿童多送去一些关怀,引导儿童疏导心中的烦躁与不安。
虽然一直在着重突出教师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却不是要求教师对儿童专门安排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不仅会加强教师的压力,还会使教师在没有专业培训的条件下工作导致适得其反。所以最合适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平时教学中,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贴近3-6岁儿童的生活,了解3-6岁儿童的心理,在3-6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上多做深入思考,在实实在在的小事上下功夫,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保证3-6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珊珊,韦雪艳.家庭心理教育——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诉求[J].大众文艺,2019(10):210-211.
关键词 3-6岁儿童;健康心理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39-01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界定人格发展时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如同最早的模板,会直接影响和定格个体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发展趋向。儿童心理教育,如同木之本、水之源,贵在良性地发轫和全面地成长。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
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关系
(一)热爱关注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注、赞扬和爱。师生同伴关系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奖励、赞扬、信任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会企盼鼓励的目光与真挚的友情,都需要热情的赞美与灿烂的微笑。儿童会说喜欢某某某老师,因为“她帮我梳小辫,她常摸我的头,她还常常让我分玩具……”老师的这些行为常是无意的,但在3-6岁儿童的心里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同时教师还应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3-6岁儿童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3-6岁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二)尊重信任
教师应成为3-6岁儿童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个3-6岁儿童,还要努力成为3-6岁儿童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3-6岁儿童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孩子。教师应允许3-6岁儿童犯错,并给予3-6岁儿童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孩子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心情愉快,茁壮成长。
二、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6岁儿童在心智成长期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那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心智成长期中的问题呢?首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利用儿童主动活动的方式,定期展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阔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其次,心理健康课是要针对性设计的。为了能够进一步使儿童加深印象,教师还在班级精心设计了心情墙,把能够表达出面部情绪的不同表情贴纸分别贴在每一个地方,使儿童在早上进园时在心情墙上贴上恰当的表情,这样不仅可以使儿童在细微观察他人的同时打开自己的心门,也有利于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从而使儿童每天都能维持一个乐观的心理状态。
三、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
每一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部分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爱与人沟通;还有部分儿童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无法自己睡觉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第一时间制定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组织不同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情境。比如,有“关心我的小伙伴们”“温馨的集体”“我成长了”等。让儿童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在尊重自己的道理,进而达到指导儿童的目的。
为了帮助儿童养成较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在每周的最后一天放学时,组织了三个层次班级的儿童进行“赞美时刻”的活动。教师和儿童互相赞美,然后评选出最佳进步者,将美照发布在公示栏里面,激励儿童互相进步,同时也在无声中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维持了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
四、用爱心呵护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理智和正确指导下的儿童总是自信的,时刻充满着信心,积极乐观、笑口常开仿佛是儿童的代名词;而被教师忽略的儿童往往自我放弃,长时间下来还会产生自卑感的心理。作为教师,无论儿童的长相如何、智力怎样,教师都要保持着一颗善良并且爱儿童的心,用教师的爱为儿童送去信任、自信感和安全感。让教师带着对儿童的爱心,并灵活运用爱的策略,为3-6岁儿童多送去一些关怀,引导儿童疏导心中的烦躁与不安。
虽然一直在着重突出教师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却不是要求教师对儿童专门安排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不仅会加强教师的压力,还会使教师在没有专业培训的条件下工作导致适得其反。所以最合适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平时教学中,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贴近3-6岁儿童的生活,了解3-6岁儿童的心理,在3-6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上多做深入思考,在实实在在的小事上下功夫,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保证3-6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珊珊,韦雪艳.家庭心理教育——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诉求[J].大众文艺,2019(1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