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三大主要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和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到的组织方式之一。
一、保证小组合作有效的条件
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更需要合作意义和效果的本质。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效果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外在强迫”下的合作,其实质是缺失最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条件一:一定时间、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主题实践任务. 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无法独立完成的主题任务,就需要小组合作。条件二:学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学生自己产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是合作学习有效最主要的因素。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1、教师角色的不断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不断调整身份。首先,要是每一个组中的一位组员,身离神在,掌握组内最新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难题,适当交给小组一些独立面对难题的机会,但一定要适时的予以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是判官,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太多争议,需相对有权威的人来定夺或裁定,如果是必要的,带有是非观、价值观甚至是学术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明确站位。第三,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遇见了情绪的波动,心理的症结时,要从心理角度进行疹断,开导。第四,做最公正的裁判,让小组间即有公平竞争,有需适当鼓励表彰,让小组更具活力。
2、科学建组,动态管理。
小组的成立和组建很关键,老师的指导要考虑三个原则:第一是志趣相投,尽管理论上小组合作应在全班范围内随机的,但实际实施中,如果几位同学志趣相投,合作会更流畅,更主要的是兴趣的统一是关键,即对同一主题,同一问题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第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即在完成主题任务中能各尽其能,取长补短;第三是重视“放单”现象:在小组合作中最常见的是结组时有人被“放单”,多不是人数原因,有的是学习差的,有的是平时爱搞小破坏的,有的是个性太强不合群的等,但这些群体更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需在建组前巧妙引导,防止此现象发生。
3、引导有效沟通,促进相互依赖
其实从主题活动的时间来看,多数是比较宽裕的,至少是足够学生交流沟通的,但是学生实际用于有意识交流沟通的很少。更确切的说,交流沟通是一种技巧,是一种社会能力,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多数停留在无意识下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甚至是或有用或无用细节的分争上。因此,交流沟通的保证除了时间的充裕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包括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讨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交流,进而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
4、竞争激励,注入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在后期,而评价应渗透于每一个过程之中,每个过程也应有阶段性成果。对小组阶段性进展情况适时的评价,适度的竞争对比刺激,适当的激励机制都能让学生更加兴奋、投入,小组更为凝聚,团结。
三、不可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重要性
现在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孤僻、自我中心。想问题、做事情,从“我”出发,往往见好就抢,有困难就避,有错误就推托,总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别人,对别人的弱点不能包容等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中,求助与助人一样重要,在自己遇到一个人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要袒诚的向别人求助,求助也是给自己支持的同时给他人自信。同时在助人中也一样能感受到被信任,被依赖等。在求助与助人中寻求相互之间更亲密而融洽的合作乐趣。
小组真正的合作效能恰恰要体现在,对独断的想法要有另外的声音质疑,对逆耳的忠言和良好的建议也要学会倾听。因此,偏爱倾听的小组成员流畅表达自己思想,主观意见强的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音,是与人交往中重要的品质,更是小组合作更具实效的保证。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境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些成员做错或不够理想,总有一些能力强一些能力弱,有失败等,尽管可能每个人都努力了。对他人的失误、失败应以包容的心态来宽容,使小组一更凝聚的完成使命。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去一味的追究责任。但对于自己的不足,失误,要经常反思,总结,必要时提出自我批评,提出改进意见,邀请监督,这样能让小组更为和谐,合作更为流畅。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不但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智慧;而且能发挥群体功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人人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人人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正所谓的是:一起来,更精彩!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东】
一、保证小组合作有效的条件
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更需要合作意义和效果的本质。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效果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外在强迫”下的合作,其实质是缺失最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条件一:一定时间、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主题实践任务. 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无法独立完成的主题任务,就需要小组合作。条件二:学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学生自己产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是合作学习有效最主要的因素。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1、教师角色的不断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不断调整身份。首先,要是每一个组中的一位组员,身离神在,掌握组内最新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难题,适当交给小组一些独立面对难题的机会,但一定要适时的予以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是判官,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太多争议,需相对有权威的人来定夺或裁定,如果是必要的,带有是非观、价值观甚至是学术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明确站位。第三,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遇见了情绪的波动,心理的症结时,要从心理角度进行疹断,开导。第四,做最公正的裁判,让小组间即有公平竞争,有需适当鼓励表彰,让小组更具活力。
2、科学建组,动态管理。
小组的成立和组建很关键,老师的指导要考虑三个原则:第一是志趣相投,尽管理论上小组合作应在全班范围内随机的,但实际实施中,如果几位同学志趣相投,合作会更流畅,更主要的是兴趣的统一是关键,即对同一主题,同一问题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第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即在完成主题任务中能各尽其能,取长补短;第三是重视“放单”现象:在小组合作中最常见的是结组时有人被“放单”,多不是人数原因,有的是学习差的,有的是平时爱搞小破坏的,有的是个性太强不合群的等,但这些群体更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需在建组前巧妙引导,防止此现象发生。
3、引导有效沟通,促进相互依赖
其实从主题活动的时间来看,多数是比较宽裕的,至少是足够学生交流沟通的,但是学生实际用于有意识交流沟通的很少。更确切的说,交流沟通是一种技巧,是一种社会能力,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多数停留在无意识下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甚至是或有用或无用细节的分争上。因此,交流沟通的保证除了时间的充裕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包括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讨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交流,进而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
4、竞争激励,注入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在后期,而评价应渗透于每一个过程之中,每个过程也应有阶段性成果。对小组阶段性进展情况适时的评价,适度的竞争对比刺激,适当的激励机制都能让学生更加兴奋、投入,小组更为凝聚,团结。
三、不可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重要性
现在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孤僻、自我中心。想问题、做事情,从“我”出发,往往见好就抢,有困难就避,有错误就推托,总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别人,对别人的弱点不能包容等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中,求助与助人一样重要,在自己遇到一个人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要袒诚的向别人求助,求助也是给自己支持的同时给他人自信。同时在助人中也一样能感受到被信任,被依赖等。在求助与助人中寻求相互之间更亲密而融洽的合作乐趣。
小组真正的合作效能恰恰要体现在,对独断的想法要有另外的声音质疑,对逆耳的忠言和良好的建议也要学会倾听。因此,偏爱倾听的小组成员流畅表达自己思想,主观意见强的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音,是与人交往中重要的品质,更是小组合作更具实效的保证。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境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些成员做错或不够理想,总有一些能力强一些能力弱,有失败等,尽管可能每个人都努力了。对他人的失误、失败应以包容的心态来宽容,使小组一更凝聚的完成使命。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去一味的追究责任。但对于自己的不足,失误,要经常反思,总结,必要时提出自我批评,提出改进意见,邀请监督,这样能让小组更为和谐,合作更为流畅。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不但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智慧;而且能发挥群体功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人人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人人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正所谓的是:一起来,更精彩!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