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更精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三大主要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和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到的组织方式之一。
  一、保证小组合作有效的条件
  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更需要合作意义和效果的本质。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效果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外在强迫”下的合作,其实质是缺失最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条件一:一定时间、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主题实践任务. 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无法独立完成的主题任务,就需要小组合作。条件二:学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学生自己产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是合作学习有效最主要的因素。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1、教师角色的不断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不断调整身份。首先,要是每一个组中的一位组员,身离神在,掌握组内最新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难题,适当交给小组一些独立面对难题的机会,但一定要适时的予以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是判官,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太多争议,需相对有权威的人来定夺或裁定,如果是必要的,带有是非观、价值观甚至是学术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明确站位。第三,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遇见了情绪的波动,心理的症结时,要从心理角度进行疹断,开导。第四,做最公正的裁判,让小组间即有公平竞争,有需适当鼓励表彰,让小组更具活力。
  2、科学建组,动态管理。
  小组的成立和组建很关键,老师的指导要考虑三个原则:第一是志趣相投,尽管理论上小组合作应在全班范围内随机的,但实际实施中,如果几位同学志趣相投,合作会更流畅,更主要的是兴趣的统一是关键,即对同一主题,同一问题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第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即在完成主题任务中能各尽其能,取长补短;第三是重视“放单”现象:在小组合作中最常见的是结组时有人被“放单”,多不是人数原因,有的是学习差的,有的是平时爱搞小破坏的,有的是个性太强不合群的等,但这些群体更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需在建组前巧妙引导,防止此现象发生。
  3、引导有效沟通,促进相互依赖
  其实从主题活动的时间来看,多数是比较宽裕的,至少是足够学生交流沟通的,但是学生实际用于有意识交流沟通的很少。更确切的说,交流沟通是一种技巧,是一种社会能力,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多数停留在无意识下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甚至是或有用或无用细节的分争上。因此,交流沟通的保证除了时间的充裕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包括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讨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交流,进而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
  4、竞争激励,注入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在后期,而评价应渗透于每一个过程之中,每个过程也应有阶段性成果。对小组阶段性进展情况适时的评价,适度的竞争对比刺激,适当的激励机制都能让学生更加兴奋、投入,小组更为凝聚,团结。
  三、不可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重要性
  现在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孤僻、自我中心。想问题、做事情,从“我”出发,往往见好就抢,有困难就避,有错误就推托,总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别人,对别人的弱点不能包容等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中,求助与助人一样重要,在自己遇到一个人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要袒诚的向别人求助,求助也是给自己支持的同时给他人自信。同时在助人中也一样能感受到被信任,被依赖等。在求助与助人中寻求相互之间更亲密而融洽的合作乐趣。
  小组真正的合作效能恰恰要体现在,对独断的想法要有另外的声音质疑,对逆耳的忠言和良好的建议也要学会倾听。因此,偏爱倾听的小组成员流畅表达自己思想,主观意见强的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音,是与人交往中重要的品质,更是小组合作更具实效的保证。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境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些成员做错或不够理想,总有一些能力强一些能力弱,有失败等,尽管可能每个人都努力了。对他人的失误、失败应以包容的心态来宽容,使小组一更凝聚的完成使命。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去一味的追究责任。但对于自己的不足,失误,要经常反思,总结,必要时提出自我批评,提出改进意见,邀请监督,这样能让小组更为和谐,合作更为流畅。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不但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智慧;而且能发挥群体功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人人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人人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正所谓的是:一起来,更精彩!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萌芽,他们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
提问法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提问是多向式的,除了师生互动,还包括生生互动。我们知道,仅仅是“师问生”,则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导致出现“牵牛式”的不良教学现象;而仅仅是“生问师”或“生问生”,则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容易出现“放羊式”的不良教学现象。现在的问题是,这几种提问方式该如何有机结合,才能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国学著作中的三句话使我对
“计算机”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要使小学生的自发兴趣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成为永恒或更加高涨,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学生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我们要使学生们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
一天晚上,妈妈对我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文本的解读中,应该注重质疑,而我认为于教学这“质疑”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同步质疑。学生质疑可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活跃思想,对事物充满求知欲望;教师质疑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充分挖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师生的同步质疑才是解读文本的阶梯,下面我结合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第二十六课《剪枝的学问》一课谈谈如何通过师生质疑这一阶梯来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一、教师质疑——解读文本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满堂灌和教学气氛沉闷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思考的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于引导,让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问题设计要凸显有效性  1.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前提。“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
这天,小明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他看到地上有一个洞口。他好奇地朝洞里面望,一股吸力将他吸入洞中。小明只感觉到自己晕晕的。过了一会儿,小明发现:他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这里的人和房子都很小,可是花草树木却很高。这儿还有会飞的鱼,有听着歌就能长高的樱桃树……他想在这里住下来,可是,他很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于是,小人们就让他拿起一朵喇叭花走上房顶吹起来。他吹出的声音正是他想说给爸爸妈妈听的话。吹着吹着,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后,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验”是这样解释的:“经验”有两种词性,作为名词,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作为动词,指经历,体验。  杜威曾指出,片面地以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现在的经验绝不是自明的。它不是终极的,而是转化的。它本身不是完成了的东西,而只是某
你怎么渴成这样了啊?
期刊
5月6日 星期三 晴  我一直觉得林至聪是班上最聪明的人,因为他很会思考,而且有很多新点子。今天课间,我看到他没有出去玩,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我就走了过去。  林至聪回头看到我,指着本子对我说:“高原峰,你觉得我研究的这种新型乘法竖式怎么样?”  “乘法竖式?”我看不明白,“你画的都是线呀,没有数怎么能算乘法呢?”  “哈哈,我的新型乘法竖式的特点就是没有数,只有线!”林至聪翻到新的一页,边画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