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本质在于思维。尤其是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随之会提高,因此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启发、诱导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就主要谈谈笔者的想法。
关键词:思维;兴趣;策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9
数学思维就是要用一些特有的方式解答相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思维的方式。数学思维具有它特有的品质,不同的学生具备的品质不同,其思维水平也存在区别,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品质才会使其具备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是要深刻。知識的探究必须要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数学知识概念深刻理解,不要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必须要找出题目中各个条件的本质联系,找到正确的答案;其次就是要灵活。这个品质是要求小学数学学习不要过于死板,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答数学问题,以求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正确答案;最后是范围要广。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打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要错过有用的条件和要素,力求解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教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一、挑选感性的材料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的年龄偏小,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来作为引入点,而不能直接上来就开始讲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要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引入到学习内容中,然后再进行思维的扩散。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时,能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方法来训练学生,培养他们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总是一脸严肃,态度很严苛,经常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产生厌恶之情,又怎么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呢?然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创建一些情景,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为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手段设置一些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时,一定会收获到学习成果,这样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喜悦,使其对小学数学产生好感,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生事物产生兴趣的源泉,能引发疑问以及探究心理,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发展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过于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机械化,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因而形成可怕的思维定势,这并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不会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在开展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以一种更为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讲授给学生。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比较法,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首先使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轻松掌握,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使得学生将数学问题在推理中消化解决。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小学数学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促使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整合自己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相互讨论研究,相互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对各自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在这样的合作讨论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换位思考
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毕竟也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能会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克服这个问题,不能出现用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课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生活中的认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庙小学 746400)
关键词:思维;兴趣;策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9
数学思维就是要用一些特有的方式解答相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思维的方式。数学思维具有它特有的品质,不同的学生具备的品质不同,其思维水平也存在区别,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品质才会使其具备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是要深刻。知識的探究必须要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数学知识概念深刻理解,不要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必须要找出题目中各个条件的本质联系,找到正确的答案;其次就是要灵活。这个品质是要求小学数学学习不要过于死板,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答数学问题,以求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正确答案;最后是范围要广。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打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要错过有用的条件和要素,力求解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教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一、挑选感性的材料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的年龄偏小,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来作为引入点,而不能直接上来就开始讲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要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引入到学习内容中,然后再进行思维的扩散。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时,能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方法来训练学生,培养他们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总是一脸严肃,态度很严苛,经常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产生厌恶之情,又怎么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呢?然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创建一些情景,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为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手段设置一些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时,一定会收获到学习成果,这样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喜悦,使其对小学数学产生好感,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生事物产生兴趣的源泉,能引发疑问以及探究心理,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发展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过于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机械化,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因而形成可怕的思维定势,这并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不会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在开展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以一种更为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讲授给学生。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比较法,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首先使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轻松掌握,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使得学生将数学问题在推理中消化解决。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小学数学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促使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整合自己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相互讨论研究,相互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对各自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在这样的合作讨论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换位思考
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毕竟也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能会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克服这个问题,不能出现用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课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生活中的认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庙小学 74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