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教师应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适应高考考试目标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其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水平有所提高,最终取得优秀的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物理复习.
一、正确理解考试目标进行有重
点的复习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我认为对学生的教学应当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要有正确理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关键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是对高中生的能力考查的基础.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对某些专有名词和术语的死记硬背,而是应当能够对所学知识的基本含义有所理解,并能够用文字或者图表的形势进行表达.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教师要根据考试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对知识有形象的了解.
二是要具备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研究的基础.
三要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与文字相比,图表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就要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四要具备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要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就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二、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有系统
的把握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考试的知识内容,但是如果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框架没有系统的把握,就会不清楚问题是属于哪个范围,容易产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因此,要把握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分类列表,充分地展示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将比较零散的知识总结成一个“知识链”.基于这个知识链,再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总结知识框架,可以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下次复习的时候进行重点复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在进行知识框架总结时,教师应当把握住知识框架中的主线条,将精心选择的知识引导给学生,让他们去构建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将知识联系起来,最终建立一个全面的、重点突出的知识体系,并能有效地将知识运用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中.
三、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近年来的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来看,物理实验考试的目标已不再是实验的设计、操作和观察,而主要是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查.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考查课标中“实验内容”部分所列的19个实验“知识点”,如果只是抓住这些知识点老生常谈般地“过滤”一遍,不可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在“理综”的实验考试中取得好的效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与“实验”是融在一起的,“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审题能力是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的体现.考试时,学生要准确、迅速地做题,就必须对题意正确把握.在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对审题能力的训练,要坚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审题能力.
1.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关键词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
2.隐含条件的挖掘
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而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把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等.要认真地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适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其他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3.排除干扰因素
过滤题目中无用信息的能力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条件,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条件,并把它们排除,就能迅速正确地解答题目.
综上所述,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对考查目的有明确的把握,就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树立框架,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还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充实,对高考物理就会充满信心.
一、正确理解考试目标进行有重
点的复习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我认为对学生的教学应当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要有正确理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关键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是对高中生的能力考查的基础.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对某些专有名词和术语的死记硬背,而是应当能够对所学知识的基本含义有所理解,并能够用文字或者图表的形势进行表达.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教师要根据考试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对知识有形象的了解.
二是要具备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研究的基础.
三要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与文字相比,图表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就要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四要具备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要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就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二、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有系统
的把握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考试的知识内容,但是如果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框架没有系统的把握,就会不清楚问题是属于哪个范围,容易产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因此,要把握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分类列表,充分地展示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将比较零散的知识总结成一个“知识链”.基于这个知识链,再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总结知识框架,可以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下次复习的时候进行重点复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在进行知识框架总结时,教师应当把握住知识框架中的主线条,将精心选择的知识引导给学生,让他们去构建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将知识联系起来,最终建立一个全面的、重点突出的知识体系,并能有效地将知识运用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中.
三、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近年来的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来看,物理实验考试的目标已不再是实验的设计、操作和观察,而主要是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查.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考查课标中“实验内容”部分所列的19个实验“知识点”,如果只是抓住这些知识点老生常谈般地“过滤”一遍,不可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在“理综”的实验考试中取得好的效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与“实验”是融在一起的,“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审题能力是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的体现.考试时,学生要准确、迅速地做题,就必须对题意正确把握.在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对审题能力的训练,要坚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审题能力.
1.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关键词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
2.隐含条件的挖掘
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而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把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等.要认真地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适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其他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3.排除干扰因素
过滤题目中无用信息的能力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条件,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条件,并把它们排除,就能迅速正确地解答题目.
综上所述,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对考查目的有明确的把握,就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树立框架,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还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充实,对高考物理就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