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历史教师所必需的要素:内涵性(理论的丰富性、中考试题的研究性)、课堂中的高效性(趣味性、人文性、道德性、系统性)出发,探讨历史教学效率的高效。
【关键词】 历史教学;高效;教师;课堂
历史,是一门讲述过去真实存在事实的一门学科。作为中考科目的一员,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本人就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谈一谈方法。
一、内涵性
教师历来是教学的授道者、解惑者,哪怕现在的教学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内涵的丰富也就必不可缺少。内涵包括哪些呢?笔者认为理论知识的丰富性和对中考题目的研究性不可缺少。
(一)理论的丰富性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教师更应如此。当今世界,各教学论派纷纷登场,如:经验主义论、结构主义论、人才主义论、知行论等。我们要学习尊重教育史上经典教学理论,更要关注并研究当今世界新的理论方向,与教学实践结合,争取创造自身特色的理论。就如本人所在学校就提出了“生态课堂”的理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更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行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中考试题的研究性
历史作为中考的一部分,教师平时更要对历史每年的中考试题进行研究。了解出题教师的角度、考察的知识点、学生具备何种能力等。现以2012年南通市中考历史为例:
就本次试卷各本书涵盖的分数来看,七年级历史9分、八年级20分、九年级21分,总分50分。所占分数比例仍与去年一致,考察的知识点和对学生的能力与去年相比,有了一些新意。
1.突出考察民生问题。民生一直是政府所提倡、所关注的内容。如2012年试题中32题: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中国的封建帝制始于哪一朝代?(1分)
(2)阅读材料: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新城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
回答:据材料概括封建帝制结束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表现?(不得摘抄原文)(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分)
(3)百年时间,世纪沧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结合家庭生活变化的情况,在“我家的过去和现在”社会调研提纲中任选两个项目作一比较。(只需选择两个项目作答,如多选多答,则按前两项的分)(4分)
这条题目中(2)(3)问题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封建帝制结束后,改革开放前后(从居住条件、交通工具、通讯手段、文化娱乐)的变化。10分值得我们注意。
2.突出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察
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历年的试题中,单纯的考察知识点已基本消失,更多的是考察对历史概念、结论、阶段特征,运用正确的办法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如:分析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
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材料的造纸工艺流程图,请判断这种造纸法应该不晚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 东汉
此题考察学生对于纸的历史知识能力。最早的纸产生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破布等降低了纸的成本,形成造纸的一连串流程。题目中原材料为竹的造纸流程,因此可判断朝代为东汉。
又如: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总统。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历史的发展与华盛顿、林肯密不可分。(6分)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华盛顿、林肯各自的活动功绩。所以此题答案就是:华盛顿,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独立。颁布《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担任美国第一、二任总统。林肯: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担任美国总统等。
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导入语的“趣味性”
导入语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成功。一个充满着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导入语不可缺少。那教师的精心设计就非常必要了。
1.多媒体的使用。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根据历史课文内容,巧用多媒体,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就可调动学生感官,集中注意力。如:讲授《三国鼎立》时,就可播放电视连续剧的歌曲,教师再巧妙设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是哪些人物呢?”再此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课堂气氛明显高涨。
2.故事的导入。《百家讲坛》栏目之所以受到大家喜欢,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他传播知识的方法。主持人往往把自己讲授的知识点故事化,把书本中枯燥的内容变得丰满、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如能运用个性化、通俗的语言讲解导入,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一战的爆发》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战争横贯古今中外,它的发生往往是由统治者或国家精心设计的,但在1914年巴尔干半岛,一位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行动,伴随着斐迪男大公夫妇鲜血的流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二)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人文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人们对此的理解。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了解各种人文现象,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表现。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审视问题的视角、认识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评价问题的手段等。
(三)历史教学的“道德性”
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通过鸦片的危害了解清政府禁烟的立场,英国则以此理由发动鸦片战争。通过这些事情的讲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罪恶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社会正确的价值观。
(四)历史教学的“现实性”
历史是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历史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样社会现实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
因此,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就强调历史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等,尽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知识获取过程。
如:初二历史教学中对于甲午中日战争设计时,可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钓鱼岛”的事件引入。指出:钓鱼岛事件是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教师利用日本政府的文件中所写的日本的利益线,早在清朝时,就有前车之鉴——甲午中日战争。以这样的思路引入本课,学生可把社会热点和历史联系在一起,既了解历史知识,又了解社会热点,两者的结合对于历史把握度明显增强。
(五)复习的“系统性”
中考历史涉及的知识点多,尤其是材料题考察学生的知识点之间往往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中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
如: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进行复习,我就设计了如下的知识网络:
通过这样主动知识体系,立足整体,纵观全局,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优化等,有益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大事之间关系的把握等。
这些都是本人的实践之谈,其中肯定有些不足之处仍需改进,但本人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历史教学就一定能获得同学们的青睐,历史课堂效率就一定能提高。
【关键词】 历史教学;高效;教师;课堂
历史,是一门讲述过去真实存在事实的一门学科。作为中考科目的一员,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本人就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谈一谈方法。
一、内涵性
教师历来是教学的授道者、解惑者,哪怕现在的教学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内涵的丰富也就必不可缺少。内涵包括哪些呢?笔者认为理论知识的丰富性和对中考题目的研究性不可缺少。
(一)理论的丰富性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教师更应如此。当今世界,各教学论派纷纷登场,如:经验主义论、结构主义论、人才主义论、知行论等。我们要学习尊重教育史上经典教学理论,更要关注并研究当今世界新的理论方向,与教学实践结合,争取创造自身特色的理论。就如本人所在学校就提出了“生态课堂”的理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更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行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中考试题的研究性
历史作为中考的一部分,教师平时更要对历史每年的中考试题进行研究。了解出题教师的角度、考察的知识点、学生具备何种能力等。现以2012年南通市中考历史为例:
就本次试卷各本书涵盖的分数来看,七年级历史9分、八年级20分、九年级21分,总分50分。所占分数比例仍与去年一致,考察的知识点和对学生的能力与去年相比,有了一些新意。
1.突出考察民生问题。民生一直是政府所提倡、所关注的内容。如2012年试题中32题: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中国的封建帝制始于哪一朝代?(1分)
(2)阅读材料: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新城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
回答:据材料概括封建帝制结束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表现?(不得摘抄原文)(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分)
(3)百年时间,世纪沧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结合家庭生活变化的情况,在“我家的过去和现在”社会调研提纲中任选两个项目作一比较。(只需选择两个项目作答,如多选多答,则按前两项的分)(4分)
这条题目中(2)(3)问题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封建帝制结束后,改革开放前后(从居住条件、交通工具、通讯手段、文化娱乐)的变化。10分值得我们注意。
2.突出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察
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历年的试题中,单纯的考察知识点已基本消失,更多的是考察对历史概念、结论、阶段特征,运用正确的办法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如:分析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
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材料的造纸工艺流程图,请判断这种造纸法应该不晚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 东汉
此题考察学生对于纸的历史知识能力。最早的纸产生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破布等降低了纸的成本,形成造纸的一连串流程。题目中原材料为竹的造纸流程,因此可判断朝代为东汉。
又如: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总统。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历史的发展与华盛顿、林肯密不可分。(6分)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华盛顿、林肯各自的活动功绩。所以此题答案就是:华盛顿,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独立。颁布《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担任美国第一、二任总统。林肯: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担任美国总统等。
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导入语的“趣味性”
导入语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成功。一个充满着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导入语不可缺少。那教师的精心设计就非常必要了。
1.多媒体的使用。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根据历史课文内容,巧用多媒体,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就可调动学生感官,集中注意力。如:讲授《三国鼎立》时,就可播放电视连续剧的歌曲,教师再巧妙设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是哪些人物呢?”再此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课堂气氛明显高涨。
2.故事的导入。《百家讲坛》栏目之所以受到大家喜欢,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他传播知识的方法。主持人往往把自己讲授的知识点故事化,把书本中枯燥的内容变得丰满、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如能运用个性化、通俗的语言讲解导入,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一战的爆发》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战争横贯古今中外,它的发生往往是由统治者或国家精心设计的,但在1914年巴尔干半岛,一位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行动,伴随着斐迪男大公夫妇鲜血的流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二)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人文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人们对此的理解。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了解各种人文现象,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表现。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审视问题的视角、认识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评价问题的手段等。
(三)历史教学的“道德性”
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通过鸦片的危害了解清政府禁烟的立场,英国则以此理由发动鸦片战争。通过这些事情的讲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罪恶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社会正确的价值观。
(四)历史教学的“现实性”
历史是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历史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样社会现实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
因此,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就强调历史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等,尽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知识获取过程。
如:初二历史教学中对于甲午中日战争设计时,可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钓鱼岛”的事件引入。指出:钓鱼岛事件是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教师利用日本政府的文件中所写的日本的利益线,早在清朝时,就有前车之鉴——甲午中日战争。以这样的思路引入本课,学生可把社会热点和历史联系在一起,既了解历史知识,又了解社会热点,两者的结合对于历史把握度明显增强。
(五)复习的“系统性”
中考历史涉及的知识点多,尤其是材料题考察学生的知识点之间往往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中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
如: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进行复习,我就设计了如下的知识网络:
通过这样主动知识体系,立足整体,纵观全局,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优化等,有益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大事之间关系的把握等。
这些都是本人的实践之谈,其中肯定有些不足之处仍需改进,但本人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历史教学就一定能获得同学们的青睐,历史课堂效率就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