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行为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个人终身的品质之一。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质,那么在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受益。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给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着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在不断推进教学标准化过程中,不仅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的总体质量。
  小学教育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可以说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就是在小学阶段,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效形成的途径。
  1制度层面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何在小学这样的阶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像行为习惯这样能够影响一个人终身的事情。除了家长以外,教师要对学生习惯的养成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身边和学校现有的资源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教育和指引。
  所谓从制度层面去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即是通过制定一个标准来衡量良好的行为习惯,通俗理解就是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才是良好的。但是单单从标准的制定这一方面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使得他们不能够自觉地达到这些标准,以及更好地去理解这些标准。因此,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加以一定的引导,以更加好理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这些标准并加以坚持和实施,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学校会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反复灌输,比如每周熟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类似这样的规范标准很好的在小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社交等方面进行指引和约束。同时,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指引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班主任都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总体的标准基础上,制定细则,如班规班纪,通过不断熟悉这样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小学生加深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和执行。从而可以将有形的规章制度上升到无形的习惯文化,潜移默化地督促着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教育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但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良好行为的坚持,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进行改变,如果学生一旦形成了坏习惯,那么也很难进行改变,如果不及时改正,还有可能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相反,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要足够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可能要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生行为习惯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校风校纪,能够形成更好的学习环境。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方式,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来说非常重要,它通过介绍和宣扬现实生活中具有优秀品质和实施模范行为的优秀形象来进行教育指引。之所以采用榜样教育,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物和事件的影响,因此通过向小学生宣传一些标准的示例和正面人物能使得小学生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榜样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够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教育比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摆脱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介绍,让学生们进行模仿。
  那么榜样的挖掘和发现应该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首先,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现在网络上有些学生会发布模仿老师的视频,极其生动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教师的示范性行为往往比传统的口头教育更加重要,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持卫生,还不如自己将垃圾捡起来或是扫地等行为产生的影响大。老师一定要在细节上注意到位,而不是只给学生装装样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行为和情感,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记住并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另外,善于在学生中间发现闪光点,通过宣扬一些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德,比如有些学生热爱劳动、有些学生热心助人,有些学生大胆勇敢等。在学生中发现榜样,那么又由于学生的模仿性强,这些优良的行为习惯就可以在学生中得到广泛学习,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老师可以在班上举行“夸一夸”活动,比如,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可以表扬一些有良好行为的同学。
  3教学活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往往比课内活动更能启发小学生的智力,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活动是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小学生的教学活动还是相对较多的,像每天的课间操、旅游、校会等等集体活动,还有像读书、捐款、义务劳动等等主题活动,还有像体育、数学、书法等等比赛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得学生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进行模仿来改正自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还要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表扬和激励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被认可天性的希望,也就是小学生在得到表扬的时候,可以更加激励他进一步做出良好行为。对于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老师应该以欣赏的态度看待,应当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尤其是及时的激励对于学生的积极行为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是非常有效的,这种表扬和鼓励不仅仅可以来自于教师,还可以来源于学生之间的夸赞和欣赏。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逐渐树立榜样和典型,设置激励和奖惩机制,通过评比的方式进行,在整个班级环境中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在竞争和激励的氛围下,学生可以学会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4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极其重要。其实,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孩子的模仿性极强,家长就是学生的榜样,家长行为的好坏有时候也能够决定孩子的行为,一旦有些行为不注意便可能使得孩子记住并进行效仿。尤其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旦被孩子效仿并不及时加以改正,很可能对一个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学校教学活动的不利影响以及成功地与家庭和社会对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不断地向家庭和社会进行延展,从而保证在学校中的良好教育不至于功亏一篑。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依托于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还应借助家庭和社会中的多方力量,真正使得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向善向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亲子活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来及时地使得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使得学校和教师及时从家长那里得知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从而达到双向教学的目的,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和方式的一致性,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5结论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受到挫折、坎坷和小插曲甚至是反复,但是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种自制力和自律能力比较差的年龄阶段更是如此。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应当应客观地对待,及时改正。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兼顾每个学生,因此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进行个别教育时,应当合理地借助外部力量,如整个班集体、家长甚至是社会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以及周围的教学资源和优势进行教育,切忌泛泛而谈,空说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行比言更为重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进行教育引导,如此学生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儿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连环”器乐教学情境就是将器乐课堂上的所有凌乱的知识点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用一条主线把这一个个“环”串在一起,其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看似独立,但一环扣一环,环环都由那根主线串联,让学生在一系列相关的完整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体验和学习乐器演奏。通俗地说,就是课堂中前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给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后一个教学情境都是前一个教学情境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个体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地运用学习策略,不但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持续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习能力的两大要素是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和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二者缺一不可。  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北师大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实践“导学案 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思想政治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笔者寻求在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模拟联合国模式下,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本文旨在研究校际模拟联合国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英语与政治的学科整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领袖气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核心素养;国际
【摘要】对于体育生而言,必需具备强壮体魄与较高运动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此要求下,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得以充分体现,实施数学有效教学显得尤为关键。鉴于此,本文重在探究高中体育生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体育生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教育;体育生;数学教学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体育生而言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体育生数学教学中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运算技巧与开放性思维的主要学科,它在小学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在小学阶段,阿拉伯数字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符号也比汉字显得冰冷无情,这也是许多小学生排斥数学,觉得数学难以亲近的原因。然而,小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需要注重的不仅仅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日后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琴鹤先生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初中生也是如此,他们好动爱玩,喜欢游戏,易于接受新奇和趣味性强的事物,但是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样事物,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习英语,兴趣为先,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和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近年来,早期识字阅读已逐步在我国幼教界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识字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要利用实物、插图或多媒体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幼儿识记文字,集形象性、趣味性于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引发幼儿对识字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能力。如果能在幼儿时期(3-6岁是幼儿识字的最佳时期)及时启蒙识字阅读,激发识字阅读兴趣,养成识字阅读习惯,为幼儿创设适宜的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多年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挖掘教材中的精神文化内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等策略是具有实效性的。本文期待能够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
【摘要】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整合时,应根据文本特点和训练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需求选择教学法,并在此基础上查找网络资源,整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营造动静融合的教学情境,利用他们好新、好奇的心理,培养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既开阔视野,又启迪思维,发展了语言;既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又增长了知识。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便利,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制作PP
【摘要】STEAM教育是通过基于情境、基于工程设计、基于项目等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和科学四门学科进行融合的跨学科教育。“综合与实践”是学生围绕“解决问题”而积极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并找出和优化解决问题方法的实践活动。本文以《认识方向》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探析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如何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的观念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理性思维和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