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样吃,才是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之道?其实,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早已为我们量身打造出一套饮食养生方案。本期,就让我们一同分享中医里的饮食智慧。
【平衡膳食有学问】
中国人自古对饮食就十分讲究。《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其实,这跟我们现代所提倡的“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五谷为养”:不吃主食是完全错误的
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徐文兵讲解道,从中医角度来看,所谓“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壮大,最终成长为一棵完备的植物,说明种子里面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种子是植物经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结果实的精华,具足完备的四季之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气平以养生,因此,我们祖先将五谷定为主食。
以小米为例: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机”。产妇生完小孩,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红糖,不仅月经调顺,而且脸色红润有光泽,这都说明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
而时下出现了很多“饮食新理念”,其中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原则。不少想减肥的女性盲目跟从,结果减肥不成,反而出现了月经失調的问题。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就会导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五畜为益”:吃肉要选对部位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五畜为益”。“五畜为益”中的“益”是可有可无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肉,不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有了它,我们会活得更加鲜活,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此跟大家分享三个“食肉小窍门”:
首先,吃肉需要挑选部位。徐文兵说,传统医学对饮食的研究非常全面,也非常深入,深入到了气和神的状态。比如说,吃猪蹄要比吃猪肉好。医家认为几百斤的猪,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四个蹄子上,猪蹄的力道和劲道是猪身上其他部位无可比拟的。猪是阴性的,蹄子是阴中之阳,而其中阳气最足的蹄子要数前蹄。不仅仅是猪蹄,羊蹄也是阳气十足的,所以,我们吃肉不能乱吃一通,而是要选对部位。
而且,烹调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徐文兵举例说:“以炖肉为例,为什么要慢炖?有人问我,用高压锅炖肉和用其它锅炖肉区别大吗?我告诉他们,区别很大。高压锅能够把肉炖得很熟、很透,但是也把里面的很多营养物质破坏掉了。因此,我不建议用高压锅去炖肉。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了,什么都追求快,却不知道会因此失去很多东西。真正取液的方法是把食物慢慢地煮,要让食物里面的精华慢慢地渗到汤里。慢炖所渗出来的东西,也容易渗透到我们的身体里,更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五果为助”:过食水果会导致体内湿气重
为什么说“五果为助”呢?因为大部分水果都是酸、甘、寒性的,即使某一种是热性的,也只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相对于其他水果而言稍微热一点儿。水果基本都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吃水果,应该是五谷、五畜吃多了之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为的是不让体内产生壅滞。
吃水果最好是吃应季水果,不要因为有低温储藏、保鲜技术就把水果储藏起来,时隔很久再去吃。有句俗语叫“梨不见犁”,梨是秋天的应季水果,而犁是春天耕地的时候才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梨放到第二年春天吃,那样会伤你的肝气。所以,虽然梨是很好的滋肺阴的水果,但在不产梨的春天吃梨的话,对肝的损伤是很大的。
所以,水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一种辅助来食用,而不能把它当成主食,不然就会导致身体湿气重,因而生病。由于水果以寒凉居多,徐文兵建议大家可以在吃完水果后吃点儿姜。因为姜的辛温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五菜为充”:不能把绿叶菜当成主食
最后再说说“五菜为充”。“五菜为充”是说蔬菜是饥荒状态下充饥的代用品,绝对不能当主食。当我们吃米、吃肉吃得太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吃蔬菜来帮助疏通,这就是蔬菜的价值。如果把蔬菜的价值提高到超过米的程度,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绿叶菜寒性偏大,因此,吃蔬菜时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不利于消化。很多脾胃虚弱的人,吃的菜会原封不动地排出去,就是因为蔬菜里面的纤维素很难消化掉。
徐文兵在此提示大家,食物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的元气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懂得节能减排,饮食有节,既可以保证吃得有营养,体会到饮食的快乐,又能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消耗自己的元气,不加节制地饮食,最后只会损命折寿。
【饮食有节,调和五味】
除了遵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外,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四个饮食要点:进食量、饮食偏好、进食时间及速度。
饮食应适量,不可过饥过饱
过饥,即进食量不够,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脾胃生成的气血减少,久则出现乏力、消瘦、心慌、心律不齐、气短、面色苍白无华、手足不温等病症,女性甚至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问题。
过饱,即进食量过多,超过人体所需要的量,就会变成中医眼里的“邪”,如“食积”、“痰湿”、“湿热”、“郁热”、“瘀血”等。进食过多,超过人体脾胃运化能力,往往会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臭秽等“食积证”。此时要减少进食量,甚至可以空一两餐,让胃肠好好休息一下。另外,可以用古代名方“保和丸”或者喝点大麦茶。
饮食过量,超过了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部分会形成“痰饮”、“湿邪”,造成过度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或产生过多的气血,“气有余便是火”,血有余(血浓)则成“瘀血”,出现一系列热壅血瘀(郁热、郁火)的现象,如面、唇、指甲、掌色深紫红,痤疮、疖肿频发,头胀头痛,烦躁失眠,口臭,牙齿出血,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短期的避谷疗法,或服点中成药“防风通圣丸”。 偏食或偏味均会导致疾病
食物与中药一样,也分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味,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在适量饮食的前提下,食物当以全面、丰富为佳,偏嗜某种食物或某种味,都会导致疾病。
比如,过食肥甘油腻厚味,会生“痰”、“火”,使血脂升高,出现肥胖臃肿,易患疮疡、肿毒、痔疮等病症,长期下去甚至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长期吃素食会导致“阴”的不足,出现消瘦、面色少华、皮肤苍老、唇口干燥、过早有皱纹、下肢皮肤粗糙、足跟皮肤皲裂、舌面少苔或无苔等。
再比如,什么体质的人、什么季节气候应该吃什么味的食物也是有说法的。气虚阴虚的人,就不宜多吃辣椒等辛味的食物,因为辛味走窜香燥,会耗气伤阴。夏天气候潮湿闷热时,正常人可以适当多吃辣椒,少吃油腻、过甜的食物,因为油腻食物与甜食会助湿,使人产生胸闷、口黏、腹胀等不适感。深秋气候干燥时,不宜多食苦味或辛辣食品,否则令人咽喉、鼻腔干燥,两目干涩等。
老年人不可过咸饮食,因为咸能涩血,使血液变稠(即中医说的瘀血),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病;年轻人如果长期过咸饮食,会使肤色越来越黑,唇、甲、掌色紫暗,甚至出现头痛头胀、浮肿、血压升高等问题。
正确掌握饮食时间及速度
如果到了进食时间,即使我们不饿不渴也应当进食、喝水,这是保护脾胃不受损伤的重要习惯。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就告诫人们应“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现实中一些疾病就是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不能定时进食所造成的,比如外科医生、长途汽车驾驶员等患胃炎、胃溃疡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此外,进食速度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进食速度过快的人,一是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超量饮食,造成肥胖,二是容易患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因为食物没有充分咀嚼,与口腔中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混合即下咽,加重了胃的负担,当胃不堪重负时就会发炎,出现胃泛酸、灼热、胀气、疼痛,幽门螺杆菌阳性等问题。所以建议大家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特别是有胃病的人。
小链接
调和“五味”,安和五脏
《黃帝内经》里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可见,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对健康不利。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甘入脾。食甜有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平衡膳食有学问】
中国人自古对饮食就十分讲究。《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其实,这跟我们现代所提倡的“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五谷为养”:不吃主食是完全错误的
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徐文兵讲解道,从中医角度来看,所谓“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壮大,最终成长为一棵完备的植物,说明种子里面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种子是植物经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结果实的精华,具足完备的四季之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气平以养生,因此,我们祖先将五谷定为主食。
以小米为例: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机”。产妇生完小孩,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红糖,不仅月经调顺,而且脸色红润有光泽,这都说明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
而时下出现了很多“饮食新理念”,其中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原则。不少想减肥的女性盲目跟从,结果减肥不成,反而出现了月经失調的问题。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就会导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五畜为益”:吃肉要选对部位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五畜为益”。“五畜为益”中的“益”是可有可无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肉,不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有了它,我们会活得更加鲜活,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此跟大家分享三个“食肉小窍门”:
首先,吃肉需要挑选部位。徐文兵说,传统医学对饮食的研究非常全面,也非常深入,深入到了气和神的状态。比如说,吃猪蹄要比吃猪肉好。医家认为几百斤的猪,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四个蹄子上,猪蹄的力道和劲道是猪身上其他部位无可比拟的。猪是阴性的,蹄子是阴中之阳,而其中阳气最足的蹄子要数前蹄。不仅仅是猪蹄,羊蹄也是阳气十足的,所以,我们吃肉不能乱吃一通,而是要选对部位。
而且,烹调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徐文兵举例说:“以炖肉为例,为什么要慢炖?有人问我,用高压锅炖肉和用其它锅炖肉区别大吗?我告诉他们,区别很大。高压锅能够把肉炖得很熟、很透,但是也把里面的很多营养物质破坏掉了。因此,我不建议用高压锅去炖肉。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了,什么都追求快,却不知道会因此失去很多东西。真正取液的方法是把食物慢慢地煮,要让食物里面的精华慢慢地渗到汤里。慢炖所渗出来的东西,也容易渗透到我们的身体里,更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五果为助”:过食水果会导致体内湿气重
为什么说“五果为助”呢?因为大部分水果都是酸、甘、寒性的,即使某一种是热性的,也只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相对于其他水果而言稍微热一点儿。水果基本都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吃水果,应该是五谷、五畜吃多了之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为的是不让体内产生壅滞。
吃水果最好是吃应季水果,不要因为有低温储藏、保鲜技术就把水果储藏起来,时隔很久再去吃。有句俗语叫“梨不见犁”,梨是秋天的应季水果,而犁是春天耕地的时候才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梨放到第二年春天吃,那样会伤你的肝气。所以,虽然梨是很好的滋肺阴的水果,但在不产梨的春天吃梨的话,对肝的损伤是很大的。
所以,水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一种辅助来食用,而不能把它当成主食,不然就会导致身体湿气重,因而生病。由于水果以寒凉居多,徐文兵建议大家可以在吃完水果后吃点儿姜。因为姜的辛温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五菜为充”:不能把绿叶菜当成主食
最后再说说“五菜为充”。“五菜为充”是说蔬菜是饥荒状态下充饥的代用品,绝对不能当主食。当我们吃米、吃肉吃得太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吃蔬菜来帮助疏通,这就是蔬菜的价值。如果把蔬菜的价值提高到超过米的程度,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绿叶菜寒性偏大,因此,吃蔬菜时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不利于消化。很多脾胃虚弱的人,吃的菜会原封不动地排出去,就是因为蔬菜里面的纤维素很难消化掉。
徐文兵在此提示大家,食物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的元气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懂得节能减排,饮食有节,既可以保证吃得有营养,体会到饮食的快乐,又能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消耗自己的元气,不加节制地饮食,最后只会损命折寿。
【饮食有节,调和五味】
除了遵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外,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四个饮食要点:进食量、饮食偏好、进食时间及速度。
饮食应适量,不可过饥过饱
过饥,即进食量不够,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脾胃生成的气血减少,久则出现乏力、消瘦、心慌、心律不齐、气短、面色苍白无华、手足不温等病症,女性甚至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问题。
过饱,即进食量过多,超过人体所需要的量,就会变成中医眼里的“邪”,如“食积”、“痰湿”、“湿热”、“郁热”、“瘀血”等。进食过多,超过人体脾胃运化能力,往往会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臭秽等“食积证”。此时要减少进食量,甚至可以空一两餐,让胃肠好好休息一下。另外,可以用古代名方“保和丸”或者喝点大麦茶。
饮食过量,超过了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部分会形成“痰饮”、“湿邪”,造成过度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或产生过多的气血,“气有余便是火”,血有余(血浓)则成“瘀血”,出现一系列热壅血瘀(郁热、郁火)的现象,如面、唇、指甲、掌色深紫红,痤疮、疖肿频发,头胀头痛,烦躁失眠,口臭,牙齿出血,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短期的避谷疗法,或服点中成药“防风通圣丸”。 偏食或偏味均会导致疾病
食物与中药一样,也分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味,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在适量饮食的前提下,食物当以全面、丰富为佳,偏嗜某种食物或某种味,都会导致疾病。
比如,过食肥甘油腻厚味,会生“痰”、“火”,使血脂升高,出现肥胖臃肿,易患疮疡、肿毒、痔疮等病症,长期下去甚至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长期吃素食会导致“阴”的不足,出现消瘦、面色少华、皮肤苍老、唇口干燥、过早有皱纹、下肢皮肤粗糙、足跟皮肤皲裂、舌面少苔或无苔等。
再比如,什么体质的人、什么季节气候应该吃什么味的食物也是有说法的。气虚阴虚的人,就不宜多吃辣椒等辛味的食物,因为辛味走窜香燥,会耗气伤阴。夏天气候潮湿闷热时,正常人可以适当多吃辣椒,少吃油腻、过甜的食物,因为油腻食物与甜食会助湿,使人产生胸闷、口黏、腹胀等不适感。深秋气候干燥时,不宜多食苦味或辛辣食品,否则令人咽喉、鼻腔干燥,两目干涩等。
老年人不可过咸饮食,因为咸能涩血,使血液变稠(即中医说的瘀血),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病;年轻人如果长期过咸饮食,会使肤色越来越黑,唇、甲、掌色紫暗,甚至出现头痛头胀、浮肿、血压升高等问题。
正确掌握饮食时间及速度
如果到了进食时间,即使我们不饿不渴也应当进食、喝水,这是保护脾胃不受损伤的重要习惯。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就告诫人们应“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现实中一些疾病就是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不能定时进食所造成的,比如外科医生、长途汽车驾驶员等患胃炎、胃溃疡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此外,进食速度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进食速度过快的人,一是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超量饮食,造成肥胖,二是容易患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因为食物没有充分咀嚼,与口腔中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混合即下咽,加重了胃的负担,当胃不堪重负时就会发炎,出现胃泛酸、灼热、胀气、疼痛,幽门螺杆菌阳性等问题。所以建议大家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特别是有胃病的人。
小链接
调和“五味”,安和五脏
《黃帝内经》里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可见,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对健康不利。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甘入脾。食甜有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