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单元教学,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借助手机APP进行网络前测,以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探索本单元内容的整合教学。
【关键词】手机APP 数据分析 单元整合
一线教师惯以教材内容为素材,根据教参逐课安排课时进行教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单元教学,引发了许多尴尬现象。就此,笔者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为突破口,从课堂观察、网络前测、重组整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等环节进行了探究,尝试寻找整合单元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常规教学 引发困惑
从教学流程不难看出,四节课的教学结构基本一致,都是按照“由情境引入连加,算出得数;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的步骤进行。教材和教参也是这样的编排结构。从课堂教学效果看,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掌握得不错,课堂练习正确率较高。然而,细细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存在一些尴尬现象:教师兴致很高,学生却懒洋洋的,学习兴趣不浓,容易开小差,很难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且时间浪费也较多,整个课堂显得单薄浅显,缺乏思维含量。这引发笔者的思考:这样的单元课能不能整合?该如何整合?
二、网络前测,定位起点
做好学习前测,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而又方便的前测,发挥前测的优势,为整合教学的探索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手机APP相关软件为笔者的实践探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一)前测安排
笔者对软件中“2、3、4、5的乘法口诀”每一课时的习题进行了认真研读,归类选取,确定了20道前测题,对县区四所小学21个班共929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二)学生情况
从前测数据看,约90%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得出结果。这一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中,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为扎实。约80%的学生能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知道乘法算式与乘法口诀是有联系的,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得出乘法口诀。约80%的学生能正确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经前测调查验证,正确计算的学生中一半左右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一半左右学生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需要借助情境辅助理解并得出结果。只有将近40%的学生对乘法口诀有相对完整的认知。大部分学生没有沟通各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无法借助规律记忆口诀,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可见,学生对乘法口诀并不陌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有着较高的认知起点。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的低起点常规教学完全可以调整优化,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想得活。
三、重组整合,教学实践
基于学生起点的准确定位以及教材文本的解读对比,笔者尝试对“2、3、4、5的乘法口诀”四课时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构建“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的结构和思维活动框架,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从两只手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列出怎样的数学算式?说说你的想法。(5 5或5×2)
(二)多维探究,理解口诀
1.对接经验,引出5的乘法口诀
请根据乘法算式和结果,编制相应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句口诀的。(介绍乘法口诀的来源)
2.自主思考,明晰口诀意义
你还知道哪几句有关5的乘法口诀?请在学习单上写出最喜欢的那句,并想办法表示出它的意思。
3.合作交流, 构建完整认知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想法。比比谁最能干,能听懂其他同学的想法。
汇总形成9句有关5的乘法口诀。
4.寻找规律,记忆乘法口诀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口诀呢?
(三)方法迁移,沟通记忆
1.类比迁移,编制乘法口诀
想想咱们刚才是怎样研究5的乘法口诀的?你还知道几的乘法口诀?能像编制5的乘法口诀一样,试试编制2、3、4的乘法口诀吗?
2.比对异同,记忆乘法口诀
找找2~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该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四)巩固应用,总结延伸
提供5×9的点子图,观察交流:你能找到哪句乘法口诀或乘法算式?你是怎么找到?
总结:我们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它们怎么来,怎样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其他数也有乘法口诀吗?也能像这样去研究吗?
四、课后思考,理性对待
本课时教学,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借助学生5个5个数的丰富经验,以每只手手指根数各5个为载体,以“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尊重学生已有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零散单一走向丰富联结。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学习充分,学习增量明显。笔者在课结束后就做了一个后测。
从后测结果可见,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数学的整体视野,将“2、3、4、5的乘法口诀”整合在一课时进行教学,切实可行,没有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学习效果不错。整合后课堂结构紧凑,教学内容饱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蔓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整合給了教师更大的空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突破教材束缚,调整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作为整合方式之一的单元内容整合,可以借助便捷的手机APP在准确定位全体学生现实认知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思考“哪些可以整合”“怎样进行整合”“整合是否有效”,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合后的课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但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整合后的课堂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等。我们的研究还刚起步,思考还很肤浅,课改不断在推进,我们的探索也会一直继续。
参考文献:
[1]严虹.关注知识联结 重视活动体验[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5).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324000)
【关键词】手机APP 数据分析 单元整合
一线教师惯以教材内容为素材,根据教参逐课安排课时进行教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单元教学,引发了许多尴尬现象。就此,笔者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为突破口,从课堂观察、网络前测、重组整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等环节进行了探究,尝试寻找整合单元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常规教学 引发困惑
从教学流程不难看出,四节课的教学结构基本一致,都是按照“由情境引入连加,算出得数;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的步骤进行。教材和教参也是这样的编排结构。从课堂教学效果看,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掌握得不错,课堂练习正确率较高。然而,细细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存在一些尴尬现象:教师兴致很高,学生却懒洋洋的,学习兴趣不浓,容易开小差,很难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且时间浪费也较多,整个课堂显得单薄浅显,缺乏思维含量。这引发笔者的思考:这样的单元课能不能整合?该如何整合?
二、网络前测,定位起点
做好学习前测,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而又方便的前测,发挥前测的优势,为整合教学的探索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手机APP相关软件为笔者的实践探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一)前测安排
笔者对软件中“2、3、4、5的乘法口诀”每一课时的习题进行了认真研读,归类选取,确定了20道前测题,对县区四所小学21个班共929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二)学生情况
从前测数据看,约90%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得出结果。这一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中,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为扎实。约80%的学生能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知道乘法算式与乘法口诀是有联系的,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得出乘法口诀。约80%的学生能正确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经前测调查验证,正确计算的学生中一半左右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一半左右学生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需要借助情境辅助理解并得出结果。只有将近40%的学生对乘法口诀有相对完整的认知。大部分学生没有沟通各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无法借助规律记忆口诀,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可见,学生对乘法口诀并不陌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有着较高的认知起点。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的低起点常规教学完全可以调整优化,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想得活。
三、重组整合,教学实践
基于学生起点的准确定位以及教材文本的解读对比,笔者尝试对“2、3、4、5的乘法口诀”四课时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构建“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的结构和思维活动框架,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从两只手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列出怎样的数学算式?说说你的想法。(5 5或5×2)
(二)多维探究,理解口诀
1.对接经验,引出5的乘法口诀
请根据乘法算式和结果,编制相应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句口诀的。(介绍乘法口诀的来源)
2.自主思考,明晰口诀意义
你还知道哪几句有关5的乘法口诀?请在学习单上写出最喜欢的那句,并想办法表示出它的意思。
3.合作交流, 构建完整认知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想法。比比谁最能干,能听懂其他同学的想法。
汇总形成9句有关5的乘法口诀。
4.寻找规律,记忆乘法口诀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口诀呢?
(三)方法迁移,沟通记忆
1.类比迁移,编制乘法口诀
想想咱们刚才是怎样研究5的乘法口诀的?你还知道几的乘法口诀?能像编制5的乘法口诀一样,试试编制2、3、4的乘法口诀吗?
2.比对异同,记忆乘法口诀
找找2~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该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四)巩固应用,总结延伸
提供5×9的点子图,观察交流:你能找到哪句乘法口诀或乘法算式?你是怎么找到?
总结:我们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它们怎么来,怎样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其他数也有乘法口诀吗?也能像这样去研究吗?
四、课后思考,理性对待
本课时教学,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借助学生5个5个数的丰富经验,以每只手手指根数各5个为载体,以“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尊重学生已有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零散单一走向丰富联结。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学习充分,学习增量明显。笔者在课结束后就做了一个后测。
从后测结果可见,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数学的整体视野,将“2、3、4、5的乘法口诀”整合在一课时进行教学,切实可行,没有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学习效果不错。整合后课堂结构紧凑,教学内容饱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蔓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整合給了教师更大的空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突破教材束缚,调整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作为整合方式之一的单元内容整合,可以借助便捷的手机APP在准确定位全体学生现实认知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思考“哪些可以整合”“怎样进行整合”“整合是否有效”,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合后的课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但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整合后的课堂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等。我们的研究还刚起步,思考还很肤浅,课改不断在推进,我们的探索也会一直继续。
参考文献:
[1]严虹.关注知识联结 重视活动体验[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5).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