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由《我有一个梦想》的课始情境引发相关思考,在对教学情境的本质、目的和功能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始情境的导入应把握的原则和通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课始情境 本质 原则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有利于学生走入情境,从而增加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则颇费教学者的心血。我认为,在教学中,其所创设的课始情境,不仅仅是为了导入,而应是贯穿始终的。
2010年4月,我参加了常州市高级职称课堂教学考核的评审工作,听了五位老师的课,当时指定的教学篇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应该说,五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在导入上也花了一定的心思。有的利用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黑人遭不公平待遇的故事导入,有的从悼语文体知识导入,有的从听演讲导入。但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不多。因为,这些导入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引入新课这一作用上,还是为导入而导入。而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与结尾的:
[导入片段]
(老师较有激情地)同学们,“如果有人怀疑美国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燃烧,怀疑我们民主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疑问都有了答案。”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这是奥巴马就任总统典礼上的演讲中开头的几句话。同学们,在这几话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对于民主的高度重视,而黑人能首次当上总统,也确实证明了美国民主的进步。那,这自由、民主的美国是如何争取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有一个梦想》。
[结语片段]
这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也是千百万美国黑人的梦想!这一梦想今天实现了没有?
生(部分):没有完全实现。
师:是的,还没有完全实现,但已经进步了很多。你看,奥巴马都当上总统了。还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是个黑人,还有赖斯——
生(部分):还有乔丹、杰克逊……
师:是啊,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成了政坛领袖、大腕明星。虽然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美国黑人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了。所以,权益、民主是斗争得来的,长期的斗争才能赢得长期的权益与民主。那么,现在,还有人“怀疑美国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吗?还“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燃烧”吗?还怀疑“我们民主的力量”吗?而我们,也需要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明天肩负起自己的神圣使命,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主而奋斗!
这一导入,我觉得教师能很好地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引用奥巴马就任总统典礼上的演讲,很鲜活,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而结尾时,又能回扣导入,使教学首尾呼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仅仅是为了引入而引入的弊端。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已有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科学,所以,大多数教师重视情境教学。但对情境教学的本质、目的与功能,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情境的本质、目的和功能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景;境地”;教学意义上的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具体分析“情境”这两个字,它既有“情”,又有“境”。它以“情”为经,将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认知心理要素确定为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情境一旦创设,就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焦点。学生就会围绕这一情境积极思维。因此,一个好的情境,就不应该一闪而过,而应贯穿整个课堂。
三、情境引入应把握的原则
课始情境的导入,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需求性原则
一是教学内容的需求;二是学生主体的需求。
首先,课始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不要创设,创设怎样的课始情境,还得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定。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课始情境,才会与教学内容紧紧结合起来。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如果情境创设太浅易,那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远远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思维能力,那就达不到创设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一目的。
2.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考虑到情境的真实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会产生“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心灵震动,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教师创设的情境越逼真,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
当然,这一真实性,既包括“境”的真实性,即情境再现时,要尽可能地是生活真实的“境”,也包括“情”的真实性。即使我们所创设的可能是一个虚拟的情境,也要让学生感觉到情感的真实。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真实的情感走进这一情境,从而收获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的情境创设,也就不仅是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也是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3.全程性原则
一个情境创设后,不仅要能引领学生很好地走进文本,更要能贯穿课堂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一根主线。学生入乎其境,品读感悟;又出乎其境,自己加以拓展延伸,或者完善补充。这样的情境创设,才真正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舞台,学生的探究研读,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一堂课情境创设不能贯穿始终,而是不断有新的情境出现,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探究时思维的分散。而若是用过了就不管了,那这一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四、课始情境创设的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我认为在课始情境的创设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只要有心,就能找到最鲜活的情境,而信息时代又给我们及时获得新的信息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条件。学生对关注现实生活,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要创设好的课始情境,就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离他们的生活越近,他们就会觉得越亲切,也就更容易走进情境。那位教师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引用奥巴马就任总统典礼上的演讲,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一个黑人担任美国总统,早就激起了一些报刊的评论,也是学生课后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无论如何,这说明了美国民主的进步。但这一进步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你只要看看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就明白了。因此,这一情境设置是紧扣生活的,也是紧扣文本的。
2.从影视、图片或歌曲中寻找材料影视作品,展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历史题材,其情境创设很难从现实生活导入,这时,就不妨从影视作品或歌曲来导入。如学习三国题材的作品,不妨从电影《赤壁》或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导入,学生自然会觉得容易接受,容易交流。再如上《林黛玉进贾府》,那曲折的路径、那繁文缛节,通过观看电视连续剧相关片段,教学效果就好得多。借助图片,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也会再现当时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而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也会激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上刘鸿伏的《父亲》,可先听歌曲崔京浩的《父亲》。
3.自我表演编演课本剧,是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而在编演课本剧中,学生会反复研读文本,揣摩人物心情、思想,揣摩人物神情、语气语调,这就是语文学习中能力培养的地方。而学习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就给了学生相应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探讨,学生也就有了切身体会,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关键词】课始情境 本质 原则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有利于学生走入情境,从而增加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则颇费教学者的心血。我认为,在教学中,其所创设的课始情境,不仅仅是为了导入,而应是贯穿始终的。
2010年4月,我参加了常州市高级职称课堂教学考核的评审工作,听了五位老师的课,当时指定的教学篇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应该说,五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在导入上也花了一定的心思。有的利用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黑人遭不公平待遇的故事导入,有的从悼语文体知识导入,有的从听演讲导入。但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不多。因为,这些导入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引入新课这一作用上,还是为导入而导入。而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与结尾的:
[导入片段]
(老师较有激情地)同学们,“如果有人怀疑美国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燃烧,怀疑我们民主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疑问都有了答案。”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这是奥巴马就任总统典礼上的演讲中开头的几句话。同学们,在这几话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对于民主的高度重视,而黑人能首次当上总统,也确实证明了美国民主的进步。那,这自由、民主的美国是如何争取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有一个梦想》。
[结语片段]
这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也是千百万美国黑人的梦想!这一梦想今天实现了没有?
生(部分):没有完全实现。
师:是的,还没有完全实现,但已经进步了很多。你看,奥巴马都当上总统了。还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是个黑人,还有赖斯——
生(部分):还有乔丹、杰克逊……
师:是啊,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成了政坛领袖、大腕明星。虽然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美国黑人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了。所以,权益、民主是斗争得来的,长期的斗争才能赢得长期的权益与民主。那么,现在,还有人“怀疑美国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吗?还“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燃烧”吗?还怀疑“我们民主的力量”吗?而我们,也需要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明天肩负起自己的神圣使命,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主而奋斗!
这一导入,我觉得教师能很好地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引用奥巴马就任总统典礼上的演讲,很鲜活,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而结尾时,又能回扣导入,使教学首尾呼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仅仅是为了引入而引入的弊端。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已有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科学,所以,大多数教师重视情境教学。但对情境教学的本质、目的与功能,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情境的本质、目的和功能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景;境地”;教学意义上的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具体分析“情境”这两个字,它既有“情”,又有“境”。它以“情”为经,将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认知心理要素确定为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情境一旦创设,就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焦点。学生就会围绕这一情境积极思维。因此,一个好的情境,就不应该一闪而过,而应贯穿整个课堂。
三、情境引入应把握的原则
课始情境的导入,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需求性原则
一是教学内容的需求;二是学生主体的需求。
首先,课始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不要创设,创设怎样的课始情境,还得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定。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课始情境,才会与教学内容紧紧结合起来。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如果情境创设太浅易,那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远远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思维能力,那就达不到创设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一目的。
2.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考虑到情境的真实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会产生“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心灵震动,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教师创设的情境越逼真,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
当然,这一真实性,既包括“境”的真实性,即情境再现时,要尽可能地是生活真实的“境”,也包括“情”的真实性。即使我们所创设的可能是一个虚拟的情境,也要让学生感觉到情感的真实。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真实的情感走进这一情境,从而收获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的情境创设,也就不仅是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也是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3.全程性原则
一个情境创设后,不仅要能引领学生很好地走进文本,更要能贯穿课堂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一根主线。学生入乎其境,品读感悟;又出乎其境,自己加以拓展延伸,或者完善补充。这样的情境创设,才真正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舞台,学生的探究研读,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一堂课情境创设不能贯穿始终,而是不断有新的情境出现,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探究时思维的分散。而若是用过了就不管了,那这一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四、课始情境创设的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我认为在课始情境的创设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只要有心,就能找到最鲜活的情境,而信息时代又给我们及时获得新的信息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条件。学生对关注现实生活,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要创设好的课始情境,就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离他们的生活越近,他们就会觉得越亲切,也就更容易走进情境。那位教师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引用奥巴马就任总统典礼上的演讲,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一个黑人担任美国总统,早就激起了一些报刊的评论,也是学生课后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无论如何,这说明了美国民主的进步。但这一进步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你只要看看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就明白了。因此,这一情境设置是紧扣生活的,也是紧扣文本的。
2.从影视、图片或歌曲中寻找材料影视作品,展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历史题材,其情境创设很难从现实生活导入,这时,就不妨从影视作品或歌曲来导入。如学习三国题材的作品,不妨从电影《赤壁》或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导入,学生自然会觉得容易接受,容易交流。再如上《林黛玉进贾府》,那曲折的路径、那繁文缛节,通过观看电视连续剧相关片段,教学效果就好得多。借助图片,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也会再现当时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而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也会激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上刘鸿伏的《父亲》,可先听歌曲崔京浩的《父亲》。
3.自我表演编演课本剧,是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而在编演课本剧中,学生会反复研读文本,揣摩人物心情、思想,揣摩人物神情、语气语调,这就是语文学习中能力培养的地方。而学习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就给了学生相应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探讨,学生也就有了切身体会,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