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即质疑。老师因为有了学生的质疑,明了学生的难点、疑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课堂教学好效果。学生因为有了问题,才会放飞思维,主动学习探究。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从质疑开始。
一、创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生面对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广阔的知识领域,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发现问题的意识,才会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学时,教师应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正确、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母子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使他们大胆提问。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更要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
二、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质疑
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束缚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中师问生答的单向交流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从而压抑了他们好问的天性,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
1.运用灵活的质疑模式。教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是有差异的。所以学生质疑时,会出现各种状况:有的学生课堂上说不清楚,我就让他在课后提,或者写下来再提;有的学生不会提,老师引导、点拨后再提;有的学生羞涩胆怯,让他们对着爸爸妈妈提……总之,不同的学生质疑时,教师应灵活对待。
2.开展多样的提问竞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提问竞赛活动,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同桌为单位,或比提问数量,或比提问质量……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可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逐步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对于平时不善提问的学生,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优先发言,并且不管质量如何,都要真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增强他们提问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1.题眼质疑。题眼,是题目里的中心词,它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又是整篇课文的灵魂。教学中抓住题眼,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槐乡五月》一文的题目中的“槐乡”一词,学生抓住题眼就能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什么样的地方称之为槐乡?槐乡会有些什么景色?槐乡的五月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作者来大笔渲染?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把握文本的主线,并且能顺着这条主线自主的学习。
2.重点质疑。课文重点是整个知识结构中的知识点,针对重点,诱导学生在重点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整篇文章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第六册语文教材《槐乡五月》一文,学生就抓住全文的关键句提了不少问题:“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话为什么要放在全文的最后,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让学生从自己所提的问题出发去寻找答案,学生会发现这最后一句话就是全文的主线,全文的中心,更是全文的灵魂所在,只要理解透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全文。学生就能理解学会提问就是学会了自主学习。
3.难点质疑。难点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难点处多问几个为什么,解决了课文中个别的难点,整句甚至整篇文章的学习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了。如在《槐乡五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学生读到其中的“浸在”时有学生提出这里为什么用个“浸”字呢又不是在水中?我们能用其他字代替吗?从学生发现问题出发老师将计就计让学生理解“浸”字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十分生动传神的描绘了整个槐乡的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处处花香充溢,浓郁醉人,槐乡无处不沐浴在槐花造就的香海中。人在其中就如游在水的鱼儿。为什么槐乡会成为“香海”了呢?这个问题也就迎仍而解了。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五月的槐乡是醉人的,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槐乡五月的原因了。
4.疑点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疑就问。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疑难问题及时质疑,这样能使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槐乡五月》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提出的问题也有差异:“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在写什么?“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是一片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洋槐开花后说“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四、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提问
目前我们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教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回答,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能开放、民主、不拘一格地对待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去想象,追求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飞思维,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尽情翱翔。
一、创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生面对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广阔的知识领域,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发现问题的意识,才会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学时,教师应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正确、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母子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使他们大胆提问。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更要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
二、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质疑
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束缚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中师问生答的单向交流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从而压抑了他们好问的天性,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
1.运用灵活的质疑模式。教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是有差异的。所以学生质疑时,会出现各种状况:有的学生课堂上说不清楚,我就让他在课后提,或者写下来再提;有的学生不会提,老师引导、点拨后再提;有的学生羞涩胆怯,让他们对着爸爸妈妈提……总之,不同的学生质疑时,教师应灵活对待。
2.开展多样的提问竞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提问竞赛活动,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同桌为单位,或比提问数量,或比提问质量……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可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逐步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对于平时不善提问的学生,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优先发言,并且不管质量如何,都要真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增强他们提问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1.题眼质疑。题眼,是题目里的中心词,它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又是整篇课文的灵魂。教学中抓住题眼,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槐乡五月》一文的题目中的“槐乡”一词,学生抓住题眼就能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什么样的地方称之为槐乡?槐乡会有些什么景色?槐乡的五月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作者来大笔渲染?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把握文本的主线,并且能顺着这条主线自主的学习。
2.重点质疑。课文重点是整个知识结构中的知识点,针对重点,诱导学生在重点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整篇文章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第六册语文教材《槐乡五月》一文,学生就抓住全文的关键句提了不少问题:“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话为什么要放在全文的最后,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让学生从自己所提的问题出发去寻找答案,学生会发现这最后一句话就是全文的主线,全文的中心,更是全文的灵魂所在,只要理解透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全文。学生就能理解学会提问就是学会了自主学习。
3.难点质疑。难点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难点处多问几个为什么,解决了课文中个别的难点,整句甚至整篇文章的学习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了。如在《槐乡五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学生读到其中的“浸在”时有学生提出这里为什么用个“浸”字呢又不是在水中?我们能用其他字代替吗?从学生发现问题出发老师将计就计让学生理解“浸”字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十分生动传神的描绘了整个槐乡的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处处花香充溢,浓郁醉人,槐乡无处不沐浴在槐花造就的香海中。人在其中就如游在水的鱼儿。为什么槐乡会成为“香海”了呢?这个问题也就迎仍而解了。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五月的槐乡是醉人的,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槐乡五月的原因了。
4.疑点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疑就问。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疑难问题及时质疑,这样能使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槐乡五月》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提出的问题也有差异:“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在写什么?“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是一片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洋槐开花后说“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四、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提问
目前我们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教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回答,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能开放、民主、不拘一格地对待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去想象,追求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飞思维,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尽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