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新课程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二、新课程下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 学习共同体 ”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由 “ 教书匠 ” 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 教师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使学生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教师要有目的的,把生活中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引导让学生用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使学生从“学数学”变为“用数学”了。
(3)变“教师的权威教学”为“师生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习.
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和思考。
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不长,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困惑:
1、代数和几何的知识写在一本书里,笔者认为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这是不是教材编写者忽视了遗忘在人的意识中的作用了呢?
2、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双基,新教材在例题选择方面遵循了这一原则,但在习题配备上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3、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时会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勾股定理,平方根,二次根式。
4、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电脑、实物模型、教学软件传统媒体的配备等),因此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相对经济条件不好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一、新课程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二、新课程下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 学习共同体 ”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由 “ 教书匠 ” 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 教师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使学生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教师要有目的的,把生活中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引导让学生用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使学生从“学数学”变为“用数学”了。
(3)变“教师的权威教学”为“师生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习.
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和思考。
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不长,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困惑:
1、代数和几何的知识写在一本书里,笔者认为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这是不是教材编写者忽视了遗忘在人的意识中的作用了呢?
2、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双基,新教材在例题选择方面遵循了这一原则,但在习题配备上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3、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时会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勾股定理,平方根,二次根式。
4、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电脑、实物模型、教学软件传统媒体的配备等),因此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相对经济条件不好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