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忧思 现代隐喻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祸过后,你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病床姓名栏上写着“身份不明”,你告诉医生你的姓名、职业、家庭、经历,但没有任何证件能证明你是谁,你去找你的亲人朋友,他们完全不认识你,更糟糕的是,你的身份被另一个人取代了,他拥有和你一样的姓名、职业、家庭、经历,所有人都认同他,把你当成精神病人。你非常确定自己是谁,但一切能确认你存在的事物都消失了,你被这个世界拒绝了,这时你怎么办,是坚信自己的记忆,还是承认自己是妄想症……
  这个充满悬疑色彩并具后现代感的故事来自电影《不明身份》,这部2011年2月参展第61届柏林电影节的压轴作品,在放映过程中掌声连连,参与观影的媒体叫好不断。从希区柯克开始,惊悚悬疑片一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却不受评论家待见的片种,迷雾重重、紧张刺激的剧情固然讨巧,但也总会受到诸如“缺乏内蕴”的诟病。而这部影片在追求悬念迭生的结构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代社会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剧情架构和精神诉求都相当不俗。
  
  生物学家马丁·哈利斯博士跟妻子一起前往柏林参加一个生物科技高峰会议。当他下榻酒店的时候发现装有护照的行李箱忘在了机场,马丁随即搭乘的士返回机场,但在途中遇上车祸,司机珍娜救了他的性命,然后悄然离去。马丁在医院昏迷四天后恢复知觉,病床上写着“身份不明”,苏醒后的马丁立刻奔向会议现场去寻找妻子莉丝,而莉丝见到他非但没有欣喜若狂,反而用陌生的眼神望着他说不认识他,她的丈夫就在身旁,这个陌生的男子叫马丁·哈利斯,生物工程博士。马丁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被当成精神病患者赶出酒店,柏林警署对他的无凭无据的离奇申诉不予受理,所有他能想象得到的求助机构都将他一一回绝。
  举目无亲的马丁茫然游走在陌生的柏林,他甚至怀疑是否自己记忆出了问题,或是真的如别人所说在脑部撞击后得了妄想症,但为什么他和妻子的那些点滴岁月如此清晰真实。与此同时,神秘杀手接踵而至,欲置马丁于死地。致命谜团将马丁死死缠绕,他决定要打破所有幻象查出事情的真相,他的最后一丝希望,是让他失去一切的那辆编号为“224422”的出租车,马丁找到那个神秘离去的女司机珍娜,并找到一个隐居的老特工约根寻求帮助。珍娜本身是个流落柏林东躲西藏的非法移民,同样没有合法身份,而约根是一个被世界遗忘,孤独活在过去的前东德秘密特工,三人结成同盟,一场无助的亡命之旅就此展开。在证明马丁身份的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马丁终于在机场找回那个手提箱,里面有证明他身份的护照,然而这个身份也是假的,箱子里藏了多个不同身份的护照,事情的真相,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其实是一个阴谋集团的职业杀手,根本不存在“马丁·哈利斯博士”,这是他亲手制造的身份,目的是为潜入柏林高级生物峰会,刺杀一个破解玉米增产技术并决定无偿捐赠发明的科学家,他们要窃取这项专利并获取暴利,所谓的妻子莉丝也是杀手集团成员,在他遭遇车祸后,集团派了替补他的“马丁·哈利斯2号”来取代他,他失忆于本身的杀手身份而沉浸于制造的正义身份并破坏这个计划,让集团决定将他废除……
  
  《不明身份》改编自法国作家迪迪尔·范·考韦拉尔特的小说《离开我的头脑》(Out of My Head),这位获得过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的小说家,热衷于书写在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的漩涡中挣扎的故事和人物,原著充满张力的情节、立体饱满的角色和惊悚悬疑之外致命的幽默感,都让影片具有了先在的夯实基础。好莱坞著名制片人乔·西尔沃看到这个小说后就决定要拍成电影:“原著确实具备着一种勾魂摄魄的吸引力,让你欲罢不能,我实在是没办法拒绝这么一个好故事。”这个制作过《黑客帝国》《致命武器》《铁血战士》的制作人,一贯钟情让人咬紧牙关、坐立不安的故事。
  影片导演是年轻的西班牙电影人佐米·希尔拉,他成功执导过两部颇有影响的恐怖片《蜡像院魔王》和《孤儿》,希尔拉表示“最喜欢的电影作品就是那类带有着浓厚的希区柯克风格的惊悚片,充满神秘气氛,观众与里面的人物都处在朦胧不明的状态,你根本不知道故事会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希尔拉以恐怖片起家,具有出色的驾驭故事、制造谜团的电影禀赋,而这部充盈着动作场面和现实色彩的悬疑电影,也是他的转型之作,恐怖片中常见的可怕的魔王或啼哭的孩子,阴森的音乐或扑朔的光影,在这里一一收起,代之以清朗质朴的拍摄场景,纯粹直接的动作场面,而同时如宿命般彷徨迷失的恐惧感却暗藏内里,挥之不去。
  影片拍摄地选在德国柏林,柏林跟电影的主题“身份危机”不谋而合,这个城市曾经因东德与西德的分裂而长期割裂,同一个城市各自归属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成为“间谍之都”。这种地缘与男主角面临的处境不谋而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同主角心理的投射。与此同时,影片拍摄的时候正值柏林二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的街头充满荒芜感,从始至终清冷的色调,将一个失落身份的孤独者寻找真相的艰辛之旅烘托得淋漓尽致。
  就影片的动作包装而言,虽也有杀手题材电影惯有的飙车、搏斗、爆炸、枪击等动作场面,但有别于在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同类作品的特质,没有眼花缭乱的花哨特技和铺天盖地的华丽合成,两辆车,几个人,朴实规整又酣畅淋漓,加上老戏骨连姆·尼森温文克制、动静自如的表演,一部好莱坞出品的商业电影,散发出忧郁冷峻的欧洲气质,紧迫周折又毫不喧闹。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便是对主角人物马丁·哈利斯个人身份真实性及自身真伪的双重判别。影片向观众提出两个疑问:第一,谁是真正的马丁·哈利斯?第二,马丁·哈利斯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不明身份》由前一个问题把观众引入剧情所设置的种种谜团,接着逐层剥开,再把观众推入后一个问题。直到最后真相大白,才恍然大悟,既有些意外,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
  影片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我们的身份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记忆?还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或者只是一纸公文?马丁·哈利斯在陌生冰冷的柏林街头一路狂奔,就是为了重新找回他的生活,属于“马丁·哈利斯博士”的幸福的生活,完美的婚姻和高尚的工作,当他被世界彻底抛弃,他要拼命找回自己,而真正找回的,并不是那个他一直在形容的人,当他人的骗局和自己的幻象都彻底粉碎,他重获新生,迷途知返,从阴谋组织的一员变成了犯罪集团的对立面。男主角的身份四度改变,从温文儒雅的生物学家到狼狈不堪的无身份者,再到令人不齿的阴谋组织职业杀手,最终变成摧毁阴谋集团的正义斗士,犹如一场“反向性遗忘”,充满黑色幽默和现代哲思。
  身份迷失是一个极具当代性的命题,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份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环境赋予的,人的意志被反复灌输一种理念和思维,潜移默化之下便会接受这种定式,并逐渐根深蒂固,最终成为自我的选择。就像影片男主角,作为一个阴谋集团的“棋子”,他需要陷入伪造的“马丁·哈利斯博士”的身份,以致这种内化到自身的角色扮演最终成为主导他生命的坚定信念。而当车祸意外破坏了行动计划,阴谋集团又试图向他灌输另一种意念——你不是马丁·哈利斯博士,你得了妄想症。在极度孤独和恐惧之下,对于男主角而言,或是坐以待毙让自己接受自己是精神病;或是坚持自己的心志去寻回失落了的自我。他没有附和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堕入新的自我丧失,而是坚定地寻找自己深层的灵魂和心志,拨开假象和谎言的迷雾,找回最初的自我,并最终洗心革面,重新审视人生,踏上崭新的生命之旅。
  一个失去身份的男人,一段扑朔迷离的寻真,一位倾情相助的女子,一场穷追不舍的逃难,古典与现代、浪漫与严谨的柏林风光轻轻掠过。直击生命深处的永恒追问:“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制片人西尔沃形容影片的观感:“如同一列货运火车,一开始就把你载走,你可能以为自己知道目的地,但这班列车却令你弄不清走向。”
其他文献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我看了很长时间,大概3个星期吧,每天只能在临睡之前慢慢读上几十页,因为总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害怕惊扰和打乱了书中人时间旅行的步伐,那个“脱离时间的男人”、他的妻子——有被丈夫形容为“一碗牛奶中的一滴红血”般的双颊,以及他们之间“思念的协议” 。  非线,是电视制作领域中的一个术语,也就是非线性编辑,是直接从计算机的硬盘中以帧或文件的方式迅速、准确地存取素材,进
在中国给韩国留学生讲课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韩国男生一上大学二年级就突然消失了,过了两周又添了几张新面孔,新面孔看上去明显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沧桑和成熟。原来,消失的男生去服兵役了,而新面孔正是退役后复学的同学。当然,这种现象同样会发生在韩国的大学。韩国大学生普遍选择上完大一再去服兵役,从申请休学到复学,一般为两年。等他们服完兵役回来,同一年入学的女同学已经开始实习和找工作了,如此一来,男生进入社会
悲惨、血腥、残暴,抑或疯狂?读罢《桑松-刽子手世家传奇(1688-1847)》一书,不由得人们要发出如此的感慨。历史的巧合或是机缘,使得桑松家族走上了以刽子手为职业的道路,而在七代人之后,又戏剧性地终结了这个家族的不幸命运。  作者贝尔纳·勒谢尔博尼埃从历史学家的角度,以桑松家族七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个家族和刽子手这个职业的不幸,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作为历史见证人的目光,反
有这么个小说,故事里的男主角爱上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说到这里,有个名字恐怕已经呼之欲出——洛丽塔。没错,这正是小说的题目。  可这里说的,不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那部名作,而是一个短篇小说,作者德国人,笔名海因茨·封·里希贝尔格。此人曾作为骑兵军官参加过“一战”,退役后进入报 界。1929年,他成为“齐柏林号”飞艇环游世界的随行记者,全程报道此次创纪录的空中航行,因此薄有文名。希特勒上台后,他像很
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1837—1909),和罗塞蒂兄妹、威廉·莫里斯、乔治·梅瑞迪斯一起,同为拉斐尔前派诗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的一位重要诗人,一位颇具争议的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崇尚希腊文化,接受了雨果、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追求“形象的鲜明华丽与大胆新奇,声调的和谐优美和婉转轻柔”,创造出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创造了回旋诗体,参与了编写著名的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从1
自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宫廷绘画对基督教艺术的模仿与借鉴开始,印度基督教绘画艺术就已不经意间开启了基督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印度数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从耶稣形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已拥有了显著的印度特色,呈现出印度艺术家对基督教与耶稣本土化方面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努力,为世界基督教绘画艺术积累了大
黑客之城  从首都布加勒斯特出发,沿罗马尼亚7号国道开车约三个小时,汽车开始缓缓爬升到南喀尔巴阡的山脚区域。一路上所见到的绵延草原此时已变成零星分布的房屋,一些鸡群在住宅前的院子里徜徉,洗过的衣服悬挂在晾衣绳上。当你看到奔驰轿车的一家销售代理门店时,你就会知道到达了一个叫做勒姆尼库沃尔恰的小城。奔驰轿车门店的四周被草坪所覆盖,透过玻璃幕墙,可以目睹到里面所展示的漆光闪闪的轿车。这家门店的右邻是另一
创造三人共同获奖纪录  2017年3月1日,普利兹克建筑奖(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宣布,将2017年第39届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颁奖典礼于5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他们创造了普利兹克奖历史上三位建筑师共同获奖的纪录。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47篇短篇小说、4本游记和大量的散文。劳伦斯的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既具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又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征, 其作品多以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与乡村为背景,描绘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在精神上、道德上和相互关系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下层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无法阻挡的High Kick》(中文译作《搞笑一家人》)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06—2007年制作播出的167集情景喜剧,该作品不但于当时迎来一阵收视热潮,而且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仍被许多观众反复咀嚼品味。此剧以首尔黑石洞李顺才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每集采用双线并进的形式,对亲情、爱情、友情等进行了清新感人的描写,引发了观众对生活别开生面的反思。幽默外衣暗绘悲喜人生  《High Kick》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