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具 发展思维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儿童因为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尝试合理地利用学具,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就可以抓住其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亲自去摆、去折、去拼、去做,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吸收、内化。
  一、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建立,使学生获得概念更清晰
  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乘法,学起来倍感吃力,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示范,要求学生一齐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如:先摆3份黄花,每份2朵,共有几朵,利用已学的知识学生可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2+2+2;再让学生动手摆出几种其他物品,也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并使学生感到这样的加法算式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这时水到渠成,引出乘法概念,并结合所摆具体图形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和的简便运算”。这样,利用学具操作就为学生解惑架设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桥梁。
  二、有利于学生的“举一反三”,发展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初步领会了一种新知,有了新知的生长点,进一步学习时,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推断出一定结论,用学具辅助学生自学,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了“二、三的乘法口诀”以后,“四、五的乘法口诀”就可让学生用小棒摆小正方形、五边形,直接推导出四、五的乘法口诀。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自己的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导致数学知识传授的单一性。让低年级儿童动手操作,知识的发生过程就会被充分具体地展示出来,但这时学生看到的只是直观表象,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活动,新知才能被真正地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引导、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首先,要注意促进学生细致地观察学具操作的每一步骤和过程。这是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地观察感知,学生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研发材料,形象地理解知识,为进一步地抽象概括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地研究分析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还可适时提出一些利于思考的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避免学生在探索新知时走不必要的弯路。伴随着观察、思考,还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数学语言来表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窗户,只有能用语言表述,才能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掌握。
  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安徽灵璧县韦集镇韦集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元代距今不超过千年,其经济倒退凋蔽,政治也不清明,但是,元代却出了许多珍品古钱,这应当与当时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政治经济的大动荡有关。  元代承袭宋、金,本来已使用纸钞,这本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后来政治腐败,滥发通货,朝廷失信于民,至顺帝末年已接近崩溃无法收拾,复大量铸铜钱并行。  我国古代各朝货币,以所见实物而言,权钞并不多见,除秦权钞(如“重一两第十九”等)外,元代也算是其中佼佼者。元代权钞铜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这是检验一个学生是否看懂文章的关键所在。在语文考试试卷中,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那么,
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简单硬件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  一、把握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
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可喜的是,这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各种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笔者更看好感恩、理想、情感这三类教育。  关于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专题集中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固然有它一事一议的优势,但也容易流于说教等形式,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育效果。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