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矛盾 培养习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如今社会正在转型期,学校教育正接受着冲击。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习惯的培养更呼唤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习惯必须三手都要硬,而且方向要一致。方向要一致,必须缓解这三者之间矛盾。
  一、缓解习惯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矛盾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之关键就是要求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和强化,通常我们会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班会、队会进行强化,利用和学生交谈、家长交谈进行巩固等等。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但如若摆在了追求教学质量的面前,习惯教育就会黯然失色。习惯教育的时间被挤压,途径被缩小,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需要的是正确姿势的教育,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一笔一划慢慢的书写,练习的数量要求也应该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同时肯定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书写的点滴进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慢慢的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但如今,在追逐教学质量的要求下,指导学生写字基本成了嘴上讲讲的“空头支票”,最多就是发本字帖自学成才,繁多的作业量,使学生的字成了名副其实的“草上飞”“群魔乱舞”,一个个弯腰驼背,并命应付。又怎么谈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呢?《弟子规》中写的一句话叫做“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说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在进行学习。我们要认识到,一味地追求教学质量,只能形成“浮躁”之风,“赶工”之势,形成“应付”之能。应付也就是形式,形式主义也正是当前教育的一种隐形文化。在我们不能动摇教学质量的现实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要务实的、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习惯教育活动,活动不在多,不在大,而在于活动要有效果,监督检查机制奏效、奖惩要明确。任重道远!
  二、缓解习惯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
  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要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明白了道理,孩子才会自觉地按照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因此,家长要经常督促孩 子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家长没有发现。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必须以身作则坚持不懈。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要求学生在过有红绿灯的路口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现实中很多的家长自己有这个意识,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明知故犯,自己的孩子看在眼里,像这样的冲突,便会是我们学校里的习惯教育“打了折扣”。因此我们要在习惯教育中,要为家长补上行为习惯的一课,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活动进行专题培训,利用家访进行宣传等。
  三、缓解习惯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否与学校的德育教育保持一致,这是学校德育教育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德育教育重点在习惯教育,因此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决定着学生习惯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上节遵守交通法规的“红绿灯”案例中,如果仅仅是孩子的家长明知故犯,孩子自然会也有所判断,最多就是让习惯教育“打点折扣”,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都会主动的“明知故犯”,这就形成了一种狭隘的社会主流文化,在孩子们柔弱的判断力面前,将彻底摧毁学校的习惯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会的主流文化对学生进行习惯影响。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其次,要主动结合社会职能部门,通过身体力行的活动,主动的去营造良好的“社会主流文化”,如世博会,大学生的志愿者工作,它形成热爱祖国、和谐友好的主流文化。同时也能形成遵守法纪、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习惯。又如:“小小交通协管员”,让小学生在交警的配合下,进行交通“红绿灯”现在管理,这样体验一种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主流文化,形成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良好习惯。最后,通过设立社会榜样,来进行习惯培养。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毛泽东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 ……树立社会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现在正是社会转型期,如今学校的习惯教育正经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和谐发展的社会呼唤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社会转型过程中糟粕却时刻牵绊着社会进步的脚步。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矛盾来推动。習惯教育任重道远,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滴水也能穿石”,习惯教育需要缓解与教学质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涂层的机械力学性能对于涂层的应用尤为重要,涂层/基体系统的失效和破坏与涂层表面及界面接触应力密切相关。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应用有限元法对齿轮涂层接触应力场情况进行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小学各年段的作文教学中逐步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开拓学生作文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的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岗岩类谱系填图法的指导思想,是从解体大岩基入手,建立同源岩浆演化的等级体制及其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逐步实现按地质构造背景划分花岗岩的区划.该方法在苏州西部地
纵所周知,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但却又是最重要的能力。科学的观察不是一种“看”的能力,如:在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一课中,老师让孩子仔细地“观察”比较这些瓶子
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微量元素以及Nd、Sr、O同位素资料,结合各构造岩浆活动区基底变质杂岩的性质,在Ⅰ型和S型分类
针对国内外高频感应弯板成形试验设备缺乏现状,设计了弯板成形试验台,用于进行高频感应弯板成形试验,进而有助于研究高频感应弯板成形规律。利用Ansys软件对弯板成形模型进行
新疆阿勒泰区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是划分阿尔泰褶皱区与北准噶尔褶皱区的一条重要构造结合带。南北两区,无论在地层、构造、喷发—侵入活动、矿化作用以及变质程度上
曾经,一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以“我最……”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份真实资料,在我为之痛心、震惊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孩子怎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主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如何让科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关键因素在教师的“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却在相机诱导”。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以课堂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阵地,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入到探究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