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办好开放大学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针对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结合我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上专业错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专业设置;开放大学;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家开放大学”,这是历史给予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一次重大机遇。当前,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构建各级国家开放大学的规划,正在不断探索实施,其中课程及专业设置是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成败的重要因素,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也承载着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开放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需要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以实现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目的,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
英国开放大学于1971年正式成立,大学总部设在白金汉郡米尔顿·凯恩斯新城,是世界著名的以广播、电视、函授与暑期学校相结合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总部下设各地区分校,各地区分校又设区域学习中心和培训机构。目前英国开放大学共设有13所教学中心,下级设有300多个教学示范点。
(1)英国开放大学专业概况。目前英国开放大学共有37个本科专业、38个研究生专业、28个博士专业、18个预科专业、60个专科专业,网校专业达到186个。专业学科涉及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哲学、医学、法学、职业教育等类别。共开设6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类型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类课程、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继续教育类课程等。
(2)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特点。英国开放大学有相对灵活的专业设置,学科内专业方向多样。学生可以通过修读特定的课程获得学历学位,还可以修读不同学科的课程获得“开放学位”,具体某一专业的证书、文凭和学位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习者不必从一开始就选定专业,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进行灵活调整。学校设置专业数量较少,主要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
英国开放大学把相关课程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门课程,课程内按层次分成不同模块,特点如下。一是以学科大类为基础、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为参照灵活的设置专业课程。突破了传统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群,设置了14种大的学科大类或学科群组合,68种学科或专业。二是完善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其一,高质量的学位课程,涵盖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等学历教育;其二,课程种类分为业余进修提高课程、商业化开放教育课程、职业性合约培训课程等;其三,各类职业证书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三是灵活多样的学制模式。有以研究为主的高级学位全日制或业余、函授和社区教育课程,还有职业入门和进修培训、家庭与个人健康教育、环境艺术修养等领域的短期或长期专业学位课程。四是丰富多样的证书体系。英国开放大学共设有专业冠名和非冠名学位证书、职业证书和文凭等200多种专业资格认定证书及文凭。还设有非专业学位证书,针对没有按专业选课进修的学员,根据所学课程属理科或者是文科授予学位。
英国开放大学通过此种专业设置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兴趣爱好,有计划、有目标地选课。通过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弹性的教育模式和课程间的优化组合,避免了不同专业间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学校在培养高质量学科专家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了跨学科领域的有用人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世界成人教育最成功范例。
二、我国开放教育模式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专业设置工作,使我国开放教育专业设置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对开放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开放教育快速和科学发展。但是,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开放教育专业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盲目求大、求全,缺乏办学特色。学校存在一种错误倾向,追求学科齐全,办成全学科的综合性院校,使学校逐步失去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目前,以黑龙江省为例,高校办学实体约82个,开设了307个专业课程,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盲目。经统计,所有高校的专业课程有60%的重复,学科和专业趋同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形成了学校教育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在专业设置工作中,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集中优势办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避免专业雷同、避免资源浪费。
(2)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多数学校决定学科专业设置时,仅从有利于招生的角度出发,不重视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专业人才供需实际状况,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建立对学科专业设置的论证和预测科学机制,没有建立适应地域经济及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调整机制,没有建立对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及专业发展规划,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一拥而上、盲目争办,专业设置失去严格而理性的控制,随意性很大。在生源竞争的压力下,设置“热门”专业难以形成教育教学优势,新增的专业没有前途,又不得不频繁地调整或更换专业,自身传统优势也会消失殆尽,阻碍了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对我国开放教育专业设置的启示
按照国家和政府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设计规划,开放大学的定位是:面向全社会成员,开展全民终身教育,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多种手段,提供学历、非学历等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开放性高等教育学校。学习和研究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成功经验,有利于推近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工作。
(1)转变观念、扩大开放争取政策支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开放教育存在着相对封闭、教育管理机制完善等不足。目前,我国建立开放大学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解放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我国要建设真正的开放大学首先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推行高校教育的改革;其次要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尽可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求学需求,以实现终身教育为己任;最后不可或缺的是积极争取立法支持和财政支持。因此,建立开放大学归根结底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开放大学服务体系的架构建设。
(2)面向社会,依据市场需求设专业。英国开放大学经验表明,专业设置关键要对地域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支撑。开放教育应紧密结合市场导向和经济发展趋势,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开放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风向标,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协调,且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因此,专业设置应打破原有开放教育“五统一”的限制,允许各省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和课程。各高校要通过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充分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人才需求量和需求周期,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专业设置,切忌盲目雷同。
(3)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从英国开放大学运行的成就来看,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必须研究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从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以岗位技能的培养提高、知识面拓展、公民素质及生活水平的提升等方面为核心,不断丰富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目前,全国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不足30%,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有较多的社会成员接受不到高等教育。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学历教育,满足社会成员以学历、文凭为基础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普通高校的本科、专科人才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开放教育还应提升办学层次,加大硕士、博士培养等学历教育项目,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营造全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学习环境,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为个人及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建立继续教育与岗位职称评聘、工作业绩考核、职业技能注册等相衔接的制度,大力建设为满足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生活素质质量提高的非学历教育专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萍.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远程教育,2012(6).
[2]张微.高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6).
[3]李培福.国外开放大学的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关键词:专业设置;开放大学;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家开放大学”,这是历史给予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一次重大机遇。当前,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构建各级国家开放大学的规划,正在不断探索实施,其中课程及专业设置是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成败的重要因素,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也承载着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开放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需要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以实现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目的,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
英国开放大学于1971年正式成立,大学总部设在白金汉郡米尔顿·凯恩斯新城,是世界著名的以广播、电视、函授与暑期学校相结合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总部下设各地区分校,各地区分校又设区域学习中心和培训机构。目前英国开放大学共设有13所教学中心,下级设有300多个教学示范点。
(1)英国开放大学专业概况。目前英国开放大学共有37个本科专业、38个研究生专业、28个博士专业、18个预科专业、60个专科专业,网校专业达到186个。专业学科涉及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哲学、医学、法学、职业教育等类别。共开设6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类型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类课程、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继续教育类课程等。
(2)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特点。英国开放大学有相对灵活的专业设置,学科内专业方向多样。学生可以通过修读特定的课程获得学历学位,还可以修读不同学科的课程获得“开放学位”,具体某一专业的证书、文凭和学位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习者不必从一开始就选定专业,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进行灵活调整。学校设置专业数量较少,主要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
英国开放大学把相关课程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门课程,课程内按层次分成不同模块,特点如下。一是以学科大类为基础、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为参照灵活的设置专业课程。突破了传统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群,设置了14种大的学科大类或学科群组合,68种学科或专业。二是完善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其一,高质量的学位课程,涵盖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等学历教育;其二,课程种类分为业余进修提高课程、商业化开放教育课程、职业性合约培训课程等;其三,各类职业证书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三是灵活多样的学制模式。有以研究为主的高级学位全日制或业余、函授和社区教育课程,还有职业入门和进修培训、家庭与个人健康教育、环境艺术修养等领域的短期或长期专业学位课程。四是丰富多样的证书体系。英国开放大学共设有专业冠名和非冠名学位证书、职业证书和文凭等200多种专业资格认定证书及文凭。还设有非专业学位证书,针对没有按专业选课进修的学员,根据所学课程属理科或者是文科授予学位。
英国开放大学通过此种专业设置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兴趣爱好,有计划、有目标地选课。通过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弹性的教育模式和课程间的优化组合,避免了不同专业间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学校在培养高质量学科专家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了跨学科领域的有用人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世界成人教育最成功范例。
二、我国开放教育模式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专业设置工作,使我国开放教育专业设置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对开放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开放教育快速和科学发展。但是,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开放教育专业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盲目求大、求全,缺乏办学特色。学校存在一种错误倾向,追求学科齐全,办成全学科的综合性院校,使学校逐步失去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目前,以黑龙江省为例,高校办学实体约82个,开设了307个专业课程,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盲目。经统计,所有高校的专业课程有60%的重复,学科和专业趋同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形成了学校教育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在专业设置工作中,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集中优势办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避免专业雷同、避免资源浪费。
(2)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多数学校决定学科专业设置时,仅从有利于招生的角度出发,不重视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专业人才供需实际状况,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建立对学科专业设置的论证和预测科学机制,没有建立适应地域经济及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调整机制,没有建立对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及专业发展规划,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一拥而上、盲目争办,专业设置失去严格而理性的控制,随意性很大。在生源竞争的压力下,设置“热门”专业难以形成教育教学优势,新增的专业没有前途,又不得不频繁地调整或更换专业,自身传统优势也会消失殆尽,阻碍了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对我国开放教育专业设置的启示
按照国家和政府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设计规划,开放大学的定位是:面向全社会成员,开展全民终身教育,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多种手段,提供学历、非学历等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开放性高等教育学校。学习和研究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设置成功经验,有利于推近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工作。
(1)转变观念、扩大开放争取政策支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开放教育存在着相对封闭、教育管理机制完善等不足。目前,我国建立开放大学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解放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我国要建设真正的开放大学首先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推行高校教育的改革;其次要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尽可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求学需求,以实现终身教育为己任;最后不可或缺的是积极争取立法支持和财政支持。因此,建立开放大学归根结底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开放大学服务体系的架构建设。
(2)面向社会,依据市场需求设专业。英国开放大学经验表明,专业设置关键要对地域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支撑。开放教育应紧密结合市场导向和经济发展趋势,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开放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风向标,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协调,且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因此,专业设置应打破原有开放教育“五统一”的限制,允许各省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和课程。各高校要通过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充分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人才需求量和需求周期,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专业设置,切忌盲目雷同。
(3)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从英国开放大学运行的成就来看,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必须研究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从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以岗位技能的培养提高、知识面拓展、公民素质及生活水平的提升等方面为核心,不断丰富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目前,全国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不足30%,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有较多的社会成员接受不到高等教育。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学历教育,满足社会成员以学历、文凭为基础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普通高校的本科、专科人才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开放教育还应提升办学层次,加大硕士、博士培养等学历教育项目,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营造全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学习环境,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为个人及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建立继续教育与岗位职称评聘、工作业绩考核、职业技能注册等相衔接的制度,大力建设为满足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生活素质质量提高的非学历教育专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萍.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远程教育,2012(6).
[2]张微.高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6).
[3]李培福.国外开放大学的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