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日益紧密结合的今天,合作学习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或多或少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大多数合作学习都过于形式化,并存在着各种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互动 交流
在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到广大教师的心中,以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的新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问题,值得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为了更有效地把握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加以更好的利用,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的合作作为其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以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根据以上认识可以将其概念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大多数数学习题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题、习题中。还隐藏着很多没写明的东西。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揭示隐藏在具体习题中的一般特征,推广为某一类对象的普遍性质。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揭示解题规律,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还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为: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有的教师经常采取随机的分组方法,很少考虑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以及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和讨论时间。三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四是缺乏群体的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三、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1.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或者站在讲台前,或者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又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在课程的启动和导引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创设合作的情境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在控制课堂正确进行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而在评价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则主要是指导者。总之,教师的角色无论怎么变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把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活动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师要全面的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的把握其精神实质。
2.设计恰当的合作环节
目前,在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般并不单独的使用。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之中,它的使用常常要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展开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根据这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开展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1)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要合理。在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一定要找准好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成效,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的理解教材,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问题设计需有层次、梯度。(2)讨论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教学中,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其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
3.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环境
(1)合理的编制小组。①是教师应尽可能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一般不应将水平差距过大的学生集中到一起。②是体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组合原则,既要求避免无拘束的自由组合,又顾及学生的意愿。③是要实行动态组合管理。(2)合理的编排座位。合作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便于教师讲授和点拨,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排法,根据需要灵活的选用圆形,马蹄形、小方块形等多种座位的编排方式,以满足合作学习的需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3)选择好小组长。合作学习小组长是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小组集体意见的整理者与反馈者,选好小组长的意义重大,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4.建立实效评价方案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适时的评价激励,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强化、合作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但教师的评价激励应该要科学。一是要以小组总体的表现为依据,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仅仅有自己好还不行,还得让小组都好。让那些毅力、动机、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并能够转变压力为动力。在以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效仿能力强者,从而提高小组整体合作学习的效果。二是评价激励既要重视成绩。还得重视不足。合作学习小组与学习个体不同,教师需要对好的小组给予一定肯定和鼓励,而对较差的合作学习小组,也没有必要勉强作表扬。教师应当指出他们的问题并设法帮助他们分析出原因,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在以后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搞好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邦淑贞,对合作学习课堂结构设计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互动 交流
在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到广大教师的心中,以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的新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问题,值得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为了更有效地把握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加以更好的利用,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的合作作为其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以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根据以上认识可以将其概念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大多数数学习题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题、习题中。还隐藏着很多没写明的东西。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揭示隐藏在具体习题中的一般特征,推广为某一类对象的普遍性质。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揭示解题规律,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还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为: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有的教师经常采取随机的分组方法,很少考虑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以及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和讨论时间。三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四是缺乏群体的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三、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1.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或者站在讲台前,或者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又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在课程的启动和导引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创设合作的情境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在控制课堂正确进行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而在评价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则主要是指导者。总之,教师的角色无论怎么变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把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活动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师要全面的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的把握其精神实质。
2.设计恰当的合作环节
目前,在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般并不单独的使用。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之中,它的使用常常要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展开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根据这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开展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1)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要合理。在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一定要找准好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成效,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的理解教材,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问题设计需有层次、梯度。(2)讨论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教学中,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其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
3.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环境
(1)合理的编制小组。①是教师应尽可能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一般不应将水平差距过大的学生集中到一起。②是体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组合原则,既要求避免无拘束的自由组合,又顾及学生的意愿。③是要实行动态组合管理。(2)合理的编排座位。合作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便于教师讲授和点拨,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排法,根据需要灵活的选用圆形,马蹄形、小方块形等多种座位的编排方式,以满足合作学习的需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3)选择好小组长。合作学习小组长是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小组集体意见的整理者与反馈者,选好小组长的意义重大,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4.建立实效评价方案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适时的评价激励,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强化、合作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但教师的评价激励应该要科学。一是要以小组总体的表现为依据,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仅仅有自己好还不行,还得让小组都好。让那些毅力、动机、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并能够转变压力为动力。在以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效仿能力强者,从而提高小组整体合作学习的效果。二是评价激励既要重视成绩。还得重视不足。合作学习小组与学习个体不同,教师需要对好的小组给予一定肯定和鼓励,而对较差的合作学习小组,也没有必要勉强作表扬。教师应当指出他们的问题并设法帮助他们分析出原因,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在以后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搞好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邦淑贞,对合作学习课堂结构设计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