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过程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过程,也是探讨学科自身规律的过程。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十分重要,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课堂提问很重要,而且要注意提问的策略和时机。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并能巧用一定的提问技巧的话,那么,对学生而言就将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但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只是一般性的询问,如“对不对”“你看是不是这样”或“好不好”等就太没思考价值了,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想回答,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相反,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太大的话,让学生有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会把学生带进一个圈子中,找不到方向。例如,有些教师在刚导入新课时,就向学生提问:“本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中心思想呢?”因为,刚导入新课时,大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提上面的问题,有点着急,也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只是迎合教师去回答,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思维,很难实现对问题的拓展和想象。还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采用千篇一律的问题,没有半点新意,如不管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都会问:“全文共分几段?”“每一段都写了些什么?”“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反感,不乐意回答,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教师就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文章中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把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散开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尽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真正将问题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1.抓住提问时机,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课文感兴趣的,要想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围绕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文字,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自然而然就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也就乐意去阅读和学习课文了。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课文的题目来设计提问:“死海真的是指死了的海吗?”“题中的两个‘死’字是什么意思?”“明明是死海为什么又加上一个‘不死’呢,是不是题目出错了?”“那么死海到底是什么海呢?”……教师的问题一出,学生想探究死海真相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很想从文章中找寻答案,于是很顺利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当学生从文章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时,真正了解到“死海不死”中两个“死”字所包含的不同意义,也就掌握了死海形成的过程和特征,把原本看起来较理性、较枯燥的说明文变成了一次科学探究,使得课堂学习趣味浓厚,充满乐趣。
2.巧妙设计提问,让学生思考后才能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既不要太容易,难度也不能太大,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出来,让学生有一种往上跳一跳就能拿得着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老山界》一文时,文中写红军战士第二天吃早饭时抢了一碗就吃,这时教师就可以对文中的“抢”向学生提问:“红军战士抢着吃早饭,他们是不是一群没有礼貌、不遵守纪律的军人呢?”有些学生给予否定回答。这时教师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他们遵守纪律,那为什么他们都要去抢呢?‘抢’字在这里应怎样理解才能表达确切的意思呢?”为了让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抢”字在这里的含义,教师还可以举个例子:“小红起床晚了,看到妈妈做的早餐后,抢了一碗便吃,然后急冲冲地去上学,这句中的‘抢’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结合平时自己在生活中的相关情境,很快就明白了“抢”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表示快、争分夺秒的意思。这样通过巧妙地设问和举例,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分层进行提问,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仅靠提一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全盘设局,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提问,并采用分层提问,突出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特征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是“善变”时,就再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善变’有哪些特征呢?”学生们有的回答说“变得快”,有的回答说“反复无常”,有的说“蠢”。然后教师再问:“他变来变去,有一点没变,知道是什么吗?”通过前面的提问,学生很快就能答出“见风使舵”。“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呢?”教师把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像扒洋葱皮一样,层层突破,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感到轻松快乐。
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并能巧用一定的提问技巧的话,那么,对学生而言就将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但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只是一般性的询问,如“对不对”“你看是不是这样”或“好不好”等就太没思考价值了,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想回答,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相反,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太大的话,让学生有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会把学生带进一个圈子中,找不到方向。例如,有些教师在刚导入新课时,就向学生提问:“本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中心思想呢?”因为,刚导入新课时,大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提上面的问题,有点着急,也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只是迎合教师去回答,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思维,很难实现对问题的拓展和想象。还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采用千篇一律的问题,没有半点新意,如不管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都会问:“全文共分几段?”“每一段都写了些什么?”“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反感,不乐意回答,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教师就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文章中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把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散开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尽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真正将问题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1.抓住提问时机,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课文感兴趣的,要想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围绕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文字,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自然而然就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也就乐意去阅读和学习课文了。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课文的题目来设计提问:“死海真的是指死了的海吗?”“题中的两个‘死’字是什么意思?”“明明是死海为什么又加上一个‘不死’呢,是不是题目出错了?”“那么死海到底是什么海呢?”……教师的问题一出,学生想探究死海真相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很想从文章中找寻答案,于是很顺利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当学生从文章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时,真正了解到“死海不死”中两个“死”字所包含的不同意义,也就掌握了死海形成的过程和特征,把原本看起来较理性、较枯燥的说明文变成了一次科学探究,使得课堂学习趣味浓厚,充满乐趣。
2.巧妙设计提问,让学生思考后才能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既不要太容易,难度也不能太大,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出来,让学生有一种往上跳一跳就能拿得着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老山界》一文时,文中写红军战士第二天吃早饭时抢了一碗就吃,这时教师就可以对文中的“抢”向学生提问:“红军战士抢着吃早饭,他们是不是一群没有礼貌、不遵守纪律的军人呢?”有些学生给予否定回答。这时教师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他们遵守纪律,那为什么他们都要去抢呢?‘抢’字在这里应怎样理解才能表达确切的意思呢?”为了让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抢”字在这里的含义,教师还可以举个例子:“小红起床晚了,看到妈妈做的早餐后,抢了一碗便吃,然后急冲冲地去上学,这句中的‘抢’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结合平时自己在生活中的相关情境,很快就明白了“抢”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表示快、争分夺秒的意思。这样通过巧妙地设问和举例,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分层进行提问,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仅靠提一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全盘设局,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提问,并采用分层提问,突出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特征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是“善变”时,就再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善变’有哪些特征呢?”学生们有的回答说“变得快”,有的回答说“反复无常”,有的说“蠢”。然后教师再问:“他变来变去,有一点没变,知道是什么吗?”通过前面的提问,学生很快就能答出“见风使舵”。“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呢?”教师把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像扒洋葱皮一样,层层突破,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感到轻松快乐。
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