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盐碱土总面积1453.5万亩,已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0.80%,区域内个别县(市)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我省西部地区从土壤类型上看属于温带半干旱草原苏打盐碱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
由于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4%的速度扩展,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西部地区地处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的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大,一旦消除了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将发挥巨大潜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盐碱地看成负担,应该看成经改良后可持续利用的巨大自然资源。据此,盐碱土的改良与持续利用是我省西部地区二十一世纪持续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改良我省盐碱土,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推广种稻脱盐技术。通过种植水稻,灌水冲洗盐碱,是边利用边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前郭灌区引第二松花江水种稻改碱,梨树灌区引东辽河水种稻改碱,多年来盐碱地不断得到改良,水稻单产逐年提高。土壤明显脱盐脱碱,表土脱盐率可达65%,这些工作不但在盐碱土形成过程的理论上取得重要进展,而且在“多途径脱盐”技术上获得突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盐碱土治理技术体系。
推广覆盖(物理)改良技术。依据盐碱地水盐运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特点,只要控制水分蒸发就可以减轻盐分表聚,达到改良的目的。研究显示在盐碱地上覆盖作物秸杆后可明显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表聚,阻止水分与大气间直接交流,对土表水分上行起到阻隔作用,同时还增加光的反射率和热量传递,降低土表温度,从而降低蒸发耗水。运用秸杆覆盖既可节水,又可培肥改土,不仅对土壤水盐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也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利用。
推广化学改良技术。前郭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利用草炭改碱,即在苏打碱斑上平铺6-7cm的草炭,用锹把草炭与碱斑表土混拌,改变了碱斑耕层的理化性质,玉米产量超过了200kg/亩,又有褐煤粉,风化煤粉,硝基腐殖酸铵,按0.5kg/m2施入碱斑地,也获得了增产的效果。此外,有关研究表明:石膏、脱硫石膏对改良苏打盐碱土有明显的效果;铝离子对苏打盐碱土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新型改良剂在吉林省通榆县明月村重度盐碱土上进行了田间试验,效果很好。
推广生态改良技术。在盐碱土地区营造防风林和农田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抑制返碱,树林的蒸腾作用起着生物排水作用,可使地下水位降低,有利于土壤脱盐。通榆县顾家窝堡村3年生林带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林带内土壤脱盐率达50%左右,林带内比林带外地下水位低30cm。乾安县大师乡,在明碱地上大面积栽种了灌木柽柳,长势良好,不少地方种植比较耐盐碱的药用灌木枸杞,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有专家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荒漠化现状及成因,提出通过实施季节性禁牧和封原育草工程,实施舍饲优质羊工程,建设人工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的种植基地,制定有利于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和完善草场经营机制等措施,以达到防止松嫩草地继续盐碱荒漠化、维护松嫩草地生态平衡的目的。
研究和推广综合改良技术。吉林省盐碱土多年利用改良的实践表明,为了改好盐碱土应密切结合当地生产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单一的措施很难达到理想的改良效果,往往需要将各项技术结合起来。我省各相关科研单位在通榆、镇赉、农安、长岭等县提出了不同的综合改良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针对不同区域的具有成本低、效益高、作用快、长期有效、简便易行等特点的综合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组织科技力量、投入研究经费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
由于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4%的速度扩展,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西部地区地处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的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大,一旦消除了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将发挥巨大潜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盐碱地看成负担,应该看成经改良后可持续利用的巨大自然资源。据此,盐碱土的改良与持续利用是我省西部地区二十一世纪持续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改良我省盐碱土,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推广种稻脱盐技术。通过种植水稻,灌水冲洗盐碱,是边利用边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前郭灌区引第二松花江水种稻改碱,梨树灌区引东辽河水种稻改碱,多年来盐碱地不断得到改良,水稻单产逐年提高。土壤明显脱盐脱碱,表土脱盐率可达65%,这些工作不但在盐碱土形成过程的理论上取得重要进展,而且在“多途径脱盐”技术上获得突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盐碱土治理技术体系。
推广覆盖(物理)改良技术。依据盐碱地水盐运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特点,只要控制水分蒸发就可以减轻盐分表聚,达到改良的目的。研究显示在盐碱地上覆盖作物秸杆后可明显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表聚,阻止水分与大气间直接交流,对土表水分上行起到阻隔作用,同时还增加光的反射率和热量传递,降低土表温度,从而降低蒸发耗水。运用秸杆覆盖既可节水,又可培肥改土,不仅对土壤水盐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也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利用。
推广化学改良技术。前郭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利用草炭改碱,即在苏打碱斑上平铺6-7cm的草炭,用锹把草炭与碱斑表土混拌,改变了碱斑耕层的理化性质,玉米产量超过了200kg/亩,又有褐煤粉,风化煤粉,硝基腐殖酸铵,按0.5kg/m2施入碱斑地,也获得了增产的效果。此外,有关研究表明:石膏、脱硫石膏对改良苏打盐碱土有明显的效果;铝离子对苏打盐碱土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新型改良剂在吉林省通榆县明月村重度盐碱土上进行了田间试验,效果很好。
推广生态改良技术。在盐碱土地区营造防风林和农田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抑制返碱,树林的蒸腾作用起着生物排水作用,可使地下水位降低,有利于土壤脱盐。通榆县顾家窝堡村3年生林带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林带内土壤脱盐率达50%左右,林带内比林带外地下水位低30cm。乾安县大师乡,在明碱地上大面积栽种了灌木柽柳,长势良好,不少地方种植比较耐盐碱的药用灌木枸杞,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有专家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荒漠化现状及成因,提出通过实施季节性禁牧和封原育草工程,实施舍饲优质羊工程,建设人工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的种植基地,制定有利于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和完善草场经营机制等措施,以达到防止松嫩草地继续盐碱荒漠化、维护松嫩草地生态平衡的目的。
研究和推广综合改良技术。吉林省盐碱土多年利用改良的实践表明,为了改好盐碱土应密切结合当地生产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单一的措施很难达到理想的改良效果,往往需要将各项技术结合起来。我省各相关科研单位在通榆、镇赉、农安、长岭等县提出了不同的综合改良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针对不同区域的具有成本低、效益高、作用快、长期有效、简便易行等特点的综合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组织科技力量、投入研究经费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