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下构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身能动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反思方面入手,打造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意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75-02
  没有“好”的问题,人类便不能创造出数学。而数学问题意识能让学生主动思索进而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了这种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方向和动力,学生的学习才具备了能动性。可以发现,在很多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提问的主体,他们更倾向于教会学生回答问题,却未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提问。现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引导学生“学”和“问”,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依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按照人本主义有效教学理念构建的一种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感体验,能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被动式小学教学模式的束缚,是对自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该思想指导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课通过创设問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并能够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中,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学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全面、周到地考虑问题。
  三、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先导,教材是达成目标的载体,教材作为教师授课的材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载体,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大和直接意义,而明确的教材重难点则能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可选取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如图1),分别设置四个点——小明家、邮局、学校、商店,这些都是学生熟悉,或每天都经过的地方,那么学生会非常容易理解,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间接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难点在于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通过确定重点和难点,将三角形与生活中的对应情境相联系,学生就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自己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1.导入部分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一边问学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有的学生回答:“我认为可以先从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另一个学生回答:“直接从小明家到学校。”还有的学生说:“从小明家出发到商店,再到学校。”教师追问:“大家找出了3条路,可是这3条路中哪条路最近呢?”学生说什么的都有。教师提示:“大家都很聪明,也都认真思考了,大家可以动手用尺子量一量。”学生量了后发现中间这条路最近。教师又说:“老师有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就能知道哪条路最近。”这一教学情境,既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2.通过实践操作,提出问题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和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教师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学具袋,让学生猜“三根小棒能都组成三角形吗?”学生有的说能围成,有的说不能围成。
  教师引导学生:“这四组小棒(如图2)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不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为什么”“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
  教师追问:“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动手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动手操作。
  这个动手操作环节,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课堂交流展示和探究,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探讨,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思考,从而不仅善于提出问题,还善于解决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贴两个板贴,分别写上“能围成”和“不能围成”,先让学生动手用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数据;再让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把数据写在对应的板贴下;最后进行集体探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追问:“两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回答:“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说:“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了这样的关系?”(课件依次出现算式:5 7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应充分整合课本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几何直观手段,为学生架设一座思维桥梁,从而促进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归纳、概括等活动有效探究分数产生的背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关键词]几何直观;抽象思维; 分数意义; 分数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在复习课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以“面积”单元复习课为例,分析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的意义,并探索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以及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课;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31-02  复
[摘 要]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因忽视学生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而导致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结合“小数的意义”一课,从“起点探究”“建模分层”“材料利用”“形式淡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概念教学应该凸显意义本质的理解”。
[摘 要] 从旅游的两种方式——跟团游和自助游联想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浅层学和深层学。以一年级“认钟表”的教学为例,通过前测和访谈,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累积的经验;通过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数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亲历、体会、感悟中建构数学知识,概括数學方法;通过课后小调查,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跟团游;自助游;浅层学;深层学;数学活动;前测  [中图分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特色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提升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以教材为本,深入钻研,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举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顺学而教;列举的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76-02  现行的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重要章节,策略的教学关乎多个要素,如审题能力的培养、数量关系的分析、解题思路的形成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灵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领略智力角逐的精彩。  [关键词]策略意识;解题能力;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下称新教材)的修订,从课程标准的理念研讨到教材修改后的实际教学,对数学思想的思考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已走过了一年有余,在与新教材“亲密接触”数月有余的时间里,能感受到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和内容、呈现方式、编排的顺序、渗透数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特色。  一、解读新教材——教学内容对比与变化  1.新旧教材教学内容对照
[摘 要]上好每一节课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分析和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是教师教研工作上必要的一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例,从本质分析、教材解读、话题交流、教学设计、提炼总结等几个方面论述对一节课应该按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例;研究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1-02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
[摘 要]期末总复习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规律性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字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期末总复习应以教材为轴心,通过说一说、理一理、练一练、变一变等方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活动经验等方面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材;轴心;三年级上
[摘 要]学生在学习五年级“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关于列竖式时对齐数位的问题,不是乱写就是写错。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消除了学生由于加减法竖式的数位对齐方式对小数乘法竖式的数位对齐方式产生的负迁移,帮助学生厘清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词]小数乘法;整数乘法;竖式;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