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高中生的写作现状来看,思维能力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辨无疑成为了师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1.创设真实情境,启发思维参与
  创设真实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根据的思考。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要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或知识水平,创设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辨
  在学生开启了思维后,我们老师就要不断设置悬念,使得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质疑,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的矛盾产生碰撞,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学生的大脑好比是平静的湖水,教师的问题好比是投入湖水的一块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块石头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探索的浪花。围绕材料设置思辨性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到了相应环节,让学生阐释一下材料的内涵,让问题的探讨由“扁平”到“丰满”,并养成习惯,定会获益匪浅。
  3.鼓励发问质疑,推动思维深入
  要使学生发问质疑,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的角度,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发问,掌握提问技巧。教师在要求学生思辨前做好铺垫工作,即引导学生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不是?行不行?这样不断提高学生发问质疑的技能,推动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
  4.落实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火花碰撞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并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中学生在学科中的思维特点明显表现为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的发展。教师给予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的自由,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进行合作学习,以能让学生有效率的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因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和答案,往往是思维碰撞的结果,是团队智慧的表现。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5.捕捉生成细节,让思维亮点闪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鼓励学生想他人所未想,说他人所未说。在合作中,思维碰撞之后,可能会有教学资源的生成。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各种生成的细节,并及时找到导入的契合点,将它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参与。体现思辨语意常用到的语言表达,常常用到一些关联词,这是学生思维的亮点,教师有意识加以板书和强化。如,表并列关系的“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等”;表假设关系的“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等。将学生的思维亮点放大,再仿写一些句子,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6.精于提炼概念,深挖概念间的关联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有明确的学习内容、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及学习动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精于提炼,巧作思辨。即学生能自主提炼出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阐发概念的含义及逻辑关系。对某些材料来说,哪怕一个戛然中断的结尾,或者一句含义隽永的评价语,可能潜藏着与作品核心意蕴相关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材料,发现并圈划这些容易被读者忽略的提示语或隐蔽的阐发点,然后师生梳理文章逻辑关系。使学生通过倾入自我的思维含量,对语言材料透露的现象进行深刻的感悟,在文本表达技能方面获得提升。
  7.在修改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隔靴搔痒,浅尝辄止的缺乏思辨性的论证性的表达,甚至逻辑混乱,而导致观点错误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时有发生。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说他不幸,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双腿,成了残疾人,这使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说他幸运,是因为双腿的残疾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在地坛中找到了新的生命意义,这才有了现在我们所认识的作家史铁生。
  上面的文字表面上很漂亮,但过度简化的推理导致了强加因果的错误。学生缺少严密推理论证的意识和方法,在作文中便常常出现现象和结论之间缺少必要的分析和推论的情况,留下了大量思维的“空白”,导致随意地作出结论,轻者使文章缺少说服力,重者出现强加因果的错误。这些妄下结论的表达提醒我们,议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严密论证,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理性思辨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第八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农村普高的困境  作为一名在农村普通高中工作了十余年的教师,笔者见证了学校的辉煌,也正正经历着学校的没落。生源流失,特别是优质生源锐减;声名下降,每每听到外界质疑我们的教学质量,内心倍感苦涩,其实老师的压力和辛劳丝毫未变,甚至超过从前,但他们看到的只有高考成绩。看到一些兄弟学校被迫撤并、重组,惋惜之余,危机感也萦绕在我们心头。  我们也执著于从内部找原因,完善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
中国古代的害虫观念虽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具有自己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中国传统对害虫发生的原因和害虫治理理念与现代农学有所不同。《清实录》中有大量关于皇帝害虫观念的
高效课堂的创建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动态,通过引导、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且达到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某些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主的语文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展现语文魅力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语文的最佳方式。  教师,作为创建高效课堂的主导者和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要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
目的:使用彩色眼底照片来调查计算机系统和专家间在检出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损时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开发了一种计算机系统,通过使用图像处理过程和图形识别技术以发现早期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独具匠心的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精彩的导语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能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因此,紧扣文本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导语的设计作了些尝试。  一、歌曲导入法  优秀歌曲都是高尚情感的产物,利用优秀歌曲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
每一个身在校园的教育者和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楼一舍,无不潜移默化地融进广大师生的生活里,思想中。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一切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呢?这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校园环境。下面就来谈谈校园环境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潜在作用。  这里,校园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对学生的素质都有重要影响。这里的“社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