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这一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一直深受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有必要对之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诗歌注重于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叙事诗,白居易的《卖炭翁》中通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诗文分别从肖像和心理两个角度刻画出艰辛和受剥削惨重的老人的形象,用墨简洁而神态毕现。抒情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描写是人梦游梦境、仙境、幻境,刻画了一位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的文士形象,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刻画了一位有过游民、苦己利人的文士形象。形象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写景状物诗,不管是湖光山色还是田园桑麻;不管是浩瀚大漠还是烟雨江南,诗人都抓住景物的特征做简洁描绘。如杜牧《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写出了秋天景色独特的勃勃生机,让读者感到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诗歌形象的刻画的方式多样,直接与间接,精雕细琢与白描,铺垫与衬托,甚至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塑造。
  诗歌语言具有音乐性、跳跃性。如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对仗、偶句押韵;词本身就是可以唱的诗,同一词牌的词中每句的字数,那些字要求“入韵”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就是诗歌音乐性的表现。跳跃性主要是为了讲究变化。诗句中往往不用连接字,直接把意象进行组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意象与意象之间没有一个连接字,就像一幅幅画面的组合;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相连,七组叠字,从外到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诗人无可寄托,若有所失,茫茫然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既匠心独运,又浑然天成。
  诗歌语言的风格多样。或庄或谐,或雅或俗,或凝练工整、字斟句酌,或幽默风趣、活泼俏皮。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语言凝练典雅;元代无名氏的《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语言幽默风趣、活泼俏皮。有的诗歌语言晓白如话,朴素自然,毫无雕琢之痕。如“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歌语言风格的辨析,需要学生细读品味,从诗歌本身出发,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侧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抒情诗如此,即或是叙事诗、哲理诗也包含情感,以情动人。诗歌的形象、意境感知诗歌的感情;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来体悟诗歌的感情;结合当时的时代生活特征来体会诗歌的感情;联系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来分析诗歌的感情;根据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来理解诗歌的感情。
  诗歌鉴赏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考生,面对主观题,要表现出对古代诗歌既要能“意会”有能“言传”。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才能临场不窘迫。根据平时的体会,我认为注意了以下几点,还是可以对付的。
  信心审查补充注释和题目要求,了解诗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风格流派。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王维的恬淡生动;王昌龄的雄健浑厚;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往往有所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
  分清类别,把握特点,领悟诗歌内容,体味诗人感情。赏析诗歌当然必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将以赏析,积累一些术语可以省事不少。常见的思想内容有: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愤振作、激励有人等。语言风格或平实质朴、浩方粗犷;或缠绵哀怨、含蓄蕴藉。肚里有货,下笔才有言,必要的术语积累是做好诗歌鉴赏题目的关键。
  辨析艺术表现手法,诗篇一般用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手法;诗句一般用比(比喻)、兴(联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反复、对比修辞手法;也有运用典故的。
  语言表达时,注意选用词语必须正确、规范、简明,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既要能概括出诗歌的特点,同时不忘作简要分析,答题时做到有理有据。必须结合原诗内容相关词语作答,切记空洞地阐述概念。表述要严密,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条理要清晰,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再次等标识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取得条理清晰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相信对诗歌饶有兴趣,又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克服功利思想,摒弃“题海战术”的做法,就一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体系严密的文学理论著作,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此评论说:“体大而虑周。”道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也直接地影响到刘勰的思想和理论创作。从道家思想影响文学思维方式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学往往融入道家的哲学命题。《周易》卦象和“立象以尽意”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象征性的,这种象征性的思维方式及“意象”理论影响了刘勰文学理论的“意象”观。刘勰将这一哲学概念其引入文学
期刊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经历了封建专制、魏玛共和国、法西斯统治、联邦共和国等四个政治体制,这些不同的政治体制对德国人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也导致了学校政治教育的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1 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  1.1 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学校政治教育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基本上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实现了以普鲁士邦为首的统一,建立了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期刊
凉爽的秋风又送来一个教师节的时候,窗前的吊兰翠色欲流,悄然开放的小巧兰花像眼睛,像星星,我欣然一笑,幸福流淌心中。  工作多年的我养成一个习惯,我会在每个春天种下一盆吊兰,起初吊兰很不起眼,小而弱,可我坚信他们会努力!我每天会对他们说:“同学们,微笑!加油!”在我看来,这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们。我们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梦想!就这样,在讲台与家的不断往返中,吊兰枝叶已布满整个花盆,嫩嫩的叶片液汁饱满
期刊
【摘 要】所谓“后三分之一”学生一般指的就是后进生,是指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后三分之一学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平时溺爱有加,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造成的;有的是因家境不好,父母离异,疏于管教造成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要能够洞悉后三分之一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多给于尊重、信任和鼓励,就会使他们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成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方频道《老梁说天下》为例,从内容选材、评论员素质、节目形式方面对《老梁说天下》的成功进行解读,得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改革的启示,引申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闻评论《老梁说天下》改革;发展方向  新闻评论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兴起成为目前国内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引导观众正确看待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重大问题的重要的经验教训,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强大功能。使评
期刊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三十年,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整风要与时俱进,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 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  
期刊
1923年2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高举反帝反封的旗帜,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即“二七”大罢工),使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达到了顶点。“二七”大罢工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中国工人运动从要求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向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于“二七”运动在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中的巨大影响,郑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因为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资金不够雄厚、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品牌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已成为企业争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品牌资产也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品牌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也非常重要。论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
期刊
【摘 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师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寻找生态文明建设与教材的结合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尝试开放式教学,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时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专业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明确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是一种“三方共赢”模式。本文以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  1 引言  1.1 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