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因BYOD而灵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处于式微的地位,一方面,受制于考试指挥棒,由于诗歌在考试中所占份额很少,中考中无外乎默写,高考中虽设古诗词鉴赏,也与现代诗歌绝缘。另一方面,因为文体的原因,教学中很难出彩,初高中的学生也不喜开口朗诵。那么,如何扭转诗歌教学的这种局面,让师生能共同沉浸于诗歌,了解、发现并享受这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呢?BYOD为诗歌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
  一、《再别康桥》BYOD课型初尝试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也就是学生自带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到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互动、交流、探讨、展示,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实现与老师和同学们的零距离对话、促进学习资源的零限制享用、开启自我展示的零担忧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下便是笔者《再别康桥》BYOD课型的具体尝试:
  (一)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徐志摩与康桥的故事。
  2.学生能用四字短语描绘诗歌2—3小节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3.学生通过逐步深入的朗读了解相应的朗读技巧,并体会诗人情绪的变化和诗歌的音乐美。
  4.学生通过借助相应的补充材料体悟诗人的康桥情节。
  (二)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他与康桥的故事以及代表作品。
  2.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成诗化语言制作成视频或易企秀。
  3.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用四字短语描绘诗歌2—3小节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2.了解相应的朗读技巧,并体会诗人情绪的变化和诗歌的音乐美。
  3.体悟诗人的康桥情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生分享易企秀动态短片《忆》。
  (2)借助微弹幕用四字词语交流与你相伴六年的母校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3)生介绍徐志摩图文集锦。
  (4)生利用苹果airplay功能播放剑桥大学的图文视频。
  (5)放声朗读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感受诗人的情思。
  2.发现美,领略康桥剪影
  自由放声朗读诗歌2—4节,说说你看到哪些美景?请你仿照示例按照顺序为这些景致起个动听的名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微弹幕)
  3.展示美,读出景中情意
  (1)请生朗读金柳拂堤图。
  (2)微信扫码观看微视频。
  (朗诵指导视频)
  (3)四人一小组,为诗歌第3、第4小节设计朗读。
  我选择 小节,采用 的语调, 词我认为应该作重音处理,读出
  (4)选择本小组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读,说说你是如何处理重音和语调的?请简述理由。
  (5)全班朗读第5小节泛舟寻梦图。(抓住放歌,节奏加快,语调激昂)
  (6)全体女生朗读沉默康桥图。(语速变慢、语调低沉)
  (7)全体男生读最后一节。
  4.探究美,理解康桥情结
  (1)師范读。
  (2)思考:康桥对诗人而言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然而为什么诗人轻轻的来,悄悄的走,并且不带走一片云彩?而非兴高采烈的来,痛哭流涕的走?
  (3)微信扫码补充材料。
  (4)交流探讨。
  (5)总结。
  5.课后作业
  (1)借助“为你读诗”软件,配乐朗读这首诗歌,并将你的朗读作品上传到我们的QQ群。
  (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150字左右),制作成二维码,贴在班级码树上。
  (3)课后补充材料。
  二、BYOD实现诗歌教学的华丽转身
  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语文的读、写能力也有了新的定义,超链接的跳跃式阅读,文本 、 图片 、声音 、视频等相融合的阅读资料,多方式的言语表达,数字时代学生“数字读写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①
  此外,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基于此,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我便为学生打造了一项课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行搜集作者以及剑桥大学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二度整理、创作,以诗化的语言配以优美的图片制作成易企秀或PPT,引导学生在课前便进入诗歌学习的状态。
  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请学生分享她自己创作的怀念母校的诗歌(图文并茂):《忆》狭小的操场,却装满你我飞奔的身影。低矮的楼房,但传来朗朗读书的声音。拥挤的教室,却赶走彼此相处的生硬。再见了,分尸解体的橡皮块;再见了,破碎裂痕的断直尺;再见了,缺头少尾的坏笔帽。压在箱底的校服,再丑却没机会穿着上学;课间玩耍的皮筋,却再也难见踪影。延陵沿,沿一生,始于此努力。严厉岩,艳流年,终于这了结!然后,同学们在微弹幕上用四字短语交流母校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随后引出徐志摩对母校剑桥大学的别样感情,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诗人与剑桥的图文集锦。
  (二)发现美,领略康桥剪影。引导学生用四字短语描绘康桥美景,初步领略诗歌的画面美,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在这一环节运用微弹幕,可以避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的忙乱,也能提高参与度。   (三)展示美,读出景中情意。微信扫码看微视频学习诗歌朗读的技巧,小组合作为诗歌第3、4小节设计朗读,并展示朗读,说明理由。诗具有“歌”的特征,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朗读,但是如今在语文课上我们常常告诉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然而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却恰恰是语文教学中所欠缺的,借助微视频,能让学生初步学习诗歌朗读的一些方法。朗读微视频可以摆脱时间的限制,即使在课堂上有些孩子尚未看透彻,回家依然可以反复观摩。除此,相较于集体观看投影,微信扫码一方面能摆脱一些坐在边上的学生看不清楚,另一方面,个人观看相较集体观看更有吸引力。
  (四)探究美,理解康桥情结。学生微信扫码看拓展材料,结合材料探究理解康桥情结。文本中不符合常规之处常常是解读的秘妙,所以我抓住“轻轻的”、“悄悄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是一道半开放的探究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如此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也激起了思维火花的碰撞。他们从诗歌意境的角度、诗人形象的角度、诗歌主旨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分享中,相互触发,获得了新的语文经验,加深、丰富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②
  (五)课后作业。利用“为你读诗”软件,将诗歌的回味由课堂转向课后,而学生们从中也体会到类似于“在手机唱吧K歌”的读诗热情。用二维码提供课后拓展材料,相比让学生自己回去搜集,一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二来也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因为《康桥再会吧》是徐志摩更早之前所写的关于剑桥生活的诗歌,与《再别康桥》相比,语言比较冗长,在韵律方面也并不讲究,课后对比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两相比较之下,更能突显《再别康桥》的特点。同时,把学生所写的“心中美丽的康桥”散文片段制作成码树,不仅有利于反馈,更能让学生努力完善自己的創作,因为扫一扫,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创作!
  三、BYOD,在契机中注入了新的挑战
  BYOD课型的引入,拓宽了课堂的视野,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转变了师生关系,但同样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开放、多元、共享是BYOD的特点,而教学资源的有效选择、整合利用也应提上新的议程。
  (一)对课程体系构建的挑战
  系统性,历来与语文关系生疏,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也使语文教学散乱而缺乏知识的系统性,相应的,一篇课文可以放在初一教,也可以放在初三教,致使很多学生认为小学毕业以后,语文便可学可不学。这种矛盾也因为BYOD的引入将不断激化。因此,在BYOD课型下,建构语文课程的体系与语文资源的体系便显得更为重要了。语文资源的分门别类也才会在BYOD背景下,真正意义上促进语文教学的开放、多元和高效!
  (二)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
  大容量的课堂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博闻强识,更要善于调控与引导,因为学生们在课堂中会更活跃,BYOD为他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分享的机会,如此,他们不仅是学习者,也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也应该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熟练运用各种APP,为教学注入信息时代的气息!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自主阅读转变为有策略地指导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阅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目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兴趣 阅读 语文教学
在历年教学中,总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兴趣不高。课前不会主动预习,上课似懂非懂,不会深入思考,看着试卷上满满的红色的叉,没有成就感。感觉散文阅读学习难,慢慢地对散文学习缺乏了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散文阅读太难,读不懂,所以不愿在散文阅读上多花功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作业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偷工减料,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学习上不主动,不自觉。这些都是散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
摘 要: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样才能为其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其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实现综合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相关方法,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做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也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的趋势;高考作文评卷也转而注重理性思辨,对议论文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却大多不尽如人意,议论层次平面化、单一化,说理绝对化、片面化,论证缺乏辩证分析,缺少深度和说服力。因此,本文着重探索一种以退为进的让步论证方法,来建构议论文的逻辑层次
曾有学者评论,西方教育已经过分技术化,这个时代正以几何平方的速度实现着新的工业增长,与此同时也对人的精神产生了有效操控。虚拟社会的形成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当代新型的生存空间,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当代的精神,对当代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语文化要求。  而这种信息化社会技术性科学性的特点,带给这个社会多元化日渐浓重的特性。  在多元社会里,用旧有的标准来审视《红楼梦》里的孰是孰非已然失效,我们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能力素养。人文素养就是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力素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批注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进行批评、赏析,是书写阅读感受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应合理运用批注这个手段,让批
[摘 要: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课程教学核心要点,既要关注文本的解读,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育。尤其针对高中教育,这影响到学生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所以,本文立足思维导图,结合阅读理解教学,基于构建阅读框架、阅读推理等手段,探讨具体的教学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阅读理解,就是针对具体的文段进行阅读,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解决相关的问题。针对英语课程,阅读理解
新《课标》对写作有着明确的界定,并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即写作是一项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活动,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过程。在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入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具有个性的创造性表达,从而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由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求
摘 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选课走班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态势,分层方式更为客观化、更具层次性。“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细化、教学内容清晰分层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分层教学,提高A层学生史能、夯实B层学生史识、提高C层学生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
近日,一好友找到我抱怨说,孩子上小学时作文每次都只扣一两分,现在上了初中,每次作文都扣个十来分,实在着急,我带的学生多次获得作文大赛的奖项,想让我给孩子讲讲写作的技巧。家长的这种心态,我能理解,但又真的不知道和他怎么说。写作是什么?法国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关于写作,我无言以对,此乃神奇之功,对此我一无所知。”大师们都这样讲,如今让我一个小小的初中语文老师来谈写作,我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