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探索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xy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富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提问的艺术性的探索。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当前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主义的表面式提问
  设计的问题肤浅,缺乏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满堂问、满堂空,舍本逐末,浅尝辄止。如在阅读教学中,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实质性问题涉及甚少。这样的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思考的疲劳和抗拒的心理。过多的设问让学生疲于应付,使重点得不到体现,基本的训练得不到落实。
  
  2.机械应答的习惯式提问
  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发问不少,收效甚微。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早已证明这种设问的无效。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3.强扣帽子的灌输式提问
  有些问题设计的背后是教师的强势灌输,间接地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实质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些教一师死守教学的预设,对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
  
  4.空洞浮泛的直露式提问、一
  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讲究渲染、铺垫,不讲究层层深入,提问过于单调直露。有些教师提问急于求成,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考虑,表面上看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实际却压制了学生多样的成熟的思维形成,导致问题解决的片面性和思维的狭隘。
  
  5.重优轻次的分化式提问
  有些教师忽略班级学情的差异,提问时总将希望放在优等生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之不辍,导致学习的节奏过陕,忽略了整体效益的提升。在公开课中这种现象尤甚,课堂成为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成了课堂的“配角”。久而久之,使学困生视教师提问为畏途,自甘落后,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教师的教学设问应遵循教材“一条线、一串珠”的编排规律。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具有典型性。要针对教学目的,根据本节课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提问,常常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此,教师千万要避免不分巨细、处处设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生提问,多用发散性、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得到创新。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那么,怎样启发呢?
  (1)在总的目标的前提下化大为小。即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鼢小问题,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
  (2)在服从于总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多角度的提问与比较、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换几种角度思考,往往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常常会“暗花明又一村”。因而,熬师在提问时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学生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思考与分析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有些问题往往有相同或相近也处,对这些问题的问题,只要用比较法来启发学生,就能使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趣味性原则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教师的提问,要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趣味性”问题,使学生急于去解决,形成思维训练。教师要重视提问的趣味性研究,要根据课文与学生的特点,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把说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在独特的个性体验中,兴趣得到激发,认识获得提升,语言获得发展,情感获得陶冶。
  
  4.层次性原则
  要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应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因人施问,让全体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共享思维的结果;要注意选择对象,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有时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困生作主要回答,优等生作补充回答,教师最后进行点评。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起到最佳示范效果,能显著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5.评价性原则
  提问的评价要注重客观性、激励性,评价的形式也应是多元的,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但无论何种暇式,都应注意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答完问题,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运用捌问技巧,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力争让提问成为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行为。只有把握了有效提问的原则,我们在解读课文时才能做到心中有谱,在关注学生时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教学才能关注教材的本质要求,才能关注学生发展的本质需求。
其他文献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轻松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教师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是,真正做到这点并非容易。这正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多地考虑怎样教,而忽略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探索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实践中采用活动、操作、实验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
语音是语言的本质,是语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许多英语专家指出,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发端,是英语学习的起点,其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未来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纵观以往的语音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小学生缺乏语感,往往通过‘汉式英语’辅助学习”“发音不够准确,容易出现‘拖拉式发音”“‘只会写不会说,容易出现‘哑巴式英语”’等诸多问题。那么,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如何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呢?在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近来,数学写作日益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满足于只有结果的学习活动,他们渴望自己自由发挥,尤其是显示自己数学能力的时空。数学写作是数学教学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多姿的浪花,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与向往。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写作能力,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
目前,小学英语在三年级已普遍开设,一部分实验小学甚至把开设年段提前至一年级。教材难度也明显增加,小学毕业时英语能力几乎要达到以前初二教材的程度。教材要求的提高,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然而,小学英语师资水平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许多教师对新教材感到难以把握。笔者有幸进行了三至六年级的将近一轮的英语教学实践,并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对教材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标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写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的最大
现行的小学英语要求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写是书面表达和一种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在起步阶段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注重学生英语基本功和能力的训练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写作能力与其他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其他能力做它的后盾和基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世界里畅游?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三点:    一、言传身教,培养自觉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就不会满足课堂所得,很想去了解新事物。但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有着潜在的、自发的、自觉的特点。潜在的阅读兴趣是指具有诱发的可能,但尚没有成为现实阅读的兴趣;自发的阅读兴趣是指没有明确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