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和教学,开发人的创造力的长期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下面就我如何改变过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创新精神渗透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开放性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和训练,而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改变了过去以往的作法,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讲授的内容综合化,开放化,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双边作用。如在讲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我结合中国的戊戌变法,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所在,进而认识到当前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必要性。又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正值美国与伊拉克交战之际,于是将斯大林格勒战役与英美盟军对巴格达围攻战联系起来,并将雅尔塔会议中关于建立联合国的精神与英美盟军对伊拉克战争合法性联系起来。再如,学习中国历史时,将其放入世界历史的时空中去探索、考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发展中的纵横关系。通过综合,对比开放性内容的切入与渗透,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达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导语突出新颖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度、巧妙、新颖、多样的导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经常采用以下五种导语形式:一是猜谜语的形式。如讲述“王安石变法”一节时,我运用“具字欠两点不是目,目字加两点不是具,打两个字。”我引导学生猜出是“资”和“贺”两字,此时,我又引导说:“你们知道这绝妙的字谜是谁编出来的吗?是宋代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不仅会编字谜,更可赞扬的是他还是一位改革家……”遂引入课题,把学生带到课堂中来。二是图解形式。用实物或图片来诱导,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如讲述“文艺复兴”一课,我拿着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对学生说:“这幅画你们都很熟悉,这幅画为什么能流芳百世?要想了解画的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就必须了解这幅画产生的时代--欧洲的文艺复兴。”让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并思考这些相关问题,进而把学生带入课堂。三是热门话题。比如在讲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时,特别是讲到“武则天”这一框题时,适逢电视正在插放《大明宫词》,于是我在上课时也就先播放了《大明宫词》主题曲,随后引出问题;大家每天都在看《大明宫词》,并在议论武则天如何残酷地对待她身边的一些人等等,可你们知道影视剧中主人公与历史中真实的人物有何区别,应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是由故事导入。比如,讲授契丹的兴起,可以由“白马和青牛”的传说导入;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辽河上游一带,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契丹族。关于契丹族的祖先,史书记载是炎帝的后代,契丹族却有自己的说法。相传远古时候,有个漂亮的小伙子乘着一匹雄健的白马,沿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上游来到下游。他遇上了一个骑着青牛的美貌少女。少女是沿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来到下游的。他们相遇在两条河汇合的本叶山(今辽宁境内)上。相遇之后,两人都产生了爱慕之心,就结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就是契丹族的祖先。这个美好动人的故事说明契丹族最初是由“白马”和“青牛”两个原始氏族组成的小部落,并且过着游牧的生活。你想知道“白马”和“青牛”的后代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五是诗文导入,在讲《隋朝的统治》一章前,教师先给学生朗诵两首诗,第一首是《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第二首诗是《汴河怀古》(皮日休):“人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为多。”我简单解释后指出:“这两首诗对隋朝大运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第一首诗把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说成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对大运河持否定态度;第二首诗指出开凿大运河利远大于弊,数百年后,人们往来千里仍依赖它,持肯定态度。那么,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到底哪一种正确呢?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呢?下面我们根据教材所给的材料,去作出正确的评论。”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既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种体现。
三、课堂教学教法突出灵活多样化
记得有人曾说过:“只有老师教的好,学生才能学的好。”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多样的教法,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气氛,渗透创新精神。例如,我在讲述“唐朝前期经济的繁盛”一课时,我先引用杜甫的《忆昔诗》,再按照倒叙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讲座,然后分析总结。如讲述“三国鼎立”时,我则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先由《三国演义》主题歌引入,接着介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让学生展开讨论:①为什么在这两次战役中,曹操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②在各种戏剧、小说中往往把曹操说成一个白脸奸臣,你是怎么看的?再在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又提出:a、如果你们是魏、蜀、吴的统治者,打算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b、三国时代,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c、三国故事家喻户晓,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把三国里的有典故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奇制胜;“请将须行激将法”——用人讲究激励机制……你认为这些典故能运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见解,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也得了训练。
总之,在教育创新的氛围下,需要创新型的教育者。我仍需要努力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胆实践,把创新教育引入课堂,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开放性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和训练,而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改变了过去以往的作法,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讲授的内容综合化,开放化,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双边作用。如在讲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我结合中国的戊戌变法,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所在,进而认识到当前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必要性。又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正值美国与伊拉克交战之际,于是将斯大林格勒战役与英美盟军对巴格达围攻战联系起来,并将雅尔塔会议中关于建立联合国的精神与英美盟军对伊拉克战争合法性联系起来。再如,学习中国历史时,将其放入世界历史的时空中去探索、考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发展中的纵横关系。通过综合,对比开放性内容的切入与渗透,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达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导语突出新颖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度、巧妙、新颖、多样的导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经常采用以下五种导语形式:一是猜谜语的形式。如讲述“王安石变法”一节时,我运用“具字欠两点不是目,目字加两点不是具,打两个字。”我引导学生猜出是“资”和“贺”两字,此时,我又引导说:“你们知道这绝妙的字谜是谁编出来的吗?是宋代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不仅会编字谜,更可赞扬的是他还是一位改革家……”遂引入课题,把学生带到课堂中来。二是图解形式。用实物或图片来诱导,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如讲述“文艺复兴”一课,我拿着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对学生说:“这幅画你们都很熟悉,这幅画为什么能流芳百世?要想了解画的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就必须了解这幅画产生的时代--欧洲的文艺复兴。”让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并思考这些相关问题,进而把学生带入课堂。三是热门话题。比如在讲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时,特别是讲到“武则天”这一框题时,适逢电视正在插放《大明宫词》,于是我在上课时也就先播放了《大明宫词》主题曲,随后引出问题;大家每天都在看《大明宫词》,并在议论武则天如何残酷地对待她身边的一些人等等,可你们知道影视剧中主人公与历史中真实的人物有何区别,应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是由故事导入。比如,讲授契丹的兴起,可以由“白马和青牛”的传说导入;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辽河上游一带,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契丹族。关于契丹族的祖先,史书记载是炎帝的后代,契丹族却有自己的说法。相传远古时候,有个漂亮的小伙子乘着一匹雄健的白马,沿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上游来到下游。他遇上了一个骑着青牛的美貌少女。少女是沿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来到下游的。他们相遇在两条河汇合的本叶山(今辽宁境内)上。相遇之后,两人都产生了爱慕之心,就结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就是契丹族的祖先。这个美好动人的故事说明契丹族最初是由“白马”和“青牛”两个原始氏族组成的小部落,并且过着游牧的生活。你想知道“白马”和“青牛”的后代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五是诗文导入,在讲《隋朝的统治》一章前,教师先给学生朗诵两首诗,第一首是《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第二首诗是《汴河怀古》(皮日休):“人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为多。”我简单解释后指出:“这两首诗对隋朝大运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第一首诗把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说成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对大运河持否定态度;第二首诗指出开凿大运河利远大于弊,数百年后,人们往来千里仍依赖它,持肯定态度。那么,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到底哪一种正确呢?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呢?下面我们根据教材所给的材料,去作出正确的评论。”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既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种体现。
三、课堂教学教法突出灵活多样化
记得有人曾说过:“只有老师教的好,学生才能学的好。”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多样的教法,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气氛,渗透创新精神。例如,我在讲述“唐朝前期经济的繁盛”一课时,我先引用杜甫的《忆昔诗》,再按照倒叙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讲座,然后分析总结。如讲述“三国鼎立”时,我则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先由《三国演义》主题歌引入,接着介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让学生展开讨论:①为什么在这两次战役中,曹操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②在各种戏剧、小说中往往把曹操说成一个白脸奸臣,你是怎么看的?再在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又提出:a、如果你们是魏、蜀、吴的统治者,打算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b、三国时代,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c、三国故事家喻户晓,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把三国里的有典故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奇制胜;“请将须行激将法”——用人讲究激励机制……你认为这些典故能运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见解,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也得了训练。
总之,在教育创新的氛围下,需要创新型的教育者。我仍需要努力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胆实践,把创新教育引入课堂,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