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课程目标解析”中,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身体力行新课程理念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阅读教学,须重视学生个人感受
现在的阅读教学,部分教师还是一百个不放心。读,要自己范读(我并不反对老师范读,必要的朗读示范还是需要的,但篇篇课文都要范读,为何不让学生读,然后一起来点评呢?);讲,要精品细讲,唯恐学生消化不良。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才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个人见解。比如学习《悼念玛丽·居里》(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洪宗礼主编),有一学生阅读后大发感慨:“一篇不到600字的精短演讲悼词,居然没有将居里夫人杰出的科学成就在悼词中充分地反映,而爱因斯坦将悼词的重点部分赞扬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这种写法令人深思,也很受启迪。联系现在的足球界丑闻、文艺界的‘潜规则’和各地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我很认同爱因斯坦这篇悼词的谋篇布局。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做什么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做一个正直坦荡的人。”这个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发言犹如一颗炸弹,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有个学生则推测,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讲居里夫人辉煌的科学成就,可能参加追悼会的都是科学界的精英,他们对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贡献本来就了如指掌,重复就显得多余。两个学生发言,两个角度,都是很好的个人体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同上,第五单元),课文写到散步时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有点为难,“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最后为了照顾母亲,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是母亲决定满足孙子的要求,走小路。有个学生这样阐述自己的看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尊老爱幼,如果仅仅是尊老,走大路,无可非议;如果仅仅是爱幼,走小路,情理上也说得过去,现在,作家将尊老和爱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非常佩服作家考虑缜密。”还有个学生这样说,现在社会上尊老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比如乘公交车,让位给老人和孕妇的比较普遍。但也有死角,有些子孙满堂的农村老人,子女推三阻四不肯赡养的时有耳闻。对于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我发现,只有认真阅读了课文,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对还是错,只要感受是个性化的,就达到了阅读的初步要求。
二、突出主体,应真正落实“对话”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之间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应真正落实“对话”的理念,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个性。落实“对话”理念,我着重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过的班级中曾经有个爱好阅读的学生,他在阅读了《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同上,见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写了这样的读书笔记(节选,略有修改):春夏秋冬是历代文人最喜欢写的题材了,且不说《春》的活力、《夏》的热烈、《济南的冬天》的暖和;也不说《春》的用词贴切细腻,修辞叠句的运用富有表现力,《夏》的布局之妙,《济南的冬天》促膝聊天般的魅力语言,就是《三峡》一文,就很有气势。写山,山文静,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写水,水奔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句。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这篇是读书笔记,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课堂教学中,我常激发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质疑、释疑来剖析课文,落实“对话”理念。
三、拓展阅读,可无需局限课内文本
如果从阅读量来说,初中学生仅仅靠三年六本课本和六本课外阅读是很难提高水平的,所以,《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和阅读策略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适当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不要局限于课内文本。拓展性阅读的文本选择,我注意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与单元教学配套。比如,单元教学是小说,我也选择小说;单元教学是散文,我也从报刊上选精短散文;单元教学是说明文,我也选说明文。二是在方法上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讲读法,施行开放式研讨法。一篇文章不是教师在讲,而是学生阅读后的独创性发言,是真正形式和内容结合的主体与主体的对话,可以讨论,甚至辩论。比如,学习了《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同上,见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单元后,我推荐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这篇精短时文。阅读前我不提出什么要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品味文章的妙处,然后是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不少学生在讨论中畅谈了这篇散文积极的主题、精致的布局和魅力的语言,部分学生还将文章与课内的散文进行对比,作了优劣的评判。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种探讨的精神还是可贵和值得肯定的。拓展性阅读,不能心血来潮,应该在初中三年中一直坚持,这样,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才大有裨益。■
一、阅读教学,须重视学生个人感受
现在的阅读教学,部分教师还是一百个不放心。读,要自己范读(我并不反对老师范读,必要的朗读示范还是需要的,但篇篇课文都要范读,为何不让学生读,然后一起来点评呢?);讲,要精品细讲,唯恐学生消化不良。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才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个人见解。比如学习《悼念玛丽·居里》(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洪宗礼主编),有一学生阅读后大发感慨:“一篇不到600字的精短演讲悼词,居然没有将居里夫人杰出的科学成就在悼词中充分地反映,而爱因斯坦将悼词的重点部分赞扬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这种写法令人深思,也很受启迪。联系现在的足球界丑闻、文艺界的‘潜规则’和各地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我很认同爱因斯坦这篇悼词的谋篇布局。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做什么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做一个正直坦荡的人。”这个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发言犹如一颗炸弹,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有个学生则推测,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讲居里夫人辉煌的科学成就,可能参加追悼会的都是科学界的精英,他们对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贡献本来就了如指掌,重复就显得多余。两个学生发言,两个角度,都是很好的个人体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同上,第五单元),课文写到散步时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有点为难,“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最后为了照顾母亲,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是母亲决定满足孙子的要求,走小路。有个学生这样阐述自己的看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尊老爱幼,如果仅仅是尊老,走大路,无可非议;如果仅仅是爱幼,走小路,情理上也说得过去,现在,作家将尊老和爱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非常佩服作家考虑缜密。”还有个学生这样说,现在社会上尊老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比如乘公交车,让位给老人和孕妇的比较普遍。但也有死角,有些子孙满堂的农村老人,子女推三阻四不肯赡养的时有耳闻。对于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我发现,只有认真阅读了课文,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对还是错,只要感受是个性化的,就达到了阅读的初步要求。
二、突出主体,应真正落实“对话”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之间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应真正落实“对话”的理念,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个性。落实“对话”理念,我着重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过的班级中曾经有个爱好阅读的学生,他在阅读了《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同上,见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写了这样的读书笔记(节选,略有修改):春夏秋冬是历代文人最喜欢写的题材了,且不说《春》的活力、《夏》的热烈、《济南的冬天》的暖和;也不说《春》的用词贴切细腻,修辞叠句的运用富有表现力,《夏》的布局之妙,《济南的冬天》促膝聊天般的魅力语言,就是《三峡》一文,就很有气势。写山,山文静,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写水,水奔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句。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这篇是读书笔记,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课堂教学中,我常激发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质疑、释疑来剖析课文,落实“对话”理念。
三、拓展阅读,可无需局限课内文本
如果从阅读量来说,初中学生仅仅靠三年六本课本和六本课外阅读是很难提高水平的,所以,《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和阅读策略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适当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不要局限于课内文本。拓展性阅读的文本选择,我注意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与单元教学配套。比如,单元教学是小说,我也选择小说;单元教学是散文,我也从报刊上选精短散文;单元教学是说明文,我也选说明文。二是在方法上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讲读法,施行开放式研讨法。一篇文章不是教师在讲,而是学生阅读后的独创性发言,是真正形式和内容结合的主体与主体的对话,可以讨论,甚至辩论。比如,学习了《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同上,见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单元后,我推荐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这篇精短时文。阅读前我不提出什么要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品味文章的妙处,然后是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不少学生在讨论中畅谈了这篇散文积极的主题、精致的布局和魅力的语言,部分学生还将文章与课内的散文进行对比,作了优劣的评判。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种探讨的精神还是可贵和值得肯定的。拓展性阅读,不能心血来潮,应该在初中三年中一直坚持,这样,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