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各个学科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而数学教学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習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若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从备课、授课、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有效教学概述
从本质而言,有效性即是效率最优问题。在教学方面,指的是按照一定教学规律开展教学过程,以尽可能少的物力、精力、时间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获得最大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协调发展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学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教地不认真,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是否达到学生能力目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目标相符、实现教学活动价值、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等。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运用数学内容、方法,学习高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已具有自己的见解、思想,面对枯燥乏味、繁琐的公式、几何图形,学习兴趣低,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不突出,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个性,结合新知识与知识背景,将数学融入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编写符合学情的导学案
很早就有许多教育专家提出“学案先行”,是将我们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设计成具有人性化的“问题串”,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精简和适时宜。所谓精简,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先对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深刻理解,对高考大纲准确把握,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上的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不能为应付而编写,还要充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主动探究、知行合一。所谓适时宜,就是所编写的导学案要适合自己的班情学情以及适合教材体系两个方面,学生整体水平较高的导学案上的问题可以设计的难度大一些,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的导学案上的问题可以设计的平缓一些,并且要能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适合教材体系就是以学生的认知先后为编写思路。
三、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以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学生单纯传授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则很多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此,教师应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讲解“正整数的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张足够大的纸将其对折,连续对折20次以后,计算这叠纸的实际厚度?”听完这个问题后,学生均纷纷开始思考,也有的学生会拿起一张纸亲自对折折叠,希望计算出结果。但是实际求解的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再引入今天想要讲解的“指数函数”这个正题,通过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轻松解决。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无形中自然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五、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会利用圆规以及三角板等数学教具,这些教具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同时在课上为学生画图操作时也会耗费很多时间,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此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以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做好的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不同辅助线的做法以及立体图形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解题思路以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积极革新。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更加合理,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够有效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元素,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也能够让很多知识点的呈现更为清晰与直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尚志,胡凤娟.理解把握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 [J].小学数学教育,2012.
[2]李叶梅.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J].科教文汇,20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有效教学概述
从本质而言,有效性即是效率最优问题。在教学方面,指的是按照一定教学规律开展教学过程,以尽可能少的物力、精力、时间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获得最大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协调发展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学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教地不认真,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是否达到学生能力目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目标相符、实现教学活动价值、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等。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运用数学内容、方法,学习高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已具有自己的见解、思想,面对枯燥乏味、繁琐的公式、几何图形,学习兴趣低,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不突出,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个性,结合新知识与知识背景,将数学融入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编写符合学情的导学案
很早就有许多教育专家提出“学案先行”,是将我们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设计成具有人性化的“问题串”,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精简和适时宜。所谓精简,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先对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深刻理解,对高考大纲准确把握,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上的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不能为应付而编写,还要充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主动探究、知行合一。所谓适时宜,就是所编写的导学案要适合自己的班情学情以及适合教材体系两个方面,学生整体水平较高的导学案上的问题可以设计的难度大一些,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的导学案上的问题可以设计的平缓一些,并且要能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适合教材体系就是以学生的认知先后为编写思路。
三、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以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学生单纯传授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则很多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此,教师应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讲解“正整数的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张足够大的纸将其对折,连续对折20次以后,计算这叠纸的实际厚度?”听完这个问题后,学生均纷纷开始思考,也有的学生会拿起一张纸亲自对折折叠,希望计算出结果。但是实际求解的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再引入今天想要讲解的“指数函数”这个正题,通过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轻松解决。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无形中自然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五、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会利用圆规以及三角板等数学教具,这些教具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同时在课上为学生画图操作时也会耗费很多时间,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此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以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做好的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不同辅助线的做法以及立体图形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解题思路以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积极革新。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更加合理,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够有效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元素,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也能够让很多知识点的呈现更为清晰与直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尚志,胡凤娟.理解把握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 [J].小学数学教育,2012.
[2]李叶梅.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J].科教文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