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之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壮锦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历史非常悠久,是壮族人民对美的认识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本文就设计艺术美学与壮锦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设计艺术之美与壮锦的美丽之处,用意在于发现并加强两者之间更进一步的关系,成就“壮锦之美”。
  关键词: 壮锦 美学 设计艺术
  一、引言
  “美”这个词伴随人类文字产生之初就出现了。人类对于美所产生的意识,就是从“美”这个词而衍生出来的。美学的产生,依存于人类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的发展。审美意识是指主体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地探索美的意识。美学思想是指主体对美、美感等问题比较清晰,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看法。
  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设计艺术美学必然涉及设计艺术之美的基本定性,以及研究设计艺术之美的形式要素、规则和类型。
  二、设计艺术美学与壮锦的定义
  “美”作为一个用途广泛的形容词,一方面代表了人类的感官,另一方面与道德理念合为一体,美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的发展。设计艺术美学虽处在“美学”的范畴之内,但以艺术设计实践为基础,是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设计实践的升华。
  被譽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的特点,展现出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相传,有一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三、设计艺术美学与壮锦之间的联系
  (一)设计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设计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在美学基础上对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的研究,也就是人类一般的审美现象、审美活动及规律等外,还存在其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求我们深入设计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从文化层面理解和研究设计艺术。
  一直以来,美学基本都是以纯粹美和纯粹艺术作为其研究对象的,从而所得到的结论多少总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功能与实用性对审美的影响。设计艺术美学的独特性就在于具有一定功能的基础之上,又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与纯粹美和纯粹艺术是不同的。功能对于审美的影响,形式及意义的传播,设计艺术之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形态,等等,构成了设计艺术美学的独特研究内容。
  (二)壮锦的渊源及艺术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贡品。明清时期,壮锦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
  锦,原本属于中原地区的产物,由于战争的原因而迁徙,中原的织锦及东汉末年兴起的蜀锦对壮锦影响尤为巨大。民间织锦是汉唐以前抽象几何纹样的发展与丰富。唐宋以后华丽的曲线造型、写实风格的折枝花卉,在民间织锦中较为少见。壮锦在其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有选择地吸收了汉族织锦的传统纹样,按照本民族的审美意向、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需要,等等,加以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织锦风格。
  壮锦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在对壮锦艺术进行了解、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一方面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与表现魅力,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壮锦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壮锦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壮锦图案纹样的创作者一般都是壮族劳动妇女,她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她们所织的壮锦上图案纹样大多含有吉祥之意,或是象征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洋溢着乐观、开朗和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追求生活所充满的信心和理想。
  (三)设计艺术之美与壮锦之美
  1.设计艺术之美
  伴随科技的发展,作为美的一个分支的设计艺术之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在研究美学时,很大一部分都是把经典美学为基点的纯粹美和纯粹艺术当做研究对象的。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系统越来越高度城市化,纯粹自然物在生活中却越来越少,而人工化的东西正逐渐增加。现在尝试探讨、分析何为设计艺术之美。
  (1)设计艺术之美的本质
  设计艺术作为当今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艺术有一定区别,它不像纯粹艺术品并不在乎其实用性。相反,在评价一件设计艺术作品的美与否时,首先的评价标准就是此作品是否好用或者用得是否称手。这样,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设计艺术之美的本质是在满足人类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再体现其自身的审美观和所追求的,代表着自己认同的美。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设计艺术之美的本质看做是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首先,需要满足人们对功能性的需求;其次,要体现人们对符合自身身心健康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再次,还要充满勃勃生机,也就是说需要持续发展。
  (2)设计艺术之美的形式
  在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存在相应形式,而设计艺术之美也存在自己相应的形式。要了解、分析设计艺术之美,研究其对应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形式包括时间和空间,人就是用这些形式认识对象事物的。这样,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形式感,我们可以把形式感理解为是对一个事物或者对象的感受、感知;对它所存在的形式进行辨识与研究;最终达到自身最大限度地综合理解与发现其更进深层次的含义与规律之所在。   (3)设计艺术之美的创造
  设计艺术之美是通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设计艺术之美的创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理解为一种艺术创造。于是,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设计艺术之美的主体,接下来的研究对象也就可以转为对影响人类的创造的因素的研究。
  文化问题是设计艺术之美的一个重要问题。美与艺术的文化内涵使设计艺术之美的创造必定是一个拥有文化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艺术创作过程中了解、考虑文化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对设计艺术之美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投个特征、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心理因素等的总称;其二为公共性,是指设计艺术品不是为一人所独享的,而是公众所共享的这一特性;其三为阶层性,是指社会某个时期按照各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性质;其四為时代性,是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风格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所处时代的烙印;其五为技术性,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不能回避技术这一核心问题的特性;其六为商业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商业因素的总和,包括市场情景,潜在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以及所能付出的,等等。
  2.壮锦之美
  壮锦图案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多取吉祥喜庆之意和象征幸福美好的愿望,如动物中的龙凤、狮子、蝴蝶、鸳鸯、鱼、青蛙,植物中的牡丹、莲、菊、梅、万字、回纹,以及山川祥云,等等,均为编织对象。这些素材通过壮族民间艺人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根据壮族人民的群体审美理想和需要,用比喻、象征、寓意手法创造了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主题内容。如凤凰和花、龙和珍珠分别组合构成“双凤赏花”、“双龙戏珠”的图案纹样,寓意生活幸福欢乐。“龙凤吉祥”、“狮子滚绣球”、“双凤朝阳”则象征吉祥。
  壮锦丰富多彩的纹饰图案及其广泛的流布范围,根植于壮乡的山山水水,深深扎根在壮民族丰厚的民间土壤之中,蕴含纷繁复杂的壮民族文化心理,既是历史上壮族及其先民的文化象征,又是处在壮民族本质力量外化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智慧结晶。
  四、探讨从设计艺术美学之美与壮锦之美中得到的启发
  我们不难看出设计是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一种创造人类文化的活动。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这是新的思维方式与人类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水岭。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理解世界时按“两极对立”的方式,严格地区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主观与客观等二元对立,这种思维方式在哲学、科学和艺术中都有体现。如哲学上把世界分成主体与客体,将意识分为主观与客观;科学上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把自然作为人认识和征服的对象;艺术上把美与丑、内容与形式、崇高与卑下对立起来。我们谈到融合的思维方式是对二元对立的质疑。虽然科学与艺术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的文化和反映人类文化观的,但当我们把科学与艺术纳入以人类文化为依据的范畴,就不难理解:在作为人类劳作的体系中,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创造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因内在的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五、结语
  壮锦是壮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曾经是生活必需品,有着美丽的色彩和寓意丰富的图案,然而由于织造工艺的复杂,以及当前的市场环境等,壮锦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但是在研究设计艺术美学之美与壮锦之美的过程中所触及的题与得到的启发之后,笔者认为:美好的事物是人类所追求的,壮锦之美可以看做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尚的部分,在此引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总结:“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2]唐孝祥.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
  [5]邢庆华.设计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4
  [4]杨晚生.建筑环境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
  [5]刘燕,宋方昊.设计美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7.
其他文献
我当高中数学老师已有20年,因为工作忙,往往忽视对女儿学习的监督,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平平,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我也对女儿没有太高的要求,因为看到她也是很认真地学习,能督促的地方常说,可总觉得她不是个悟性高的孩子,所以要求不高,直到女儿上了高中,成了我的学生,我才开始以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身份看待女儿的学习。  第一个问题是树立她的学习信心。虽说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因为
摘 要: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材料和途径有许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通过课堂适时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与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适时有效 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提问可以引导教学,突出学习的重点;可以诊断教学,了解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提问可以激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生本理念为教学指导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本教学 了解学生 创设情境 迁移能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语文的实际特点,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选用有效的切入点,让学生提升情感体验,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所在。有效的切入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课文的解读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妙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对文本的理解很不成熟,切实关注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有效性的因素,立足教学实践,采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有效性的策略,必定会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一、提高教育
摘 要: 意象和意境是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的重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境生象外”,象是境的依托和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境是虚化、无限的审美感受和想象空间。象的选取来源于生活感受和文化背景,境的创设和感悟则取决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经历。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诗歌教学  诗人写诗,评论家评诗,往往要谈到诗的意象和意境,而语文课堂的诗歌鉴赏或相关检测最终也归到品味意象、感受意境上。那么,意象和意
摘 要: 在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管理的创新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进行管理上的探索,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文章从这一问题出发,从高校当前的管理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实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育管理 必要性 对策措施  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摘 要: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传统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高科技成果已直接引入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是非
摘 要: 如何开阔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生活,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永久话题。课堂教学是“一桶水”,课外阅读是“江河湖海”。现在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写作水平差,课堂教学如果得不到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将高耗低效,而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学习,是小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有效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准备过
摘 要: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良好情感、道德品质的培养。初中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备、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典范之作。教师应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情感浸润学生心田,散发品质的芬芳。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情感探究 情感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品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情感教育,还要通过对优美篇章的解读,
摘 要: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现状,作者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活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化工原理》课程 任务教学法 “离心泵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来说比普高生源质量要低,大多数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在心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