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历史》是现代英国历史学家、思想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80高龄之际编撰的重要著作。经过50多年的学术磨炼和人生积淀,霍布斯鲍姆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全部融入其中,反映了这位伟人毕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怀。作为当今英国最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
1917年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他年轻时就加入共产党组织,一生信奉马克思主义,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他在劳工运动、农民暴动和世界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他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注重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探讨;同时又很注重历史学的功用问题。
他在书中曾经这样概括了本书的主题:“首先,我关心社会与政治两方面对于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也关心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塑造世界的。说的详细一点儿,我要讨论历史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其价值何在,特别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论文可以说是替历史学打广告。其次,这些论文讨论了历史学家与其他研究过去的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调查各种历史的趋势与潮流并予以批判评估,同时也介入当前的争论,如后现代主义与计量史学。再次,这些论文显示出了我的史学风格,也就是我所认为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当然论文还会显示出那些能象征我的年代、背景以及人生经验的写作特色。”
接下来他又着重强调了关于历史真相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对客观的事实和所谓概念的事实做一区分。他严厉地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把历史只是看成“概念的”事实,而真正的事实则是人不可能企及的,只是我们心智所建构出来的这种观点。其二,他又进一步强调了他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取向。他自称马克思是他“思想上的导师”,并且宣称“如果没有马克思,我不會对历史产生特殊的兴趣,更不会成为一个历史学教授”。
《论历史》是一本霍布斯鲍姆近30年以来的演讲与论文的汇编,共21篇。第一篇文章《在历史之外与在历史之中》,是作者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新学年开学典礼当中的演讲稿,听众主要是原苏联与东欧地区的学生。
《在历史之外与在历史之中》这篇文章讨论的就是历史知识的社会化问题。在这篇面对大学师生的演讲稿当中,霍布斯鲍姆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历史学者应该如何处理自己所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政治的关系。这里,霍氏重点批判了为了政治需要,将历史研究意识形态化的做法,此类研究是与历史学家的职责相违背的,所以,身处历史之外的历史学家需要如何去把握历史之外的现实政治的干扰,以做到真正深入历史之中,探寻历史的真相,寻找历史的真实,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原则。比如东欧地区近100年的历史充满了战争、征服、占领、解放以及再占领,每个国家的版图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于是,各个民族出于各种目的都在编造自己的历史。霍布斯鲍姆说“对于意识形态来说,过去,是一种基本元素,或者应该说,是最必要的基本元素,假如过去不能合乎需要,那么就得创造一个……过去能合理化任何事情,给予了原本无足称述的现在一个辉煌的背景”,于是,“历史学家吃惊地发现他们居然意外地成为政治上的主角”。由于历史成为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历史研究成为现实斗争的武器,而这恰恰是与历史学家的职业操守——探索历史真相,忠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必须要对意识形态的滥用历史做出批判。
霍布斯鲍姆还指出,历史并不是对祖先的种种追忆或者是集体性的传统。人们学习的历史,是通过学校教师、历史书写者、杂志的编辑以及电视制片人。而对历史学家来说,牢记自己的责任非常重要,即与认同政治学所勾起的热情划清界限。意识形态方面对于历史的曲解主要有三种方式,一为将历史时间倒错,使一些原本没有时间关联的事情合理化,从而达到曲解历史的目的;二是制造神话,给原本简单的历史加上一些耀眼的光环,赋予一些新的意义;三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无中生有地人为创造。这些都是与历史学家追求真正的历史的目的背道而驰,是必须要批判和抛弃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历史的意识形态化的危害,作者本人尽管是犹太人,也切身经历了纳粹德国种族屠杀犹太人的时期,但他仍然毫不客气地对以色列以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作为以色列复国的一个历史依据进行批判,认为这是制造了一个神话。而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在发现有民族、种族的神话正在形成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予以抵抗。
在其后的文章当中,霍布斯鲍姆提出了“过去感”这一概念。“过去,乃是永久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一个面向,也是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制度、价值或其他行为模式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说的过去感,并且他论断,历史学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于要分析社会中“过去感”的本质。
其一,过去感作为一种集体性的经验连续,对于现在能够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即便对于那些最致力于创新以及相信新奇就等于改进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每个现代教育系统的课程当中都有“历史”,现代革命分子的理论认为他们与过去毫无关联,但却寻找他们的祖先。所以,无论什么人,肯定还是否定,总是无法彻底割断与过去的联系,总是从“过去”当中寻找某种支撑。而“过去”又被霍布斯鲍姆分为了两种,即“作为系谱的过去,以及作为编年的过去”。编年的重要性是把握时间先后的顺序,因为时代的倒错可以马上警醒史学家,而且能让彻底编年的社会产生情感的惊异。“过去感”,首先就要理清时间的先后与历史的渊源,绝不容许时间倒错。
其二,在现实的社会层面,“过去在本质上乃是现在所应该遵循的模范”。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如何呢?作者说,“过去是现在与未来的模范,它代表了能解开遗传密码的钥匙,透过这把钥匙每一个时代可重制其后代并且规范彼此的关系”。
其三,过去感与狭隘民族主义。笔者对于狭隘民族主义一直持否定性的态度,认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偏狭而具暴力的意识形态。而历史往往成为民族主义的一种重要来源。“回归过去,要不是回归一个遥远而必须重构的过去,在数世纪的湮灭之后对于古典时代的‘再生’就是回归不存在却完全是有意捏造的事物。”而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揭露这个神话,除非他们满足于充当意识形态的仆人。对于种种民族主义的神话,历史学家理应以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予以揭露。但现实中我们却看到的是,尽管历史给人们提供很多教训和经验,但人们往往重复不断地犯错。这种情况既是历史学的悲哀,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
不难看出,霍布斯鲍姆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很具价值的观点。在他看来,要想实现真正的历史研究,就要破除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与阻碍,要勇于揭露历史神话的创造。不论“过去感”是以何种方式去“回复历史”,其实本质上都是神话的创造方式,而一名真正的历史学家就应该揭露这种神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学院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程成)
1917年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他年轻时就加入共产党组织,一生信奉马克思主义,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他在劳工运动、农民暴动和世界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他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注重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探讨;同时又很注重历史学的功用问题。
他在书中曾经这样概括了本书的主题:“首先,我关心社会与政治两方面对于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也关心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塑造世界的。说的详细一点儿,我要讨论历史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其价值何在,特别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论文可以说是替历史学打广告。其次,这些论文讨论了历史学家与其他研究过去的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调查各种历史的趋势与潮流并予以批判评估,同时也介入当前的争论,如后现代主义与计量史学。再次,这些论文显示出了我的史学风格,也就是我所认为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当然论文还会显示出那些能象征我的年代、背景以及人生经验的写作特色。”
接下来他又着重强调了关于历史真相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对客观的事实和所谓概念的事实做一区分。他严厉地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把历史只是看成“概念的”事实,而真正的事实则是人不可能企及的,只是我们心智所建构出来的这种观点。其二,他又进一步强调了他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取向。他自称马克思是他“思想上的导师”,并且宣称“如果没有马克思,我不會对历史产生特殊的兴趣,更不会成为一个历史学教授”。
《论历史》是一本霍布斯鲍姆近30年以来的演讲与论文的汇编,共21篇。第一篇文章《在历史之外与在历史之中》,是作者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新学年开学典礼当中的演讲稿,听众主要是原苏联与东欧地区的学生。
《在历史之外与在历史之中》这篇文章讨论的就是历史知识的社会化问题。在这篇面对大学师生的演讲稿当中,霍布斯鲍姆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历史学者应该如何处理自己所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政治的关系。这里,霍氏重点批判了为了政治需要,将历史研究意识形态化的做法,此类研究是与历史学家的职责相违背的,所以,身处历史之外的历史学家需要如何去把握历史之外的现实政治的干扰,以做到真正深入历史之中,探寻历史的真相,寻找历史的真实,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原则。比如东欧地区近100年的历史充满了战争、征服、占领、解放以及再占领,每个国家的版图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于是,各个民族出于各种目的都在编造自己的历史。霍布斯鲍姆说“对于意识形态来说,过去,是一种基本元素,或者应该说,是最必要的基本元素,假如过去不能合乎需要,那么就得创造一个……过去能合理化任何事情,给予了原本无足称述的现在一个辉煌的背景”,于是,“历史学家吃惊地发现他们居然意外地成为政治上的主角”。由于历史成为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历史研究成为现实斗争的武器,而这恰恰是与历史学家的职业操守——探索历史真相,忠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必须要对意识形态的滥用历史做出批判。
霍布斯鲍姆还指出,历史并不是对祖先的种种追忆或者是集体性的传统。人们学习的历史,是通过学校教师、历史书写者、杂志的编辑以及电视制片人。而对历史学家来说,牢记自己的责任非常重要,即与认同政治学所勾起的热情划清界限。意识形态方面对于历史的曲解主要有三种方式,一为将历史时间倒错,使一些原本没有时间关联的事情合理化,从而达到曲解历史的目的;二是制造神话,给原本简单的历史加上一些耀眼的光环,赋予一些新的意义;三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无中生有地人为创造。这些都是与历史学家追求真正的历史的目的背道而驰,是必须要批判和抛弃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历史的意识形态化的危害,作者本人尽管是犹太人,也切身经历了纳粹德国种族屠杀犹太人的时期,但他仍然毫不客气地对以色列以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作为以色列复国的一个历史依据进行批判,认为这是制造了一个神话。而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在发现有民族、种族的神话正在形成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予以抵抗。
在其后的文章当中,霍布斯鲍姆提出了“过去感”这一概念。“过去,乃是永久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一个面向,也是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制度、价值或其他行为模式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说的过去感,并且他论断,历史学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于要分析社会中“过去感”的本质。
其一,过去感作为一种集体性的经验连续,对于现在能够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即便对于那些最致力于创新以及相信新奇就等于改进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每个现代教育系统的课程当中都有“历史”,现代革命分子的理论认为他们与过去毫无关联,但却寻找他们的祖先。所以,无论什么人,肯定还是否定,总是无法彻底割断与过去的联系,总是从“过去”当中寻找某种支撑。而“过去”又被霍布斯鲍姆分为了两种,即“作为系谱的过去,以及作为编年的过去”。编年的重要性是把握时间先后的顺序,因为时代的倒错可以马上警醒史学家,而且能让彻底编年的社会产生情感的惊异。“过去感”,首先就要理清时间的先后与历史的渊源,绝不容许时间倒错。
其二,在现实的社会层面,“过去在本质上乃是现在所应该遵循的模范”。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如何呢?作者说,“过去是现在与未来的模范,它代表了能解开遗传密码的钥匙,透过这把钥匙每一个时代可重制其后代并且规范彼此的关系”。
其三,过去感与狭隘民族主义。笔者对于狭隘民族主义一直持否定性的态度,认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偏狭而具暴力的意识形态。而历史往往成为民族主义的一种重要来源。“回归过去,要不是回归一个遥远而必须重构的过去,在数世纪的湮灭之后对于古典时代的‘再生’就是回归不存在却完全是有意捏造的事物。”而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揭露这个神话,除非他们满足于充当意识形态的仆人。对于种种民族主义的神话,历史学家理应以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予以揭露。但现实中我们却看到的是,尽管历史给人们提供很多教训和经验,但人们往往重复不断地犯错。这种情况既是历史学的悲哀,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
不难看出,霍布斯鲍姆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很具价值的观点。在他看来,要想实现真正的历史研究,就要破除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与阻碍,要勇于揭露历史神话的创造。不论“过去感”是以何种方式去“回复历史”,其实本质上都是神话的创造方式,而一名真正的历史学家就应该揭露这种神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学院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