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注重演示实验的有效开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物理知识形象化、准确化。随着课改项目的实施,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加大演示实验的力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技能
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要仔细钻研新课标,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演示实验的具体内容。
要使演示实验取得理想效果,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要能启发学生思考。备课时,教师要明白演示实验的前后及过程,要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原理及知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关键点上。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要反复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把握操作的时间。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
二、操作规范熟练,确保实验成功
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实验操作的速度要适中,教师站的位置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每一个动作细节要让学生看清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操作规范、熟练,以便以后学生在实验中效仿。如使用天平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和移动砝码;电路连接应先切断电源,后进行电路的连接操作等。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估计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故障,确定好应急方案。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偶然出现失误,教师要分析原因,向学生说明真相,并通过补做,完成实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检查仪器,调好仪器,反复尝试。另外,教师要不断创新,改进仪器,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进行辅助演示,观看视频,把较复杂的操作过程适当分解,然后再示范连续的动作,确保实验取得成功,做到万无一失,树立教师的威信,让学生心理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热情。
例如,做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规律”演示实验时,教师介绍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果,语言表述要清楚、明白,不能含糊。教师事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体验一下别人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做此实验时,教师多采用透明的薄玻璃板,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稍微倾斜或晃动就会改变虚像的位置,进而影响到实验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作适当改进。比如,在玻璃的一面,平整地贴上一层塑料膜,这样玻璃的背景会暗下来,可以使成像变得更加清晰。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资源,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比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效果要好。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物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始终相等。学生由此体会到物理现象的美妙,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积极引导启发,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思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学生的思维,大胆引导学生猜想、探索,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和总结实验结论。物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研究新的实验方法,开拓实验新思路,激發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事先设计一些难易适当,具有启发性,揭示实验现象本质的思考题。教师在演示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性结论以及可能发生的现象。在演示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适时进行启发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例如,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该实验材料选取方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首先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做覆杯实验和瓶吞蛋实验,然后使用以下材料进行改进实验:水槽、烧杯、圆底烧瓶、鹌鹑蛋、冷水和热水。实验过程中,用鹌鹑蛋代替鸡蛋,学生看着鹌鹑蛋在长颈中慢慢地向内运动,感到非常震撼;学生估计鹌鹑蛋放不进去,但鹌鹑蛋被挤得很长,展示出大气压强的强大;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加热后剥了皮的鹌鹑蛋被堵在瓶口,给瓶身加些冷水,鹌鹑蛋就会落入瓶中,在瓶身上倒些热水,鹌鹑蛋又被堵在瓶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物理教师必须把做好演示实验摆在重要的位置,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不断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技能
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要仔细钻研新课标,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演示实验的具体内容。
要使演示实验取得理想效果,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要能启发学生思考。备课时,教师要明白演示实验的前后及过程,要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原理及知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关键点上。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要反复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把握操作的时间。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
二、操作规范熟练,确保实验成功
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实验操作的速度要适中,教师站的位置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每一个动作细节要让学生看清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操作规范、熟练,以便以后学生在实验中效仿。如使用天平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和移动砝码;电路连接应先切断电源,后进行电路的连接操作等。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估计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故障,确定好应急方案。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偶然出现失误,教师要分析原因,向学生说明真相,并通过补做,完成实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检查仪器,调好仪器,反复尝试。另外,教师要不断创新,改进仪器,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进行辅助演示,观看视频,把较复杂的操作过程适当分解,然后再示范连续的动作,确保实验取得成功,做到万无一失,树立教师的威信,让学生心理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热情。
例如,做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规律”演示实验时,教师介绍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果,语言表述要清楚、明白,不能含糊。教师事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体验一下别人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做此实验时,教师多采用透明的薄玻璃板,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稍微倾斜或晃动就会改变虚像的位置,进而影响到实验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作适当改进。比如,在玻璃的一面,平整地贴上一层塑料膜,这样玻璃的背景会暗下来,可以使成像变得更加清晰。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资源,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比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效果要好。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物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始终相等。学生由此体会到物理现象的美妙,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积极引导启发,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思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学生的思维,大胆引导学生猜想、探索,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和总结实验结论。物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研究新的实验方法,开拓实验新思路,激發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事先设计一些难易适当,具有启发性,揭示实验现象本质的思考题。教师在演示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性结论以及可能发生的现象。在演示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适时进行启发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例如,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该实验材料选取方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首先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做覆杯实验和瓶吞蛋实验,然后使用以下材料进行改进实验:水槽、烧杯、圆底烧瓶、鹌鹑蛋、冷水和热水。实验过程中,用鹌鹑蛋代替鸡蛋,学生看着鹌鹑蛋在长颈中慢慢地向内运动,感到非常震撼;学生估计鹌鹑蛋放不进去,但鹌鹑蛋被挤得很长,展示出大气压强的强大;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加热后剥了皮的鹌鹑蛋被堵在瓶口,给瓶身加些冷水,鹌鹑蛋就会落入瓶中,在瓶身上倒些热水,鹌鹑蛋又被堵在瓶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物理教师必须把做好演示实验摆在重要的位置,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不断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