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组诗中的叠进品析阅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f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将所有相关阅读资料与课内文本有机整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在关注情境创设和真实学情的基础上,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整合和深化文本主题,引导学生阅读量和质的同步提升,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同时适度链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世界与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的切合面,在课堂上做到能让学生充分交流,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的氛围。
  关键词:思乡组诗;叠进品析阅读;群文阅读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在这些游客浪子的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他们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乡诗。如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无奈,也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迫切和“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凄凉。这些都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凄凉孤寂的心境的真实表达。而“怀归”就是解读此类诗歌文本的金钥匙。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就是一组著名的思乡诗。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单元整体设计和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叠进式品析阅读教学设计。
  一、 围绕核心问题,叠加同样情感基调的三首诗词整体入课,初读初品
  本课可以围绕核心问题——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以此为据,在整体入课时可以这样叠加设计。
  1. 导入: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 师:生交流(读出了思乡之情)对!这首诗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请打开书,让我们读读这一组思乡的古诗词,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故乡的吧!
  3. 轻声读读三首诗词,想一想:分别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请画出有关的词语。
  4. 汇报交流:春风 明月 秋风 风雪 千帐灯
  5. 借助这些景物表达思念之情是这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请大家自己轻声朗读一遍。
  二、 抓关键句,品关键字词,叠加补充同题诗词,再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手法
  比如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引导学生感悟“绿”字之妙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在抓住关键句和关键字词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其他“绿”字名句辅助品析诗意,叠加写作背景品析诗中名句乃至全诗的教学设计。
  引导感悟“绿”字之妙:
  1. 疊进阅读相关诗句
  据说诗句中的这个“绿”字,王安石是从这些诗句中得到了启示,请看: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
  “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丘为《题农父庐舍》
  “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
  ——温庭筠《敬答李先生》
  “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
  ——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
  2. 请自己先读一读诗句,再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哪里读得不一样?
  3. 教师范读,重读所有的“绿”字帮助学生领悟。
  4. 你有什么感悟?生自由交流
  5. 师补充写作背景,感受诗意。
  春风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诗句。
  6.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叠加体会诗情。
  这首诗据说是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沿途路过瓜洲时所写,船停泊瓜洲小憩,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此刻他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虽然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此刻他多么希望早日辞官归家呀!面对此情此景,他低声吟出了这首《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叠加意象,层层感悟寓情于景的表达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人墨客眼中不同的心境,眼前的景物便有不同的面貌。望月则思乡、折柳则送别……可以说在古诗词中,许多景象早已约定成俗有了各自的意境。而思乡诗中常见的意象就有:月亮、秋风、秋霜、衰草,都可以引发旅居的游子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从古人悲秋的情绪来源说,士人悲秋,多是因为仕途不顺、生活困苦,对于这两点,张籍如此,其他诗人亦是同样。所以在张籍的《秋思》一诗的叠进拓展阅读中,可以引入同题的(唐)刘禹锡的诗《秋风引》和(元)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因此《秋思》一诗中后面的叠加阅读拓展设计是这样的:
  秋风中的乡愁最断人肠,这首《秋风引》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思乡佳作,我们一起来读读秋风中的思乡吧——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 关注诗词表达手法,叠加拓展阅读相关诗词,加深体悟
  思乡与别离,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不变的情结,而如何表达这人人心中都有、却因时因地有所不同的思乡和离别之情。思乡诗在感情的抒发上常用的表达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情景交融。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第一,以乐景衬哀情,就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第二,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比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驿馆里,灯前是孤零零地抱膝枯坐的白居易,而地下还有他同样是抱膝枯坐的影子在无言相伴,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思亲想家,而倍感孤独呢?虽然他的身影可能一动也没有动,但他的思绪却早已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回了家乡。白居易这首诗就可以成为叠加补充阅读的又一首佳作。
  而白居易同样以《长相思》为词牌名的“汴水流,泗水流,”和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自然也因为同题同题材在入选篇目之列。围绕“读读诗句再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选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长相思》和李白的《长相思》进行叠进阅读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和设计,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将所有相关阅读资料与课内文本有机整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
  《古詩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思乡”这一主题,进行创设意境中的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叠进式群文阅读设计,优势可以在整合所选文本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和阅读梯度,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同一主题下的梯度性的群文阅读。
  第二,关注学生对同类古诗词的多元理解,使学生对文本有新鲜感,引导学生在回顾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有梯度地合理拓展、延伸到课外同类古诗词的阅读。《古诗词三首》一课既有诗也有词,所以补充阅读的篇目也应该有这两类体裁上的分类拓展;同时还要有思乡表达的情感上的统一基调,这也是选择阅读补充篇目的标准之一。
  这样整体把握、合理编排、难易适度的群文阅读材料设计,会使学生开阔古诗词阅读的视野、积聚相关知识,逐渐提升同类古诗词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在关注情境创设和真实学情的基础上,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更好整合和深化文本主题,引导学生阅读量和质的同步提升,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
  第四,适度链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世界与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的切合面,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的氛围。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文本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古诗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这样叠进式的赏析阅读才有了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鸿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探索过程中,需要以问题情境为纽带,构建开放性试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具有验证性,还需要具有引导性。生态课堂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问题串的设计来突破“导·学·展·评·练”互动教学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以“乙酸”的教学为例,探索了问题设计建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力求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生态课堂效率。  关键词:问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从各个角度来说,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直接受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做拓展阅读等工作来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帮助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与意见。    关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实际中,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上。对此,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 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摘 要:古人学历史讲“左图右史”,图片在历史学习和教学中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图片资源,不仅可以辅助教师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理想象、历史解释等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图片;类型;意义;方法     翻开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真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共有12张图片,第二课
摘要:写作的命脉贯穿初中学生语文生涯的始终,面对当前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住校、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现状,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农村初中生写作能力,真正触及到写作的灵魂?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和写作的结合,力争找到贴近课标的写作提升的结合点是当下写作教学讨论的核心。  关键词:研学旅行;初中写作;生活发现;体验思考  写作的命脉贯穿初中学生语文生涯始终,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头戏。关于写作教学,语文课标明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知识,内化知识,构建更全面、更深刻的知识体系。本文在分析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为研究方向,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养成教育;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挥
摘要:分数乘除法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参差不齐,很难真正做到对分数乘除法规律的透彻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算法训练,但是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推动作用有限。因此,在“理”清而“法”明的宗旨下,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经成为分数乘除法教学重要的突破口。文章
摘要: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學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在课外阅读中如果能积极采取合作学习,同样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持阅读热情,推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效果。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鼓励孩子把自己知道的、学到的内容,教给别人,这就是以生为本、合作学
摘要:相对于其他类文本,文学作品(尤其小说)容量大,情节繁复,高中生解读这类文学文本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让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思维导图在文学文本读写教学中不但让Envisionment Building文学文本解读模式更为直观,更具操作性,而且思维导图化的文本解读作品也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参考框架,从而有效地促进写作的顺利完成,实现以读促写的良好学习效应。本文介绍了在文学文本读写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说明文怎样上才能够有趣味、有智慧、有深度,让孩子们喜欢,小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问题如何设置,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教学评的有机融合。本文从趣、知、能等三个方面入手,以课例为依托,展示了教学评统一下的阅读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策略。  关键词:说明文;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设置;深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说明事物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