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将所有相关阅读资料与课内文本有机整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在关注情境创设和真实学情的基础上,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整合和深化文本主题,引导学生阅读量和质的同步提升,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同时适度链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世界与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的切合面,在课堂上做到能让学生充分交流,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的氛围。
关键词:思乡组诗;叠进品析阅读;群文阅读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在这些游客浪子的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他们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乡诗。如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无奈,也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迫切和“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凄凉。这些都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凄凉孤寂的心境的真实表达。而“怀归”就是解读此类诗歌文本的金钥匙。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就是一组著名的思乡诗。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单元整体设计和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叠进式品析阅读教学设计。
一、 围绕核心问题,叠加同样情感基调的三首诗词整体入课,初读初品
本课可以围绕核心问题——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以此为据,在整体入课时可以这样叠加设计。
1. 导入: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 师:生交流(读出了思乡之情)对!这首诗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请打开书,让我们读读这一组思乡的古诗词,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故乡的吧!
3. 轻声读读三首诗词,想一想:分别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请画出有关的词语。
4. 汇报交流:春风 明月 秋风 风雪 千帐灯
5. 借助这些景物表达思念之情是这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请大家自己轻声朗读一遍。
二、 抓关键句,品关键字词,叠加补充同题诗词,再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手法
比如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引导学生感悟“绿”字之妙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在抓住关键句和关键字词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其他“绿”字名句辅助品析诗意,叠加写作背景品析诗中名句乃至全诗的教学设计。
引导感悟“绿”字之妙:
1. 疊进阅读相关诗句
据说诗句中的这个“绿”字,王安石是从这些诗句中得到了启示,请看: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
“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丘为《题农父庐舍》
“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
——温庭筠《敬答李先生》
“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
——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
2. 请自己先读一读诗句,再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哪里读得不一样?
3. 教师范读,重读所有的“绿”字帮助学生领悟。
4. 你有什么感悟?生自由交流
5. 师补充写作背景,感受诗意。
春风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诗句。
6.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叠加体会诗情。
这首诗据说是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沿途路过瓜洲时所写,船停泊瓜洲小憩,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此刻他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虽然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此刻他多么希望早日辞官归家呀!面对此情此景,他低声吟出了这首《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叠加意象,层层感悟寓情于景的表达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人墨客眼中不同的心境,眼前的景物便有不同的面貌。望月则思乡、折柳则送别……可以说在古诗词中,许多景象早已约定成俗有了各自的意境。而思乡诗中常见的意象就有:月亮、秋风、秋霜、衰草,都可以引发旅居的游子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从古人悲秋的情绪来源说,士人悲秋,多是因为仕途不顺、生活困苦,对于这两点,张籍如此,其他诗人亦是同样。所以在张籍的《秋思》一诗的叠进拓展阅读中,可以引入同题的(唐)刘禹锡的诗《秋风引》和(元)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因此《秋思》一诗中后面的叠加阅读拓展设计是这样的:
秋风中的乡愁最断人肠,这首《秋风引》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思乡佳作,我们一起来读读秋风中的思乡吧——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 关注诗词表达手法,叠加拓展阅读相关诗词,加深体悟
思乡与别离,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不变的情结,而如何表达这人人心中都有、却因时因地有所不同的思乡和离别之情。思乡诗在感情的抒发上常用的表达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情景交融。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第一,以乐景衬哀情,就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第二,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比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驿馆里,灯前是孤零零地抱膝枯坐的白居易,而地下还有他同样是抱膝枯坐的影子在无言相伴,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思亲想家,而倍感孤独呢?虽然他的身影可能一动也没有动,但他的思绪却早已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回了家乡。白居易这首诗就可以成为叠加补充阅读的又一首佳作。
而白居易同样以《长相思》为词牌名的“汴水流,泗水流,”和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自然也因为同题同题材在入选篇目之列。围绕“读读诗句再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选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长相思》和李白的《长相思》进行叠进阅读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和设计,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将所有相关阅读资料与课内文本有机整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
《古詩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思乡”这一主题,进行创设意境中的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叠进式群文阅读设计,优势可以在整合所选文本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和阅读梯度,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同一主题下的梯度性的群文阅读。
第二,关注学生对同类古诗词的多元理解,使学生对文本有新鲜感,引导学生在回顾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有梯度地合理拓展、延伸到课外同类古诗词的阅读。《古诗词三首》一课既有诗也有词,所以补充阅读的篇目也应该有这两类体裁上的分类拓展;同时还要有思乡表达的情感上的统一基调,这也是选择阅读补充篇目的标准之一。
这样整体把握、合理编排、难易适度的群文阅读材料设计,会使学生开阔古诗词阅读的视野、积聚相关知识,逐渐提升同类古诗词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在关注情境创设和真实学情的基础上,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更好整合和深化文本主题,引导学生阅读量和质的同步提升,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
第四,适度链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世界与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的切合面,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的氛围。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文本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古诗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这样叠进式的赏析阅读才有了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鸿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
关键词:思乡组诗;叠进品析阅读;群文阅读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在这些游客浪子的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他们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乡诗。如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无奈,也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迫切和“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凄凉。这些都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凄凉孤寂的心境的真实表达。而“怀归”就是解读此类诗歌文本的金钥匙。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就是一组著名的思乡诗。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单元整体设计和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叠进式品析阅读教学设计。
一、 围绕核心问题,叠加同样情感基调的三首诗词整体入课,初读初品
本课可以围绕核心问题——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以此为据,在整体入课时可以这样叠加设计。
1. 导入: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 师:生交流(读出了思乡之情)对!这首诗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请打开书,让我们读读这一组思乡的古诗词,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故乡的吧!
3. 轻声读读三首诗词,想一想:分别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请画出有关的词语。
4. 汇报交流:春风 明月 秋风 风雪 千帐灯
5. 借助这些景物表达思念之情是这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请大家自己轻声朗读一遍。
二、 抓关键句,品关键字词,叠加补充同题诗词,再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手法
比如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引导学生感悟“绿”字之妙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在抓住关键句和关键字词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其他“绿”字名句辅助品析诗意,叠加写作背景品析诗中名句乃至全诗的教学设计。
引导感悟“绿”字之妙:
1. 疊进阅读相关诗句
据说诗句中的这个“绿”字,王安石是从这些诗句中得到了启示,请看: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
“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丘为《题农父庐舍》
“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
——温庭筠《敬答李先生》
“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
——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
2. 请自己先读一读诗句,再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哪里读得不一样?
3. 教师范读,重读所有的“绿”字帮助学生领悟。
4. 你有什么感悟?生自由交流
5. 师补充写作背景,感受诗意。
春风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诗句。
6.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叠加体会诗情。
这首诗据说是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沿途路过瓜洲时所写,船停泊瓜洲小憩,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此刻他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虽然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此刻他多么希望早日辞官归家呀!面对此情此景,他低声吟出了这首《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叠加意象,层层感悟寓情于景的表达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人墨客眼中不同的心境,眼前的景物便有不同的面貌。望月则思乡、折柳则送别……可以说在古诗词中,许多景象早已约定成俗有了各自的意境。而思乡诗中常见的意象就有:月亮、秋风、秋霜、衰草,都可以引发旅居的游子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从古人悲秋的情绪来源说,士人悲秋,多是因为仕途不顺、生活困苦,对于这两点,张籍如此,其他诗人亦是同样。所以在张籍的《秋思》一诗的叠进拓展阅读中,可以引入同题的(唐)刘禹锡的诗《秋风引》和(元)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因此《秋思》一诗中后面的叠加阅读拓展设计是这样的:
秋风中的乡愁最断人肠,这首《秋风引》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思乡佳作,我们一起来读读秋风中的思乡吧——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 关注诗词表达手法,叠加拓展阅读相关诗词,加深体悟
思乡与别离,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不变的情结,而如何表达这人人心中都有、却因时因地有所不同的思乡和离别之情。思乡诗在感情的抒发上常用的表达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情景交融。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第一,以乐景衬哀情,就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第二,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比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驿馆里,灯前是孤零零地抱膝枯坐的白居易,而地下还有他同样是抱膝枯坐的影子在无言相伴,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思亲想家,而倍感孤独呢?虽然他的身影可能一动也没有动,但他的思绪却早已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回了家乡。白居易这首诗就可以成为叠加补充阅读的又一首佳作。
而白居易同样以《长相思》为词牌名的“汴水流,泗水流,”和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自然也因为同题同题材在入选篇目之列。围绕“读读诗句再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选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长相思》和李白的《长相思》进行叠进阅读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和设计,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以“单篇精读略读结合,单元组合叠进拓展阅读”的递进方式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将所有相关阅读资料与课内文本有机整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
《古詩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思乡”这一主题,进行创设意境中的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叠进式群文阅读设计,优势可以在整合所选文本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和阅读梯度,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同一主题下的梯度性的群文阅读。
第二,关注学生对同类古诗词的多元理解,使学生对文本有新鲜感,引导学生在回顾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有梯度地合理拓展、延伸到课外同类古诗词的阅读。《古诗词三首》一课既有诗也有词,所以补充阅读的篇目也应该有这两类体裁上的分类拓展;同时还要有思乡表达的情感上的统一基调,这也是选择阅读补充篇目的标准之一。
这样整体把握、合理编排、难易适度的群文阅读材料设计,会使学生开阔古诗词阅读的视野、积聚相关知识,逐渐提升同类古诗词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在关注情境创设和真实学情的基础上,从把握文本整体的角度上,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更好整合和深化文本主题,引导学生阅读量和质的同步提升,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
第四,适度链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世界与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的切合面,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的氛围。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文本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古诗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这样叠进式的赏析阅读才有了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鸿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