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眭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杰出词人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腊月十二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精于词道,且诗、文、赋俱佳,留下了卷轶浩繁的著述,而尤以词名世。
  选择意象、组合意象的过程,就是在写作构思时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他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纳兰性德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在意象选择上有着独特鲜明的审美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然意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占的比例很高。纳兰性德是一个“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翩翩浊世佳公子”,追求真景、真情、真性。王国维评价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笔下常用的意象有:凄风、苦雨、冷月、落花等。如:“冷雨凄风打画桥。”“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一宵冷雨葬名花。”“宵来凉雨咫庵。”“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这样的风雨意蕴实际上是深深打上了词人人生体验的烙印。月亮意象常常和团圆、和平、宁静、安详等意蕴相连,而纳兰词中的月则是:“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月的那种皎洁、明净而又清冷的意味其实正是词人主体生命的内涵。落花也是词人钟爱的意象,“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落花如梦凄迷。”“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倚着闲窗数落花。”……这些落花意象是对美的留恋,是惆怅与无奈,是对命运的感伤。
  二是纳兰性德诗词在意象的选择上呈现出低回向下的特点,其情感指向是悲凉、落寞、感伤的。意象的选择是和词所表现的情感是一致的,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如果作家所感受的情感活动的性质是消极否定的,其情感作用方向是消极向下的,那么最终形成的意象,其力的作用方向也应该是低回向下的。”纳兰词中很少选择具有亮丽色彩的意象,他所选择的意象往往蕴含着悲凉、落寞、感伤的基调,笼罩着一层暗淡的色彩,以传达内心孤独抑郁和愁苦。夜在纳兰词中出现91次,“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秋在纳兰词里出现了75次,频率也很高,呈现的是悲凉、凄切,渗透了词人主体的身世之感。“晚秋风景倍凄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泪在纳兰词里出现了62次,“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黄昏清泪阁,忍便花漂泊。”在泪水中,是词人的追怀与无奈,那是他生命中最刻骨的体验。
  三是喜欢选择一些残缺状态的意象。这些残缺状态的意象其实是作者孤独寂寥生活在心灵中的投射。如他经常使用残红意象,“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飘零心事,残落花知。”等等,残红花落映衬着作者孤寂的身影。再如写日月,在纳兰性德笔下也很少展示出圆满光辉的气势,而总是以残缺示人。如“一半残阳下小楼。”“刚剩秋袅一半,拥透帘残月。”“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乳莺残月啼。”“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等。此外象说香“残香细袅秋情绪。”“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说灯“残灯落碎花。”“香雪被冷残灯灭”;说梦“奈卷地西风,惊回残梦,几点打窗雨。”“一种晓寒残梦”等等。纳兰性德诗词意象选择的审美倾向也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追求。作为婉约词家,他给读者提供的主要是一些“柔性”的美感,即“哀感顽艳”的美感特色。种种意象在作者笔下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透露出悲凉伤感的情绪。美的事物常常被摧残,赋予其悲剧氛围。如“平原草枯”“梨花零落”“芳菲寂寥”“西风断雁”“雨剪芭蕉”“塞烟衰草”等等,这些意象凄迷低徊,令人读之荡气回肠。
  作为词界高手,纳兰词的意象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也正是用这些意象构成词的基本材料来唱出自己心灵的悲歌。他虽出生于贵族之家,但也体味了人生的苦涩。他的挚友顾贞观在祭文中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他自己也说:“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拟古》)妻子的早逝,引发他对世间万物终将消逝的悲愁,其淡泊功名富贵的天性,又使他厌倦了扈从入值的仕宦生活,他内心深处积郁着一层难以言状的隐怨深悲,他把这种对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全部重重融合在词作中,使词中的物象融入了某种典型性的主观情味,也使他的词作总是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意绪,因此他始终以悲眼观物,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世路人情,似乎都融进了他的人生叹息与不尽的家国身世之感,使他词作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加悲凄。
  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萧萧雨夜,孤灯无眠,风声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伴着寂寞难耐的心情,由这些意象组合成的意境,显得凄惋悱恻。哀怨动人,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而梁启超先生却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即使是他的塞上曲也是如此。
  如《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干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边塞的风雪、聒碎乡心的边塞之声及壮观的干帐灯火,几个意象构成的壮阔场景,显得无比凄清与悲壮,正如严迪昌《清词史》所评:“夜深干帐灯是壮丽的,但干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的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这说明在表面的“千古壮观”之外,还蕴含他的深层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往往难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对作文“评改”也比较迷茫,作文升格效果不明显。《依“点”评改出华章》就是想教会学生查找自己作文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的“梯子”,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课后教师要从教师领导力的角度思考本节课的得失,笔者认为,在训练目标下,“学情”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的领导力要以课前、课中的“学情”为基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依“学情”而定,因“学情”施教才能让课堂效
【摘?摇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中学生都视之为畏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苏东坡几首通俗易懂的随性诗的简析,使习作者明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口”的活动,从而激励习作者树立信心,留心生活,勤思勤写,化难为易,快乐练笔,快乐提高。  【关键词】作文 技巧 循序渐进 快乐 亦话亦诗     《宰相刘罗锅》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皇上与诸臣花园游逛,面对落花,皇上随口吟道:“一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而言,这个“米”指的是作文素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素材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材料单薄,没有力度;热点素材,千人一例等。当然,积累素材有多种途径。但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任务重,时间紧,面对高考,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想,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从中挖掘作文素材。  在复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有很关键的一步——回归课本。文言课文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作文素材。本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更在于它的意蕴丰厚、精简用省,像《岳阳楼记》中的“静影沉璧”,像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的命名,真是言简意赅,寥寥几个字就能让人遐想无尽、境界全出。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录了谈歌的短篇小说《绝品》,其中的神态描写就是这样。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谓神态是专指人的脸部表情,描写时要使用表示面部表情、神色态度的词语,
摘 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鼓励阅读者不放弃,不懈地读。可“读书百遍”却最终“其义不见”的也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机械简单地对待此名言,读书主体需求与积极性没有激活,读懂条件不具备,阅读时应付消极。“其义自见”是“读书百遍”的成果,包含有文本领悟中自主语言建构,也包含阅读过程经历体验的方法、策略及品性上的生成。“读书百遍”中生成自主认识,生成意志品性,提升语文素养。应构建真实阅读情境,激发阅读主
摘 要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易安体”的语言形式是汉语汉字魅力的极致表现,尤其是开头的14个叠词的运用。以词中叠字的运用为契机,笔者将《声声慢》一词的单篇学习上升为《李清照词集》的整本书阅读,以探究“易安体”语言的美学风格为学习项目,进行赏析、仿写,让学生获取对语言的直觉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领略诗词语言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
《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曹禺曾说过:“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的确如此,《雷雨》剧中存在着诸多的戏剧巧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周萍与四凤之间血缘关系的巧合;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父子关系;周冲与周萍两兄弟都喜欢上四凤;蘩漪与周萍之间的不伦关系……还有局部的小巧合:例如时间点上的巧合、人物年龄上的巧合等等,这些巧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群文阅读课在各级各类课堂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应是江苏省无锡天一中学唐缨老师的一节小说群文阅读课。   唐老师这节“小说细节技巧群文阅读”课,其课堂流程如下:(1)由小说理解的金字塔结构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与重点:掌握短篇小说细节的艺术表达
安排学生训练了这样一篇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家园,可以是个体小家庭,也可以是社会大家庭,更可以是精神的世界。家园充满着喜怒哀乐,演绎着悲欢离合,陶冶着人的精神和灵魂。  从学生完成的作文来看,存在着选材雷同、理解泛化的普遍不足,很多学生选择的是“感受家的温暖”这一立意,“乡村老家”“小家庭的悲欢离合”这类题材的撞车现象就比较严重,很难脱颖
我校是安徽省第二批翻转课堂项目研究示范校,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启动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语文组学习了智慧课堂领域国内的研究成果,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理论结合实践,经过反复修正,摸索出基于智慧课堂的阅读教学“三步九环节”的教学模式,其中“三步”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九环节”指课前三个环节:推送预习资料(课件、微课、预学案等)、学情反馈、设计教学方案;课中五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