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更在于它的意蕴丰厚、精简用省,像《岳阳楼记》中的“静影沉璧”,像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的命名,真是言简意赅,寥寥几个字就能让人遐想无尽、境界全出。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录了谈歌的短篇小说《绝品》,其中的神态描写就是这样。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谓神态是专指人的脸部表情,描写时要使用表示面部表情、神色态度的词语,这种刻画^物的方法就叫做神态描写。好的神态描写不仅可以突显人物的个性,使^物形象栩栩如生,还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绝品》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三位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以自觉维系中华文化为己任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上的细腻传神、简捷到位、精准贴切,读来让人回肠荡气,影响深远……
常先生和刘三爷关系甚笃,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刘三爷一概买进,且从不砍价。一天常先生说话前“左右看看”,可见常先生谨慎万分,这次给他推荐好画不同寻常。而三爷是保定的富户,常先生推荐的东西他也向来不还价,可是从“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的描写来看,不是吝啬之人的三爷,都“口软”了,足见这“三千大洋”的价码之高。所以,三爷回到家让妻子马氏准备钱的时候,“马氏听得呆了”,这一反应就是意料之中了,她也无法接受这么大价钱的宝贝。这目瞪口呆的样子就为“绝品”做好了蓄势,同时有力地为下文鉴定画的真伪和常先生的牺牲做好了铺垫,大大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后来常先生失踪,店被抄。人说常先生是江洋大盗,犯了重案时,“三爷听过,无动于衷”。好个“无动于衷”!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信,多年的交情,三爷当然信得过常先生,中国人的诚信与道义,已深深根植于这些有骨气的硬汉身上。
一天夜半常先生突然来访,已经找人鉴定过“绝品”为揭品不值錢的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马氏在文章里是个有力的陪衬人物,她的反应也是人之常情,而此时“常先生一愣”,这“一愣”可大有文章,转瞬间,常先生的心理不难揣测:嗯?她怎么这么说?我怎么能看走眼?哦……马氏乃平庸之辈,她当然不懂画的真伪及价值,她也无需懂,这样也许正能保全这幅画。只要刘三爷信任、懂得就够了。所以“旋即大笑起来”,爽朗中豪放尽显。而此时的三爷岂容马氏如此轻薄朋友,拿出了中国传统男人的威严,“怒瞪了马氏一眼”,马氏再怎么喋喋不休,在当家的丈夫面前还得乖乖退却。临告别前常先生“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我想,此时的常先生即将赴死,百感交集中,有对三爷情义的不舍,有对国宝的重托,都汇集在这两个字上了……无需多言,一种神态,胜过千言万语,人物的内心活动却非常立体而丰盈。
后来交代常先生是革命党,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一个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常先生的冲天正气,听见了他震天动地挥之不去的绕梁笑声……
三爷听说,浑身一颤,“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泪就匆匆地淌下来,直打湿了衣襟。”这是无声的泪,这是无言的情。铮铮汉子,不会轻易落泪,这是情深至极。“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干大洋’”。“三爷暴喝一声,直如猛虎一般”。此处的描写,真是入骨入心。“暴”应解释为“突然”,这个平时温文尔雅宽容大度的男人,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很少发火,可此时马氏如此亵渎自己的至交好友,岂能容忍?那个“直如猛虎一般”更是吓得马氏一哆嗦,只得“悄悄退下去了”。这是什么,是宁可失败也不背叛朋友,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放弃对朋友的承诺,是重义轻财,是一诺千金的人间大义。马氏当然不懂,但读者通过神态描写能读出来:常先生和刘三爷两人的情感以信而结,以义而凝。
“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其二十余幅,尽挂在了房中,呆呆地看。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这“呆呆地看”的背后,应是常先生和三爷过往的一幕幕吧,还有对常先生绵绵的思念与无声的敬重。“看久了,就含了泪”,那泪应该是不能自已的,由心底只有常先生能探知的深处流淌出来的吧。三爷与常先生的恩义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爷家道中落,无米下锅,马氏将字画卖与了王商人。三爷听说去赎回字画的时候,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王商人听得“呆了”。王商人是个见过世面的收藏家,听到二人的故事与交情的时候,也未免动容,“愣愣地点点头”,这“愣愣地”一方面说明王商人还沉浸在传奇的故事当中,也表现出他的矛盾与不舍。王商人的神态恰恰是对常、刘二人义薄云天极好的陪衬与烘托。尤其是当刘三爷听说他高价买进的字画是揭了三层倒装置了的绝品,并信守常先生的承诺“悉心藏之”,将绝品送与信守“饿死不卖收藏”的王商人的时候,王商人“惊了脸”怎能不惊啊?想必读者也惊了吧,一个普普通通的刘三爷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大义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牺牲个人利益,大有舍生取义之雄壮与义无反顾。此时,整个故事,就在这看似平淡,实则颇为匠心的神态描写中,收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功效。
当然,作为谈歌的代表作品,本文的成功之处太多太多,我仅就神态描写来管窥全豹。作品中的人物在各种神态下鲜活丰润起来,有那么多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真是于无声处见真情。读罢,那放大的道与义,那千古传承的浩然正气,那充斥在脑海中的人间正道,永不泯灭。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谓神态是专指人的脸部表情,描写时要使用表示面部表情、神色态度的词语,这种刻画^物的方法就叫做神态描写。好的神态描写不仅可以突显人物的个性,使^物形象栩栩如生,还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绝品》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三位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以自觉维系中华文化为己任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上的细腻传神、简捷到位、精准贴切,读来让人回肠荡气,影响深远……
常先生和刘三爷关系甚笃,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刘三爷一概买进,且从不砍价。一天常先生说话前“左右看看”,可见常先生谨慎万分,这次给他推荐好画不同寻常。而三爷是保定的富户,常先生推荐的东西他也向来不还价,可是从“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的描写来看,不是吝啬之人的三爷,都“口软”了,足见这“三千大洋”的价码之高。所以,三爷回到家让妻子马氏准备钱的时候,“马氏听得呆了”,这一反应就是意料之中了,她也无法接受这么大价钱的宝贝。这目瞪口呆的样子就为“绝品”做好了蓄势,同时有力地为下文鉴定画的真伪和常先生的牺牲做好了铺垫,大大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后来常先生失踪,店被抄。人说常先生是江洋大盗,犯了重案时,“三爷听过,无动于衷”。好个“无动于衷”!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信,多年的交情,三爷当然信得过常先生,中国人的诚信与道义,已深深根植于这些有骨气的硬汉身上。
一天夜半常先生突然来访,已经找人鉴定过“绝品”为揭品不值錢的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马氏在文章里是个有力的陪衬人物,她的反应也是人之常情,而此时“常先生一愣”,这“一愣”可大有文章,转瞬间,常先生的心理不难揣测:嗯?她怎么这么说?我怎么能看走眼?哦……马氏乃平庸之辈,她当然不懂画的真伪及价值,她也无需懂,这样也许正能保全这幅画。只要刘三爷信任、懂得就够了。所以“旋即大笑起来”,爽朗中豪放尽显。而此时的三爷岂容马氏如此轻薄朋友,拿出了中国传统男人的威严,“怒瞪了马氏一眼”,马氏再怎么喋喋不休,在当家的丈夫面前还得乖乖退却。临告别前常先生“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我想,此时的常先生即将赴死,百感交集中,有对三爷情义的不舍,有对国宝的重托,都汇集在这两个字上了……无需多言,一种神态,胜过千言万语,人物的内心活动却非常立体而丰盈。
后来交代常先生是革命党,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一个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常先生的冲天正气,听见了他震天动地挥之不去的绕梁笑声……
三爷听说,浑身一颤,“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泪就匆匆地淌下来,直打湿了衣襟。”这是无声的泪,这是无言的情。铮铮汉子,不会轻易落泪,这是情深至极。“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干大洋’”。“三爷暴喝一声,直如猛虎一般”。此处的描写,真是入骨入心。“暴”应解释为“突然”,这个平时温文尔雅宽容大度的男人,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很少发火,可此时马氏如此亵渎自己的至交好友,岂能容忍?那个“直如猛虎一般”更是吓得马氏一哆嗦,只得“悄悄退下去了”。这是什么,是宁可失败也不背叛朋友,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放弃对朋友的承诺,是重义轻财,是一诺千金的人间大义。马氏当然不懂,但读者通过神态描写能读出来:常先生和刘三爷两人的情感以信而结,以义而凝。
“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其二十余幅,尽挂在了房中,呆呆地看。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这“呆呆地看”的背后,应是常先生和三爷过往的一幕幕吧,还有对常先生绵绵的思念与无声的敬重。“看久了,就含了泪”,那泪应该是不能自已的,由心底只有常先生能探知的深处流淌出来的吧。三爷与常先生的恩义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爷家道中落,无米下锅,马氏将字画卖与了王商人。三爷听说去赎回字画的时候,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王商人听得“呆了”。王商人是个见过世面的收藏家,听到二人的故事与交情的时候,也未免动容,“愣愣地点点头”,这“愣愣地”一方面说明王商人还沉浸在传奇的故事当中,也表现出他的矛盾与不舍。王商人的神态恰恰是对常、刘二人义薄云天极好的陪衬与烘托。尤其是当刘三爷听说他高价买进的字画是揭了三层倒装置了的绝品,并信守常先生的承诺“悉心藏之”,将绝品送与信守“饿死不卖收藏”的王商人的时候,王商人“惊了脸”怎能不惊啊?想必读者也惊了吧,一个普普通通的刘三爷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大义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牺牲个人利益,大有舍生取义之雄壮与义无反顾。此时,整个故事,就在这看似平淡,实则颇为匠心的神态描写中,收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功效。
当然,作为谈歌的代表作品,本文的成功之处太多太多,我仅就神态描写来管窥全豹。作品中的人物在各种神态下鲜活丰润起来,有那么多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真是于无声处见真情。读罢,那放大的道与义,那千古传承的浩然正气,那充斥在脑海中的人间正道,永不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