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群文阅读:为师者急需“五变”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群文阅读课在各级各类课堂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应是江苏省无锡天一中学唐缨老师的一节小说群文阅读课。
   唐老师这节“小说细节技巧群文阅读”课,其课堂流程如下:(1)由小说理解的金字塔结构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与重点:掌握短篇小说细节的艺术表达。(2)研习丙组契诃夫的《哀伤》原文和改文,比较其优劣,体会原文中人物碎碎念式的语言细节描写对小说表达的作用。(3)研习甲组四篇小说《剃刀侠》《六指猴》《万卡》《舟人传》中关键细节的运用,总结得出认识:传统细节技巧类型的运用类型为一个关键细节的使用。(4)研习乙组四篇小说《邮差先生》《乌米》《峡谷》《孔乙己》的细节表达,通过对《孔乙己》的一连串细节描写赏析,由此辐射到其他三篇小说形成共识:非传统小说细节技巧表现为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完成小说的主题表达。(5)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丁组三篇小说《祝福》《永远的蝴蝶》《黑色模拟》,完成相关的思考题。
   这节课让我对语文老师面对新课标下的群文阅读要做的转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现将笔者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变高高在上的教学者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传统的单篇教学,老师只要研透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就是文本解读上的权威,而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以语文学习活动为载体达成课堂学习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基层学习生态系统。那么,作为这一共同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就应切实做好自身学习工作。
   唐缨老师的这节“小说群文阅读”课的选文共四组十三篇,从选文来源看包含了中外短篇小说与文言小短文,从选文文字数量看,有契诃夫3600字的《哀伤》原文,还有不足千字的小短文。唐老师首先将这十三篇文章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遴选出来,又将这十三篇短篇小说按其内容分为四组,最终共同指向小说的细节表达对小说主题的表达作用这一议题,其中,我们不能不赞叹唐老师深厚的语文人的阅读功底与独具匠心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所以,新课标下,语文老师应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率先躬行阅读,潜心研究,以自己深厚的人文素养去真实引领学生素养的提升,以自己前瞻性的真阅读深阅读去引领学生的真阅读真思考。
   二、变“教教材”为“组文本”,增强组元文本能力
   群文阅读是依据关注点的变化而自由链接文本的开放阅读。而文本组元能力应是语文老师在新课标下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之枢。
   唐老师这节课的议题明确为“短篇小说的细节表达方式”,通过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阅读比较,指向本节课的议题“短篇小说的细节表达技巧”,这样的议题思维深度更高,开放性更强,知识系统性更强。其实,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还可以变更为读写结合的议题,如甲组四篇文本立足一个关键细节,但每一个细节所处位置又不尽相同,但都较好地表现了主题,老师可以将议题变更为:抓住核心细节,完成主题表达。为了更好地指向这一议题,老师还可以增加一篇江苏2014年高考范文《红头绳》,直接将读写对接。
   灵活的组元文本,使教学的前瞻性、多元性、开放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一转型,必将成为中学语文界未来的主旋律。
   三、变单向输入为共同参与,老师转变角色,将课堂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
   群文阅读课的知识习得应该是学生通过比较文本发现,而不再是从老师处获得。那么老师就应该将阅读的时间、发现的主体都交还给学生,所以群文阅读课应是动静相宜的,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
   反观唐缨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以为尚有不足之处。为了引领学生思维有序推进,我们看到唐老师对组元好的文本在课堂操作中做了二次调整,先从丙组文本入手,然后切入甲组文本,甲组文本推进中顺序也有所調整,其课堂操作依循从简单处典型处入手的思维发展规律,但就其课堂操作来看,却存在着群文阅读课的硬伤,那就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引领,甚至是直接告知,学生被动地接受本应该是由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思考习得的共识。课上,很多学生启而不发;课后,我悄悄询问身边的一个男生:这节课你听懂了吗?男生讪讪一笑:我们的水平还不够。
   新课标下的课堂不应是老师教的精彩,老师应着力于学生学的精彩,当然,学生学的精彩不是老师不讲,而是一切以学生有序高效学习为前提,而不是老师为推动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切施教活动。
   四、变多重目标为任务唯一,打破一节课的壁垒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目标唯一,而此目标通常从大处设计,小处入手,秉持着“一课一得”的理念,以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惑。而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未必只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唐缨老师的这节课预设的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为了把议题所指向的内容系统完整地呈现,唐老师遴选了13篇文章,课内师生共同研读十篇文章。但十篇文章对一节课来说,容量还是大了,仅靠课前的快速浏览,与群文阅读提倡的安静深入的阅读相悖,教学效果也由此受影响了。其实,如果唐老师把这节课的议题放到两节课中去解决,或者放在两节连排的大课中一气呵成,突破一节课的壁垒,也许学生会少很多茫然,对议题所指也能豁然开朗。
   五、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统筹安排议题
   唐老师这节课的群文组元,固然与其个人素养密不可分,但我想一定离不开备课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难免有误区与不足,群文阅读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跨学校跨学科的合作。
   高中三年,每一学期分别安排哪些与教材配套的有价值的学生可能存在障碍的群文阅读议题,安排哪些打通教材壁垒、沟通教材内外的群文阅读议题,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眼界,提升阅读素养,安排哪些由一篇走向一类文本,由一类文本走向一本书,乃至一群书的群文阅读定位,将群文阅读科学有序地渗透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之与教材更好地结合互补,发挥其丰富开拓的功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为使群文阅读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焕发蓬勃的生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实现以上所述的五大转变。
  ★作者通联:江苏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新淮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博雅1 1高效课堂”是阜南一中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和河北衡水中学“三转五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校情和学情,探索出的一条独树一帜的“教学模式”。“博雅1 1高效课堂”围绕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核心,以抓好备课、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诸多著名教育家都曾多次强调,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博雅1
教《赤壁赋》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苏轼的“取舍哲学”。我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突围”说起。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认为,苏轼突围了一大波“文化群小”的围攻。当然,这些“文化群小”中,也包括“文化群大”沈括。对此,我不完全赞同。苏轼真正突围的是政治和自己。《赤壁赋》即是明证。在一次次“突围”中,苏轼构建了自己的“取舍哲学”思想。  “达济天下”是封建知识分子的精神“十字架”,也是他们甜蜜
语文阅读教学要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关照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篇章语境,背景语境和单元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让教学贴近学情,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笔者前段时间在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学习活动期间,成功开设公开课《咏雪》。在研读文本做教学设计时,笔者数易其稿,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  《咏
摘 要 学生往往难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对作文“评改”也比较迷茫,作文升格效果不明显。《依“点”评改出华章》就是想教会学生查找自己作文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的“梯子”,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课后教师要从教师领导力的角度思考本节课的得失,笔者认为,在训练目标下,“学情”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的领导力要以课前、课中的“学情”为基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依“学情”而定,因“学情”施教才能让课堂效
【摘?摇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中学生都视之为畏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苏东坡几首通俗易懂的随性诗的简析,使习作者明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口”的活动,从而激励习作者树立信心,留心生活,勤思勤写,化难为易,快乐练笔,快乐提高。  【关键词】作文 技巧 循序渐进 快乐 亦话亦诗     《宰相刘罗锅》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皇上与诸臣花园游逛,面对落花,皇上随口吟道:“一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而言,这个“米”指的是作文素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素材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材料单薄,没有力度;热点素材,千人一例等。当然,积累素材有多种途径。但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任务重,时间紧,面对高考,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想,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从中挖掘作文素材。  在复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有很关键的一步——回归课本。文言课文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作文素材。本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更在于它的意蕴丰厚、精简用省,像《岳阳楼记》中的“静影沉璧”,像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的命名,真是言简意赅,寥寥几个字就能让人遐想无尽、境界全出。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录了谈歌的短篇小说《绝品》,其中的神态描写就是这样。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谓神态是专指人的脸部表情,描写时要使用表示面部表情、神色态度的词语,
摘 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鼓励阅读者不放弃,不懈地读。可“读书百遍”却最终“其义不见”的也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机械简单地对待此名言,读书主体需求与积极性没有激活,读懂条件不具备,阅读时应付消极。“其义自见”是“读书百遍”的成果,包含有文本领悟中自主语言建构,也包含阅读过程经历体验的方法、策略及品性上的生成。“读书百遍”中生成自主认识,生成意志品性,提升语文素养。应构建真实阅读情境,激发阅读主
摘 要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易安体”的语言形式是汉语汉字魅力的极致表现,尤其是开头的14个叠词的运用。以词中叠字的运用为契机,笔者将《声声慢》一词的单篇学习上升为《李清照词集》的整本书阅读,以探究“易安体”语言的美学风格为学习项目,进行赏析、仿写,让学生获取对语言的直觉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领略诗词语言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
《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曹禺曾说过:“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的确如此,《雷雨》剧中存在着诸多的戏剧巧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周萍与四凤之间血缘关系的巧合;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父子关系;周冲与周萍两兄弟都喜欢上四凤;蘩漪与周萍之间的不伦关系……还有局部的小巧合:例如时间点上的巧合、人物年龄上的巧合等等,这些巧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