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虚构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衍生品。进入20世纪中下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已经逐渐难以引领社会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之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便产生。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中,语言技巧的特色是十分引人瞩目的。常见的手法有矛盾、排列、不连贯、随意、隐喻等,而尤其在塑造真实与虚构内容之间,后现代小说的语言手法时十分巧妙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语言技巧;真实;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小说可以说是我们日常中最常见到的文学类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二战,二战后在西方社会中广泛流行的文学思潮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学达到了高潮。其实无论从创作技巧还是在文本的思想表达上,我们都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延续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思想曾经没有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区分开来,但实际上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已经超过传统意义的现代主义所包含的概念,因此今天我们已经把后现代主义文学看做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表现方式,其在文学创作手法以及语言架构、思想表达等多方面都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般特征,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那多变的语言创作模式,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令人着迷。
  一、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界定
  对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界定,首先需要明确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有很多争论。但从文学界的研究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中的流行思潮,是现代主义的延续,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到八十年代前后传入欧洲,八十年代末期后已经逐步蔓延到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运动。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基本为不确定性、反讽、零散、无规律等。广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指的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小说类,但从狭义的研究来看,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范畴并没有这么宽广,并不是所有受到后现代主义潮流影响的小说都属于后现代主义小说。
  在我国学者看来,后现代主义小说是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极端形式主义是其基本特征,其中元小说的创作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是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其对小说形势技巧的执著,以及对文字的推敲塑造成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最鲜明的特征,文字仿佛成为一种游戏在作家们的笔尖游走。
  二、真实与虚构之间——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语言游戏
  文字游戏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们最常用的手法,在大部分人看来,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的延续,二者存在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现代主义注重“自我”,而后现代主义则注重“语言文字”。而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后现代主义发出呼声,例如在小说《无名无姓的人》中,作者为法国人贝克特,贝克特在文中写到“所有一些归结一起都是词语的问题”,明确表明后现代主义对语言文字的重视。更详细的分析看来,在现代主义思潮中,创作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作品的探讨对象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都集中在精神认识的层面。而在后现代主义中,则注重语言为中心,关注语言的表述和语言游戏的过程。
  后现代小说的语言游戏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合理运用,作家们往往热衷于发现不同的语言艺术,通过自己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方式来出一个个独特的语言体系。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中,真实与虚幻总是交织在一起,如果读者一不留心甚至会对故事的情节产生误解。小说家们的创作并不是为了表现出社会现实,也不是要表现自己独特的感情世界或是揭露内心深处的秘密,他们只是要单纯的通过文字语言来创制造一个“语言世界”,因而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大部分作品都在淡化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基于这一理论,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其所要表达的重点就在于现实的虚假性,现实只不过是通过语言来虚构成的假象,因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在这一层面中,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元小说又是其中的代表。
  元小说有时也称之为反小说,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为戏仿或者讽仿。在元小说中,作家们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本身进行反思和解构,颠覆原有的叙述方式,从小说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小说表达方式,认为传统的叙事手法不仅仅是无效的,而且是虚假的。在这些元小说作家们眼中看来,现实是通过语言而塑造出来的,但由于语言本身就具有虚幻性,因此现实也就是虚幻的。在他们看来,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创作方式就是虚幻现实的创造者之一,虚构出的虚假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本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就是虚假的,而由此这种小说也就会把读者引入的双重的虚幻之中,即虚幻的语言和虚幻语言构造出的虚幻世界。因此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们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去揭露这一事实,把现实中的虚假和作品中所创作出的虚假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区分真实与虚幻,去真正的认识语言与现实世界。元小说再戏仿的过程中,把小说家创作的“自我操控”过程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揭发真实和虚幻的迷雾。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真实和虚构的问题一直是其努力想要表达的,作家们通过而小说所要告诉读者的就是真实和虚幻其实是一体的,世界的原型也是虚构出来的。在这样一种理念灌输中,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真实指的只是用来描写的语言文字,而作家们也乐此不疲的通过文字游戏来引导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
  参考文献:
  [1]胡全生.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混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0).
  [2]颜研.历史元小说《已知的世界》中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2014年(12).
  [3]罗志红,杨镇源.迷雾中的灯塔——论后现代语境下文学译介的“纯粹性”意识[J].2016年(01).
其他文献
岩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最近,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大量一万多年前的岩画,这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料。  Thousands of rock art pictures about huge Ice Age creatures have been revealed by researchers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The paintings were
摘 要:苏童历来是一位营造意象的好手,解读苏童作品中的核心意象无疑是阐释其作品的关键。“绳索”是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中反复呈现且寓意深刻的意象。它的直接对照是“捆绑”。“绳索“象征着对自由的束缚,代表正义的权威。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绳索;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3  王德威在他那篇《苏童论》的开首就強
摘 要:岭南园林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儒家文化,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其品题中,蕴含古代文人培养理想人格的修身之道,表现为园主人的品性自喻,园主人的读书意趣以及对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也表现了宗族之间的孝悌之情,既有对家族伦理规范的看重,也有对子孙后代的期望;还有对文人文学唱和之趣的描绘,呈现了当时园林中文人相互唱和的盛况。  关键词:岭南园林;品题;儒家文化  作者简介:龙永琼(1994-),女,广东广州
摘 要:苏童在《黄雀记》中以“黄雀在后”的隐喻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用“丢魂”喻指80年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通过“红脸婴儿”表现人本质的生存状态以及探究摆脱荒谬生存境遇的可能性。诸多苦闷、偶然、恐惧与绝望同琐碎的现实纠缠交织,《黄雀记》以一种悠游当下而又超越现实的姿态昂扬。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精神困境;纠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儒家所倡的道统,是通过《尚书》中“尧、舜、禹”这一帝系建立起来的。而“道统”序列自尧开始的原因正在于从《尚书·尧典》中被一直继承下来的崇德思想。“道统”作为儒家哲学的核心,其意蕴贯穿于六经之中,在孔子倡“仁”的过程中得到整合,从此泽被后世。可谓是“兴于尧,而成于孔,起于德,而立于仁”。在走出疑古时代的今天,《尧典》的意义更当重视。  关键词:《尧典》;道统;德;疑古  [中图分类号]:I2
作者简介:谷传祺(1989.9-),笔名谷潘,2014年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爱好写诗,看小说,听相声。网络写手;著有长篇小说两部,作品发表在《中国诗》、《齐鲁文学》、《青年诗人》等杂志。生长在美丽的玫瑰之乡。自由投稿人。  唐僧四人取得真经后,各自流连与人世间。大圣孙悟空在花果山游荡了数千年后,突然穿越到上帝的伊甸园里得到一个情欲果。此果子乃是一个红色硕大的桃子。奇大无比,飘香四溢
当整个世界都在流行马拉松和长跑,北欧人固执地活在健行和徒步的节奏里。我从未幻想过自己可以在北极圈以北200 公里的荒原完成一段110公里的漫长徒步,但事实上,每个稍有体力储备的办公室白领都能完成这场“极北之地”的穿越,领略瑞典最高峰凯布讷山的容颜,走过低海拔冰川,在萨米人的领地里与“国王之路”同行。  DAY1 Nikkaluokta-KEBNEKAISE 23KM  从斯德哥尔摩飞往基律纳(Ki
摘 要:《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典型叙述和鞭挞二战法西斯残忍杀戮行为的反战题材影片,影片伊始是来自约翰.贝哲曼的名言: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和视觉。接下来影片便用尽一个半小时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理性对人性的残酷博弈。本文主要就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命运等,谈谈影片中所传达出的一种理性与人性之间的交互与博弈。  关键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理性;人性  作者简介:延馼(1
一座公园在一座城市里,在齐齐哈尔这样一座边疆城市、一座工业城市里,如同一首诗中最抒情的句子、一幅画上最鲜亮的色彩。  这座公园叫龙沙公园,它位于市区中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去,无需门票,就像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自己内心,走进情感中最温柔的那片芳草地。  这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就像其他城市的很多公园一样,有湖水和亭台、有树木和花草。但是在齐齐哈尔人眼里,它是特别的、唯一的、最有价值的、最
摘 要: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外貌描写经历了从简单到形象的过程。《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虽然存在着套语和标签式描写,但基本和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人物外貌描写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人物的相貌和其内质是存在一定映射关系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以形传神;审美思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