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简化理论教学难点的实践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演示教学难点,使抽象的理论课成为易学好懂的课程。方法:纳入沈阳体育学院2008—2012级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和民族传统体育学院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每学期随机抽取1~4个班进行试验,实验组采用动态情境教学;对照组用注入式教学法。实验前、后对两组同学进行考核。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动态情境教学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考核验证:第2次考核对照组成绩提高5.32%;实验组成绩提高28.72%,80%以上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结论:动态情境教学有可重复性,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教学难点;动态情境教学;运动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42-03
《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医学、体育和师范类院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学对象普遍感到课程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此外,学生课堂疲劳使许多学生不与教师合作,敷衍老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准确适度地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应用于实践当中,达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师生活动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是目前教学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根据教学对象特点,选取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并创设动态情境教学思路,为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意识[1],通过本实验调查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2008—2011级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和民族传统体育学院学生,每学期,根据开课计划,在上课班级中选取1~4个班进行实验。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上《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课;其他学院学生上《运动生理学》课。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访谈、走访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系、辽宁师范大学体育系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思路、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问卷等方面提出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设计运动生理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1560份,回收1560份,回收率100%。新学期在原有问卷基础上补充学习观念、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
2.实验法:《运动生理学》教材选用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生理学》教材选用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3]。运动健康与康复专业《生理学》教材选用王瑞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的[4],实验组与对照的教学由同一名教师担任。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理论测试,每学期随机抽取1~4个班为实验组运用动态情境教学法;其余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其他教学手段相同。实验前、后对2个组的同学使用同样试题进行考核。数据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X±s表示。
二、情境教学方法
(一)动态情境教学过程
动态情境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环境利用身体动作、教具或口头表述,以表演的形式演示课程内容。动态情境教学首先了解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掌握所学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多媒体、板书、讲解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关思考问题,重点讲解理论机制和过程,要求学生记下问题和名词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相关因素;学生可以进行讨论、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同学复述机制和过程,期间指定学生或学生主动扮演“名词”,按理论机制发生过程逐个“名词”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不断纠正错误、及时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鼓励学生多给教师提专项训练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参与学习
为了真正达到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的目的[6],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学生运动专项和人体生理学特点制定考核的问题,要求用实际案例加以解释,此时70%学生听懂,但不能全部掌握和准确表达所学知识。接下来进行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情境教学活动: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的处理方法,教师画出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回心血量等因素之间关系简图或人体循环示意图,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心脏、血液、血管等组织,依照《生理学》的原理依次接力发言,或由教师点名做诱导式发言,学生可以自主或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回答问题并解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等生理学机制。
(三)学生在动态情境中掌握名词
文中提到的“组织”、“器官”、“物质”等均为学生演示的角色。学习《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中“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等内容。教师展示血液循环连接各组织器官的简图,学生分组确定角色“O2”到“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与“Hb”结合(“O2”与“Hb”牵手)成“HbO2”,“HbO2”运输到“肌肉组织”释放“O2”(“O2”与“Hb”分手)供给“肌肉组织”收缩,同时生成并释放“CO2”进入“血液”,最后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每一个角色的名称,不能空位,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四)学生在动态情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每个学科课程都有独特逻辑性和条理性,但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接触少,即使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处理好教学内容,还免不了学生感到课程难学、学习枯燥乏味。我们对特别抽象的机制问题也采取了动态情境情境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肌肉收缩机制”等内容时,找出几名同学分别扮演“肌凝蛋白”、“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肌膜”和“Ca 2”,教师扮演“兴奋的信息”传递到“肌膜”,“肌膜”将兴奋信息经终池传递给“Ca 2”,“Ca 2”靠近“肌钙蛋白”并与之结合,引出“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结合产生收缩的过程[6]。这种合作演示生理学机制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类似的知识点,使同学们产生许多联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 (五)在动态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了“3个能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以“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运动中机体的三个能源系统是如何供能的”为题目进行动态情境学习。同学们首先分出3个组,分别代表磷酸元系统、酵解能系统、氧化能系统。然后由各组组长指定或大家选出角色:分别演示“ATP”、“CP”、“肌糖原”、“脂肪”、“蛋白质”、“乳酸”、“短跑运动员”、“中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10秒”、“2~3分钟”、“1~2小时”等。教师提出某一个系统的功能特点,相关的“名词”便组织到一起,例如:题目“酵解能系统的特点?”出来后,“肌糖原”、“乳酸”、“中长跑运动员”、“2~3分钟”站起来,同时大家互相补充说明该系统供能特点。
三、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1、2组考查成绩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成绩考查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动态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应用得较好。其主要因素是学生增强了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意识[5]。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对动态情境教学非常感兴趣,部分同学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这一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师生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经验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能够在动态情境学习活动中学习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师生的情境合作中体会到课程的乐趣。实验组多名学生参加生理教研室课题小组活动。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如何准备教学、怎样进行教学的体验。它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1]。成都体育学院的改革与创新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8]。
(二)动态情境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由于运动生理学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一些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动态情境教学中更加注重直观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人体各个系统特点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尽快地由形态性学习进入功能性学科的学习方法,适应高等院校的学习生活,也促使教师探求动态情境教学的新方法。从实验前、后考查成绩比较看,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动态情境教学方法适合体育院校学生学习需要,是帮助同学们复习教学难点的一种具有可重复性,便于操作的方法。
(三)动态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组正确回答应用题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能仅仅讲解研究发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研究发现问题过程中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判断能力,由学生演示组织器官、做生理反应的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回味演示过程中感受课程和自然规律的乐趣。同学们表示运动生理学动态情境教学在帮助他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设计和论文撰写中起到很大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必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动态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验组按时正确完成实验数据分析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动态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关联,融会贯通。实验结果反映,在讲完运动生理学基本内容之后,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对照组的同学们依照教材内容比较圆满地回答问题;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的专项技术动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经过几次表演式教学,学生已开始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不能片面、孤立,而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与运动实际紧密结合。
(五)动态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组比较准确、按时地完成作业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各班学生多数能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学习,但是,部分学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或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质疑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以致学习效果不好,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10]。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从学生的长处着手,发挥学生们具有的丰富的运动经验[1]。
四、结论与建议
动态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师生合作,提高教学效果。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具有真实性、适应性。强调教学与个人生活实践间的密切联系。以应用知识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是帮助同学们复习教学难点的一种具有可重复性、便于操作的方法。建议小班上课可以根据内容到现场教学,师生一起观摩专业课;动态情境教学也适合生理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肃,赵秋菊.对学科之间配合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53-54.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王瑞元.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郭永峰.生物学新教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徐开春,林松.体育教育系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48-49.
[8]柳伟.高等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6(4):103-106.
[9]李杰凯.运动项目广义进化规律与体育教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4-75.
[10]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1][日]栗山茂久.身体的语言[M].陈信宏,张轩辞,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关键词:教学难点;动态情境教学;运动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42-03
《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医学、体育和师范类院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学对象普遍感到课程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此外,学生课堂疲劳使许多学生不与教师合作,敷衍老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准确适度地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应用于实践当中,达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师生活动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是目前教学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根据教学对象特点,选取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并创设动态情境教学思路,为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意识[1],通过本实验调查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2008—2011级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和民族传统体育学院学生,每学期,根据开课计划,在上课班级中选取1~4个班进行实验。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上《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课;其他学院学生上《运动生理学》课。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访谈、走访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系、辽宁师范大学体育系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思路、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问卷等方面提出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设计运动生理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1560份,回收1560份,回收率100%。新学期在原有问卷基础上补充学习观念、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
2.实验法:《运动生理学》教材选用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生理学》教材选用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3]。运动健康与康复专业《生理学》教材选用王瑞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的[4],实验组与对照的教学由同一名教师担任。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理论测试,每学期随机抽取1~4个班为实验组运用动态情境教学法;其余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其他教学手段相同。实验前、后对2个组的同学使用同样试题进行考核。数据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X±s表示。
二、情境教学方法
(一)动态情境教学过程
动态情境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环境利用身体动作、教具或口头表述,以表演的形式演示课程内容。动态情境教学首先了解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掌握所学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多媒体、板书、讲解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关思考问题,重点讲解理论机制和过程,要求学生记下问题和名词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相关因素;学生可以进行讨论、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同学复述机制和过程,期间指定学生或学生主动扮演“名词”,按理论机制发生过程逐个“名词”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不断纠正错误、及时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鼓励学生多给教师提专项训练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参与学习
为了真正达到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的目的[6],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学生运动专项和人体生理学特点制定考核的问题,要求用实际案例加以解释,此时70%学生听懂,但不能全部掌握和准确表达所学知识。接下来进行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情境教学活动: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的处理方法,教师画出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回心血量等因素之间关系简图或人体循环示意图,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心脏、血液、血管等组织,依照《生理学》的原理依次接力发言,或由教师点名做诱导式发言,学生可以自主或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回答问题并解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等生理学机制。
(三)学生在动态情境中掌握名词
文中提到的“组织”、“器官”、“物质”等均为学生演示的角色。学习《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中“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等内容。教师展示血液循环连接各组织器官的简图,学生分组确定角色“O2”到“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与“Hb”结合(“O2”与“Hb”牵手)成“HbO2”,“HbO2”运输到“肌肉组织”释放“O2”(“O2”与“Hb”分手)供给“肌肉组织”收缩,同时生成并释放“CO2”进入“血液”,最后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每一个角色的名称,不能空位,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四)学生在动态情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每个学科课程都有独特逻辑性和条理性,但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接触少,即使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处理好教学内容,还免不了学生感到课程难学、学习枯燥乏味。我们对特别抽象的机制问题也采取了动态情境情境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肌肉收缩机制”等内容时,找出几名同学分别扮演“肌凝蛋白”、“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肌膜”和“Ca 2”,教师扮演“兴奋的信息”传递到“肌膜”,“肌膜”将兴奋信息经终池传递给“Ca 2”,“Ca 2”靠近“肌钙蛋白”并与之结合,引出“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结合产生收缩的过程[6]。这种合作演示生理学机制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类似的知识点,使同学们产生许多联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 (五)在动态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了“3个能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以“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运动中机体的三个能源系统是如何供能的”为题目进行动态情境学习。同学们首先分出3个组,分别代表磷酸元系统、酵解能系统、氧化能系统。然后由各组组长指定或大家选出角色:分别演示“ATP”、“CP”、“肌糖原”、“脂肪”、“蛋白质”、“乳酸”、“短跑运动员”、“中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10秒”、“2~3分钟”、“1~2小时”等。教师提出某一个系统的功能特点,相关的“名词”便组织到一起,例如:题目“酵解能系统的特点?”出来后,“肌糖原”、“乳酸”、“中长跑运动员”、“2~3分钟”站起来,同时大家互相补充说明该系统供能特点。
三、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1、2组考查成绩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成绩考查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动态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应用得较好。其主要因素是学生增强了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意识[5]。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对动态情境教学非常感兴趣,部分同学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这一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师生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经验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能够在动态情境学习活动中学习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师生的情境合作中体会到课程的乐趣。实验组多名学生参加生理教研室课题小组活动。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如何准备教学、怎样进行教学的体验。它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1]。成都体育学院的改革与创新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8]。
(二)动态情境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由于运动生理学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一些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动态情境教学中更加注重直观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人体各个系统特点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尽快地由形态性学习进入功能性学科的学习方法,适应高等院校的学习生活,也促使教师探求动态情境教学的新方法。从实验前、后考查成绩比较看,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动态情境教学方法适合体育院校学生学习需要,是帮助同学们复习教学难点的一种具有可重复性,便于操作的方法。
(三)动态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组正确回答应用题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能仅仅讲解研究发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研究发现问题过程中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判断能力,由学生演示组织器官、做生理反应的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回味演示过程中感受课程和自然规律的乐趣。同学们表示运动生理学动态情境教学在帮助他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设计和论文撰写中起到很大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必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动态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验组按时正确完成实验数据分析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动态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关联,融会贯通。实验结果反映,在讲完运动生理学基本内容之后,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对照组的同学们依照教材内容比较圆满地回答问题;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的专项技术动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经过几次表演式教学,学生已开始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不能片面、孤立,而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与运动实际紧密结合。
(五)动态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组比较准确、按时地完成作业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各班学生多数能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学习,但是,部分学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或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质疑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以致学习效果不好,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10]。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从学生的长处着手,发挥学生们具有的丰富的运动经验[1]。
四、结论与建议
动态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师生合作,提高教学效果。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具有真实性、适应性。强调教学与个人生活实践间的密切联系。以应用知识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是帮助同学们复习教学难点的一种具有可重复性、便于操作的方法。建议小班上课可以根据内容到现场教学,师生一起观摩专业课;动态情境教学也适合生理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肃,赵秋菊.对学科之间配合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53-54.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王瑞元.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郭永峰.生物学新教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徐开春,林松.体育教育系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48-49.
[8]柳伟.高等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6(4):103-106.
[9]李杰凯.运动项目广义进化规律与体育教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4-75.
[10]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1][日]栗山茂久.身体的语言[M].陈信宏,张轩辞,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