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感悟须在“情”与“境”中走几个来回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x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文本的知音。在解读文本时,要“入境”、“入情”,这样才能品味语言的精妙,触摸作者流淌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也才能挖掘文本的潜在空间,平等地参与文本意义生成过程。
  关键词:入境;入情;感悟;体验;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92-02
  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课中的感悟语言训练就应该这样:精神上的共通激活了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并将它内化为读者心灵的语言。学生既要走入语言文字中,和文本对话,知其言、析其论,还要将自己融入到文本之中和作者的情融为一体。语言应该“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这些文字从学生的感悟中获得了生命和情感,它们便从有限的天地走向了无限的境界。
  一、释解感悟中的“入境”与“入情”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要“入境”、“入情”,这样才能品味语言的精妙,触摸作者流淌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也才能挖掘文本的潜在空间。语感同想象紧密联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动学生想象,必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象”,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也就是所谓“入境”。而“入情”不再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解,它依附于主观情感、个性特点等多方面内容在我们思维的空间里纵横交错。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二泉映月》中“坎坷”一词的意思之后,为了进一步感悟它的内涵,教师伴着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深情地描述:“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地叹息……”学生们立刻从字面的理解走进了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与心绪。在感悟语言中,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只有“入境”、“入情”,去感受,去体验,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二、为“入境”、“入情”铺路
  为了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充分感悟文本,教师应做好“铺路”的准备。首先要对教材做一番剪裁,例如,如何寻找切入点、突破口,如何把握精妙处,如何利用文本的情感线索等,这些都要做深入研究。然后还要回到整体中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课堂的基调,从而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课堂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去感受。把握好课堂的基调是为了更有效地“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感悟语言。
  三、语言感悟的体验途径
  (一)“入境始与亲”——走入语言文字,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我们应该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快交流、积极体验的空间。走入了文本,再形象生动地将语言符号还原于生活,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字斟句酌,反复品味。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由此学生们才能获得感性的体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自己正确丰富的理解”。这里反复咀嚼和品味的是文本的精妙处。如指导学生学习《触摸春天》中“流畅”一词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你读得真流畅!所以我们说读得流畅就是……
  生:没有添字漏字……
  师: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安静是怎么走得流畅的?
  生:她没有磕磕绊绊。可以很自如地在花丛中穿梭……
  可见阅读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也就是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文句,比较、替换、琢磨、品味,这是一个“细嚼慢咽”把书读厚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遣词造句是独具匠心的,这样对文字的体验、感悟才能实现。
  2.放飞想象,走入意境。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体就是想象”。所以感悟时要引导学生体物入微,敏锐地捕捉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性的气息,使词句与具体形象相结合,因为这些词汇会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言语。凭借这图画、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切身感受时,能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文本中,仔细体味和揣摩,亲历了阅读实践活动,感悟就越加深刻了。记得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值得我们玩味:
  师:请你们读读这首诗,想一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树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树头花落未成荫”。讲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一位学生说:“……菜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所以还是要画蝴蝶。”又一位学生补充说,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了,才能表现“入”。这种根据诗意在想象中“作画”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學生在感悟文句时,更有了灵性。想象就是这样给文句插上了飞向无限空间的翅膀,从而使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绚丽多彩。
  (二)融情于文——触摸文字的情味,与心灵对话
  创设语境,引导诵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艺术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在高低抑扬的腔调中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通过对精彩文句的反复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情趣,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读”就是一种体验。它把人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的情绪,甚至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藏的心情,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它让文本亲吻着灵魂,让学生个体参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1.缓急结合。教学《长相思》时,教师边板画“山”“水”图,边指导学生朗读“山一程,水一程”,为了让学生能品出军旅路上无奈的感觉,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放慢语速:“看啊,这支队伍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教师的引读潜移默化地牵动了学生的情绪,把他们带进纳兰性德一路前行的征途中去了。随着学生们那一声声缓慢而沉重的“山一程,水一程,水一程,山一程……”,行军的困苦都融进了他们的朗读之中。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军旅之中时,教师突然停下了引读,一声追问:“同学们,回头望望,故乡在哪里?”此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转过了头,“故乡在遥远的地方”。正是这个语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纳兰性德的处境,一急一缓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一唱三叹。一唱三叹是一种回环反复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凭借文本中的情感脉络作为“支架”,在形式上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使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这种律动感很强的反复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教师抓住“真是一个奇迹!”来这样创设语境:
  师:安静是个盲童,却能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
  生:真是一个奇迹!
  师:安静不但能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还会在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地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月季花……
  生:真是一个奇迹!
  师:安静还悄然合拢了一只蝴蝶呢……
  生:真是一个奇迹!
  学生在不断引读中反复读这句话,每一次感悟加深了,安静那坚强的心灵慢慢地和学生们靠近了。
  3.层层推进。《长相思》一课中,“故园”为全词之枢纽。它既是一种生活场景,更是一种精神意象。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想象故园里难忘的是什么,紧接着让学生朗读古往今来的诗人、词人写的那些关于故园的诗句,到最后是“猛地一收”,话锋一转:
  师:是啊,这就是美好的故园!可是现在,帐外却是……
  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学生们的情感在这一波一折之中终于和纳兰性德的心相互碰撞起来,他们真真切切地在感悟和涵咏,并能真切地体悟到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
  4.渐行渐远,留有空白。语境的创设,注意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能把整个课堂全填充满了。“不可言传,只能意会”这是一种跨越思维和言语的“留白”,因为语文是与诗一样含蓄的艺术。《触摸春天》一课中描写美好的春天一段语言优美,颇有文采,教师将这段文字分行来写。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起这段话来,美在何处?这无须再详细解答了,以情激情,留有空白,才能增加感悟的宽度。
  诵读就是这样,要把整个心灵灌注到对象中去,与对象相契合,相拥抱,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三)文若己出——个性化阅读的期待
  感悟语言的关键是让学生尊重文本,进而仰视文本,再从文本中跳出,实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得意”而不“忘筌”,“得意”而不“忘言”。阅读教学就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应注重体验与领悟、探究与发现。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例时,教师如果能紧紧抓住一个“!”,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思索,并联系上下文,说出感叹号在这里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便能在感悟中有所收获。无论是感受到“依依不舍”,还是体会出“深深的感慨”,这些都应该得到老师充分的肯定。
  “入境”、“入情”的感悟体验犹如与心灵对话,当我们阅读时,仿佛是朋友之间的谈话,这种交谈是平等的,是相互启示的。它会从一个话题引发出更多的话题,心灵之光在字里行间、在读者的内心不断地闪现。让我們用体验感悟成就阅读教学吧!
  作者简介:黄慧敏(1978-),女,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观即化学素养,它是科学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改实施以来,课标非常重视能力目标的养成教育,力图实现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高视点、多维度来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原理,同时要求学生能用熟练的化学语言清晰、准确、科学地表达出化学原理。这就要求,在日常课堂实施中必须注重化学观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化学观;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8?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现在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创新学习。  关键词:创新;自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79-02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
摘要:交叉学科的多学科特点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把握多个学科前沿的能力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要求。本文以四川大学“生物高分子及制品”课程为例,对交叉学科的本科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几点思考和体会,包括综合多学科的讲解方式、学生参与、结合实践教学以及考核形式的多样化等,有利于教、学结合并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交叉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交叉学科;本科教学;互动;创新思维;实践认知  中
摘要:以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的2005、2006、2007届体育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问和实习总结等方法对近3年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院教育实习工作整体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
摘要:语文老师不仅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要能够对学生形成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初中生的年纪小,能力、习惯等各方面参差不齐,需要老师从各个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帮助制定一个良好的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学生认知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序;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64-02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摘要:高校课程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目前应努力把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现行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团队精神培育贯彻到高校课程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中。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充分挖掘所授课程的团队合作情景及要求、不失时机地选用一些富有团队训练效果的教学方法、把每次教学与实践都当作是一种团队活动等。  关键词:课程现代化;团队训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践教学正是基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有益探索。本文围绕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实践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69-02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摘要:本文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为例,叙述了公共选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内容、开发技术,阐述了公共选修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公共选修课资源共享、教学过程监督、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资源库;教学过程监督;教学质量评价  中国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25-02  一、公共选修课
摘要:本文以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为例,通过“2 1”、首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茶友天下班的实践,分析了我院实施过程存在的深层的茅盾和问题。同时,作者提出肤浅的建议。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42-03  按照国务院高技能人才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摘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中心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渠道,是教与学最紧密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立效益优先的课堂教学观,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本文在大量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总结出了“前有成竹——中讲艺术——后求扩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