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是一种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文学作品。从古至今,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学样式,凭借上述特点,在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新课标对各年段的儿童诗歌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儿童诗歌教学的经验,尝试对传统讲授模式作了策略性改进,希望能更好地点亮童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领略诗歌学习与创作的魅力与乐趣,让学生的童年增添几许诗意的回忆。
【关键词】儿童诗创作;教学策略
一、护童心,萌诗意
著名儿童诗人金波老师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古有骆宾王七岁吟就《咏鹅》;王勃六岁能文,十四岁写出千古流传的《滕王阁序并诗》。他们都是孩子,看待世界单纯又本真,常常根据自己的直觉来认识事物,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加上纯真的心灵,在大自然中更容易捕捉到能触动心灵的东西,这就是可贵的童心。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也说过:“诗人在写作时,要把他的政治倾向,把它从哲学里得到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都化为直觉的东西,化为童年的天真,否则诗就丧失了淳朴,就无法感人了。”可见,儿童是最具有诗人的潜质的,他们读诗、写诗,都有着比成年人更优越的条件。我们的儿童诗教学也正是基于儿童的这些天性和独特的认知特点,才显得意义重大。
二、激童趣,育诗心
诗歌源于生活。孩子们今儿登山、戏水、捉迷藏;明儿养猫、养狗、养金鱼……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包罗万象,这就是童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这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就是学生自己的诗。如,笔者班的黄海琳和刘敏君,今年三月的一天在上学时,发现校门口两旁的木棉花开了,小同学们争相去捡拾,于是,笔者鼓励她们把自己所见的一幕写下来:
黄海琳的《木棉花》
春/渐渐来临/她/傲然挺立/面对蓝天白云/羞答答的/脸红了/风爷爷来串门/她与叶子妹妹共舞/阳光伯伯来做客/她抬起头笑了/她的枝干粗壮挺直/像英雄/在别的花争妍斗艳时/她选择落下/小朋友小心地把她捧在手心/瞧/笑得多甜啊
刘敏君的《木棉,木棉》
木棉,木棉/大地轻轻地呼唤着/木棉花在大地的呼声中苏醒了/慢慢地伸展开手脚/露出来了它的小脑袋/可爱极了/木棉,木棉/枝干爸爸低声催促着/快长大,快长大/木棉花动了动身体/长大啦,长大啦/木棉,木棉/快!快!快!/我要抱你回家/小朋友抬头望着它/愿它快点落下
两首诗写的都是木棉花,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可前者的关注点是在木棉花落下后,捡到花儿的喜悦神情;后者则以对话的形式,流露了因捡不到木棉花,渴望花儿快点落下的孩子心声。二者观察点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但一样充满童趣,无不成诗。
又如,笔者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引导孩子们读完阅读材料中《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两首童诗后,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大胆想象,都可以写出与我们读到的诗歌相媲美的童诗。孩子们大受鼓舞,后来笔者收到的如《致蚊子的一封信》《致蜜蜂》《我的玩具小熊》等几十首童趣盎然的作品。
可见,诗就在孩子们身边。给孩子一双慧眼,激活他们的童趣,我们就不难点化一颗颗热爱生活的诗心。
三、赏童诗,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客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童诗也是儿童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写照。因此,小学阶段适当引导孩子们开展儿童诗创作,是完全符合课标理念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积极的探究:
1.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诗是写诗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叩响诗歌大门的第一步。读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堂上可采用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分男女读,配乐读,扮演角色读或定期举办童诗朗诵会等;课外鼓励亲子共读等,让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徜徉在朗朗诗声中,培养语感之余又丰富了积累。
2.析
诗是语言的艺术。“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诗歌的语言都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儿童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赏识童诗的节奏、韵律、诗人锤炼的字句及使用的表現手法等,洞察诗人的心灵轨迹,进而产生共鸣。
3.画
给童诗配画,是近年来我在童诗教学中颇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尝试。学生能够根据诗句的提示展开想象,用质朴的线条、充满童稚的画面,将比较抽象的意境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绘画中感受到诗句蕴含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诗与画的对应表达中提升审美情趣。
4.演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深入理解诗意,笔者喜欢让学生在朗读中表演。如,教到《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的第三幅画面时,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出“双手拍水”“拨弄浪花”“你泼我溅”“笑哈哈”等动作,使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把童真和诗意结合起来,演绎得淋漓尽致。
5.写
如果说,前面的读、赏、画、演等形式,能使学生对诗的感悟升华到了极致,那么,“写”这个环节则是他们诗意释放的突破口。让他们学会在平凡中寻找诗意,感受诗意,在感动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常用的童诗写作方式有仿写、写同题诗、以单元内容为依据进行拓展训练等。
以上几种赏识童诗的做法,是可以交错或有选择地进行的,能使我们的儿童诗教学深入浅出,让无忌的童言肆意流淌。儿童诗的世界异彩纷呈,只要我们呵护好童心,激活童趣,给他们灵性创造的空间,他们就会拥有一个诗意绽放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范红.儿童诗教学: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7).
[2]周晓峰.童心
【关键词】儿童诗创作;教学策略
一、护童心,萌诗意
著名儿童诗人金波老师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古有骆宾王七岁吟就《咏鹅》;王勃六岁能文,十四岁写出千古流传的《滕王阁序并诗》。他们都是孩子,看待世界单纯又本真,常常根据自己的直觉来认识事物,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加上纯真的心灵,在大自然中更容易捕捉到能触动心灵的东西,这就是可贵的童心。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也说过:“诗人在写作时,要把他的政治倾向,把它从哲学里得到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都化为直觉的东西,化为童年的天真,否则诗就丧失了淳朴,就无法感人了。”可见,儿童是最具有诗人的潜质的,他们读诗、写诗,都有着比成年人更优越的条件。我们的儿童诗教学也正是基于儿童的这些天性和独特的认知特点,才显得意义重大。
二、激童趣,育诗心
诗歌源于生活。孩子们今儿登山、戏水、捉迷藏;明儿养猫、养狗、养金鱼……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包罗万象,这就是童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这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就是学生自己的诗。如,笔者班的黄海琳和刘敏君,今年三月的一天在上学时,发现校门口两旁的木棉花开了,小同学们争相去捡拾,于是,笔者鼓励她们把自己所见的一幕写下来:
黄海琳的《木棉花》
春/渐渐来临/她/傲然挺立/面对蓝天白云/羞答答的/脸红了/风爷爷来串门/她与叶子妹妹共舞/阳光伯伯来做客/她抬起头笑了/她的枝干粗壮挺直/像英雄/在别的花争妍斗艳时/她选择落下/小朋友小心地把她捧在手心/瞧/笑得多甜啊
刘敏君的《木棉,木棉》
木棉,木棉/大地轻轻地呼唤着/木棉花在大地的呼声中苏醒了/慢慢地伸展开手脚/露出来了它的小脑袋/可爱极了/木棉,木棉/枝干爸爸低声催促着/快长大,快长大/木棉花动了动身体/长大啦,长大啦/木棉,木棉/快!快!快!/我要抱你回家/小朋友抬头望着它/愿它快点落下
两首诗写的都是木棉花,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可前者的关注点是在木棉花落下后,捡到花儿的喜悦神情;后者则以对话的形式,流露了因捡不到木棉花,渴望花儿快点落下的孩子心声。二者观察点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但一样充满童趣,无不成诗。
又如,笔者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引导孩子们读完阅读材料中《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两首童诗后,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大胆想象,都可以写出与我们读到的诗歌相媲美的童诗。孩子们大受鼓舞,后来笔者收到的如《致蚊子的一封信》《致蜜蜂》《我的玩具小熊》等几十首童趣盎然的作品。
可见,诗就在孩子们身边。给孩子一双慧眼,激活他们的童趣,我们就不难点化一颗颗热爱生活的诗心。
三、赏童诗,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客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童诗也是儿童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写照。因此,小学阶段适当引导孩子们开展儿童诗创作,是完全符合课标理念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积极的探究:
1.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诗是写诗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叩响诗歌大门的第一步。读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堂上可采用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分男女读,配乐读,扮演角色读或定期举办童诗朗诵会等;课外鼓励亲子共读等,让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徜徉在朗朗诗声中,培养语感之余又丰富了积累。
2.析
诗是语言的艺术。“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诗歌的语言都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儿童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赏识童诗的节奏、韵律、诗人锤炼的字句及使用的表現手法等,洞察诗人的心灵轨迹,进而产生共鸣。
3.画
给童诗配画,是近年来我在童诗教学中颇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尝试。学生能够根据诗句的提示展开想象,用质朴的线条、充满童稚的画面,将比较抽象的意境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绘画中感受到诗句蕴含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诗与画的对应表达中提升审美情趣。
4.演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深入理解诗意,笔者喜欢让学生在朗读中表演。如,教到《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的第三幅画面时,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出“双手拍水”“拨弄浪花”“你泼我溅”“笑哈哈”等动作,使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把童真和诗意结合起来,演绎得淋漓尽致。
5.写
如果说,前面的读、赏、画、演等形式,能使学生对诗的感悟升华到了极致,那么,“写”这个环节则是他们诗意释放的突破口。让他们学会在平凡中寻找诗意,感受诗意,在感动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常用的童诗写作方式有仿写、写同题诗、以单元内容为依据进行拓展训练等。
以上几种赏识童诗的做法,是可以交错或有选择地进行的,能使我们的儿童诗教学深入浅出,让无忌的童言肆意流淌。儿童诗的世界异彩纷呈,只要我们呵护好童心,激活童趣,给他们灵性创造的空间,他们就会拥有一个诗意绽放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范红.儿童诗教学: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7).
[2]周晓峰.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