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文件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学校体育必须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1.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增强体质,学习体育“三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体育校本课程要求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并针对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千差万别来进行课程开发。同时,校本课程反映了课程管理地方化和民主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这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全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参与到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来。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从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2.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我国课程开发的权利一度集中于国家,长期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缺少对课程实践反思的主动性。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做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的准备。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因此,体育教师通过对课程开发,进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尝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
现在,许多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有所不满,他们与体育教学内容接触最多、最深,最能反映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总体感觉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趣味;第二,对长跑类的教学内容有强烈的惧怕和畏惧;第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被达标项目所替代的现象很反感,反应也很强烈,等等。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原有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学生的体育经验出发,考虑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1.体育校本课程方案的制定
(1)校本课程的确立要体现国家和本校的课程目标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其目标的确立要能体现本校的体育特色和本校运动项目的地方特色。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几个体系,避免目标过于单一或过大,要注重课程目标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因此,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国家对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基础之上。
(2)科学地分析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依据应遵照《决定》和《纲要》等文件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善于借鉴以往和现有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学校已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适应性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所处地理环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
(3)加强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
进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应注意各个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层次教学计划之间要体现渐进性和持续性。新形势下,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要求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要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因此,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之前,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兴趣和动机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因此,通过若干学时或若干单元的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这也是体育教师在今后制定课程方案时值得深思的问题。
2.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调动师生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程度,是取得学校校本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和进步的关键。有调查显示,有近40%的领导对开发校本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要引导和带动这部分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应积极地做好宣传工作,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在此基础和前提下,建立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加强开发和领导。
(2)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观念下,调动体育教师参加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其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校本课程的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再次,让优秀教师代表参加校本课程的组织机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首先,校本课程开发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爱好等;其次,做好体育校本课程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开发的意义;再次,吸收学生进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以及时改进课程改革工作。
3.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策
(1)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目前,部分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采取多种培训的措施和渠道,以提高教师的开发素养,如学术交流、各种短期培训以及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研讨等途径和形式。这使教师在学术交流中学习到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经验,为学校间联合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交流空间。
(2)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应该充分结合各校实际和体育教学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办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特色。自然环境资源是最经济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教师通过对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筛选、开发和利用,进而将学生引入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构建体育知识。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制定与体育校本课程相对应的课堂管理制度
体育校本课程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教学管理者应该把注意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学校应该允许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究式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展开讨论和学习。因此,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教学规范,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各种教学方法。
(2)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的衡量不应使用单一的尺度,应从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入手。实施学业成绩综合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以往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当中,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办法,明确学业管理人员职责,细化学业管理的步骤,规范对学业管理的评价,以求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其学业成绩的各个方面均衡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应加快完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如,注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拓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内容,将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列入到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当中。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 周凯.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探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 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张茂林)
一、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1.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增强体质,学习体育“三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体育校本课程要求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并针对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千差万别来进行课程开发。同时,校本课程反映了课程管理地方化和民主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这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全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参与到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来。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从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2.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我国课程开发的权利一度集中于国家,长期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缺少对课程实践反思的主动性。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做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的准备。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因此,体育教师通过对课程开发,进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尝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
现在,许多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有所不满,他们与体育教学内容接触最多、最深,最能反映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总体感觉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趣味;第二,对长跑类的教学内容有强烈的惧怕和畏惧;第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被达标项目所替代的现象很反感,反应也很强烈,等等。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原有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学生的体育经验出发,考虑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1.体育校本课程方案的制定
(1)校本课程的确立要体现国家和本校的课程目标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其目标的确立要能体现本校的体育特色和本校运动项目的地方特色。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几个体系,避免目标过于单一或过大,要注重课程目标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因此,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国家对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基础之上。
(2)科学地分析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依据应遵照《决定》和《纲要》等文件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善于借鉴以往和现有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学校已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适应性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所处地理环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
(3)加强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
进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应注意各个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层次教学计划之间要体现渐进性和持续性。新形势下,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要求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要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因此,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之前,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兴趣和动机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因此,通过若干学时或若干单元的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这也是体育教师在今后制定课程方案时值得深思的问题。
2.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调动师生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程度,是取得学校校本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和进步的关键。有调查显示,有近40%的领导对开发校本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要引导和带动这部分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应积极地做好宣传工作,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在此基础和前提下,建立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加强开发和领导。
(2)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观念下,调动体育教师参加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其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校本课程的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再次,让优秀教师代表参加校本课程的组织机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首先,校本课程开发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爱好等;其次,做好体育校本课程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开发的意义;再次,吸收学生进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以及时改进课程改革工作。
3.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策
(1)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目前,部分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采取多种培训的措施和渠道,以提高教师的开发素养,如学术交流、各种短期培训以及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研讨等途径和形式。这使教师在学术交流中学习到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经验,为学校间联合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交流空间。
(2)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应该充分结合各校实际和体育教学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办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特色。自然环境资源是最经济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教师通过对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筛选、开发和利用,进而将学生引入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构建体育知识。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制定与体育校本课程相对应的课堂管理制度
体育校本课程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教学管理者应该把注意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学校应该允许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究式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展开讨论和学习。因此,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教学规范,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各种教学方法。
(2)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的衡量不应使用单一的尺度,应从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入手。实施学业成绩综合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以往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当中,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办法,明确学业管理人员职责,细化学业管理的步骤,规范对学业管理的评价,以求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其学业成绩的各个方面均衡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应加快完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如,注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拓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内容,将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列入到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当中。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 周凯.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探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 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