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勇于放弃“master”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英语辩论赛English Debate正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技能,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连贯性,又能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本文从教学中如何把辩论赛引入课堂的具体案例出发,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了一些经验体会。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建构式生态课堂” 辩论赛
一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说:“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地得以体现。一直以来我都在试图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技能,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连贯性,又能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不光是要学习英语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亲自操练学得快。课堂上的辩论赛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泳池,教师给游泳池里注水,鼓励、指导学生下到水里去游,让学生学会“游泳”,从而真正享受“游泳”——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快乐。在教完了高二英语模块五M5之后,我豁然开朗了——英语辩论赛(English Debate)不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吗?
M5的 Unit2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素材,Reading部分就是一场辩论赛的发言稿,是关于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一个经济学家关于选择保护环境还是选择发展经济的辩论。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和有效地辩论,我让学生课前熟读课文,并找出双方的话题及阐述的观点。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环境保护主义者林水清,另一组代表经济学家钱力伟。让学生找出他们话题的点,并把他们简要地写在黑板上,限时5分钟,哪方写的点多哪方就在这轮获胜。学生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如下: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 develop the economy
Points they present: Points they present:
1. Industrial waste 1.factories that control pollution
2. water pollution 2.less production means fewer jobs
3. fishing 3.use recycled materials
4. increasing population 4.make effective laws
5. cut back production 5.pay higher taxe
6. recycling …
…
然后双方就对方的观点进行批驳,以参与者的多少和发言的热烈程度评判输赢。他们可能发现他们既赞成同一个辩手的某些观点,又赞同另一个辩手的某些观点,这是正常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对难以应付的议题处于中间派的立场。在看、听一场辩论赛的同时,要让学生记住:每个辩手发言的目的是要听众相信他的观点。如果辩手善于雄辩,学生就会发现正、反双方的观点他们都赞同。提醒学生在完全看懂、听清,并明白各方所有论点之前,不要忙于下结论。
这次辩论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不足之处有:有些学生课文阅读不充分,不能紧扣话题阐述;有些学生口语表达时词不达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时夹杂汉语;逻辑思辨不清,常常成为反对方的“帮凶”;本打算用来捍卫自己一方的一些论据反而成了对方批驳自己的有力证据;个别学生羞于开口,参与意识不强。
好的方面有: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争先恐后,气氛热烈;能够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Reading部分学到的一些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自觉应用到辩论中。学生的口语才能得以展现,个性得以张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認识。通过反复的辩论和争议,学生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
二
辩论是一种好的语言练习方式,它能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中。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自由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话,就说明他们的英语水平正在提高,通过这次辩论赛我也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训练目的要明确,不要过于追求形式。
要使辩论赛的语言训练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不能为了辩论而辩论,贪图一时的热闹,只注重辩论的形式而无视辩论的内容和效果。
(二)语言输入要充分。
语言习得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只有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输入信息后,课堂教学交际化才会成为可能。要使辩论更加有效,学生就要对辩论的话题熟悉。
(三)调控措施要扎实。
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严格的调控才能达到应有的训练目的,要重视语言活动过程的调控,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准确的指令,避免漫无边际的畅所欲言,不要让英语辩论失控变成英汉夹杂的或者是汉语的辩论。
(四)训练层面要兼顾。
一般说来,在辩论活动中成绩优秀、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特别活跃,而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如果教师不加以干预和调控,课堂上的辩论赛就很容易演变成一部分学生的辩论赛。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让课堂辩论的中心适当偏向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同样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辩论赛只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找到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快乐,有待教师们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建构式生态课堂” 辩论赛
一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说:“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地得以体现。一直以来我都在试图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技能,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连贯性,又能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不光是要学习英语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亲自操练学得快。课堂上的辩论赛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泳池,教师给游泳池里注水,鼓励、指导学生下到水里去游,让学生学会“游泳”,从而真正享受“游泳”——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快乐。在教完了高二英语模块五M5之后,我豁然开朗了——英语辩论赛(English Debate)不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吗?
M5的 Unit2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素材,Reading部分就是一场辩论赛的发言稿,是关于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一个经济学家关于选择保护环境还是选择发展经济的辩论。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和有效地辩论,我让学生课前熟读课文,并找出双方的话题及阐述的观点。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环境保护主义者林水清,另一组代表经济学家钱力伟。让学生找出他们话题的点,并把他们简要地写在黑板上,限时5分钟,哪方写的点多哪方就在这轮获胜。学生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如下: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 develop the economy
Points they present: Points they present:
1. Industrial waste 1.factories that control pollution
2. water pollution 2.less production means fewer jobs
3. fishing 3.use recycled materials
4. increasing population 4.make effective laws
5. cut back production 5.pay higher taxe
6. recycling …
…
然后双方就对方的观点进行批驳,以参与者的多少和发言的热烈程度评判输赢。他们可能发现他们既赞成同一个辩手的某些观点,又赞同另一个辩手的某些观点,这是正常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对难以应付的议题处于中间派的立场。在看、听一场辩论赛的同时,要让学生记住:每个辩手发言的目的是要听众相信他的观点。如果辩手善于雄辩,学生就会发现正、反双方的观点他们都赞同。提醒学生在完全看懂、听清,并明白各方所有论点之前,不要忙于下结论。
这次辩论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不足之处有:有些学生课文阅读不充分,不能紧扣话题阐述;有些学生口语表达时词不达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时夹杂汉语;逻辑思辨不清,常常成为反对方的“帮凶”;本打算用来捍卫自己一方的一些论据反而成了对方批驳自己的有力证据;个别学生羞于开口,参与意识不强。
好的方面有: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争先恐后,气氛热烈;能够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Reading部分学到的一些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自觉应用到辩论中。学生的口语才能得以展现,个性得以张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認识。通过反复的辩论和争议,学生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
二
辩论是一种好的语言练习方式,它能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中。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自由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话,就说明他们的英语水平正在提高,通过这次辩论赛我也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训练目的要明确,不要过于追求形式。
要使辩论赛的语言训练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不能为了辩论而辩论,贪图一时的热闹,只注重辩论的形式而无视辩论的内容和效果。
(二)语言输入要充分。
语言习得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只有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输入信息后,课堂教学交际化才会成为可能。要使辩论更加有效,学生就要对辩论的话题熟悉。
(三)调控措施要扎实。
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严格的调控才能达到应有的训练目的,要重视语言活动过程的调控,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准确的指令,避免漫无边际的畅所欲言,不要让英语辩论失控变成英汉夹杂的或者是汉语的辩论。
(四)训练层面要兼顾。
一般说来,在辩论活动中成绩优秀、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特别活跃,而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如果教师不加以干预和调控,课堂上的辩论赛就很容易演变成一部分学生的辩论赛。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让课堂辩论的中心适当偏向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同样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辩论赛只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找到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快乐,有待教师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