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对于特定主题或特定概念,我们很容易问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也很容易问一些无法回答的困难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一些可以解答的、有启发性的,能够起到媒介作用的问题。[1]在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理念下,学校课堂教学是在“大概念”引领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发现和探究”,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当中深入思考,而不只是给出标准答案。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涉及范围广,充满迁移的可能性,围绕问题架构的深度学习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问题情境 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活情境,关联设疑
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条过道,通过它们,学习者可以探索内容中或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2]这里的大概念可指美术学科的核心内容,可以将一节课的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也可以是指向某种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生活认知和生活体验。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经历,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有兴趣与参与其中,乐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这时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作为需要灌输的内容。经过问题情境下的美术学习,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就可以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已知,启发探索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关联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能够利用已知知识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可以探索当前要学习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不是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利用已知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通过问题情境梯次性的探索新知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利用已知对问题展开探索,探索建立在自身观点之上,完成由已知到新知的迁移。因此,问题的设置需要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并引发学生思考。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片段化,而是系统化,从而形成“大美术”概念,艺术也由浅层的知道升华为深层的创造。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美术知识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最终能把课堂知识“学以致用”。
二、深度思考,自主探疑
1.巧设问题串,思考有梯次
问题是推进课堂得以进行的动力所在,如何让问题的力量层层推进、源源不断呢?美术课堂中问题串的巧妙运用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让思维“联起来”。问题串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问题的目的性,综合课堂情境,问题串要达到的效果;其次,问题串设计的价值,问题串能帮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再次,问题串设计要有障碍,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建构中形成体系;最后,问题串要开放式,通过一系列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学生跟随不断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产生解开谜团的兴趣,思维空间由小变大,思考逐渐变的有深度。
2.活用任务链,评估有方法
任务链是由若干任务组合而成的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活动组合,这种由易到难的渐变过程与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相互呼应。学生有层次、连贯的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对课堂学习评估的过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链的应用对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学生的难度降低,学习内容由易到难逐渐完成,学习过程更有成就感、愉悦感。
三、思维碰撞,聚力破疑
1.内容分解,各司其职
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它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因此,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合作是否有效,有效的合作才能让课堂高效。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探究性,问题的探究要有难度、有价值,学习内容可以具体分解给小组成员,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这样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合作学习才具有意义。
2.取其所长,破难解疑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的分工要考虑成员的兴趣和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有擅长的方面,小组成员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全局观念,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确保小组合作有序、高效的开展。教师还要参与学习讨论,不断的引导、启发成员的思维碰撞,引领学生探究合作更加深入;把握各组之间的学习情况,相应的调整合作时间;小组展示成果时需要清晰的阐述,耐心的倾听,客观的评价,教师及时总结、激励评价合作成果。
美术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关联性,通过问题学生能够联系已学知识、生活体验和即将学习知识之间展开思考;带着心中的疑惑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问题串的巧妙运用能让学生化繁为简,层层递进;任务设置是评价的方法,评估能够有效的串联所学知识,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课堂难点,一人之力无法解决时就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碰撞破解难题,小组成员都能从中获益;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知识得到了迁移和应用,高阶思维在学生的脑中逐渐形成。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将课堂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学习再回归到生活中,对生活中出现的艺术有了审美判断,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发现美之后进行的艺术创作,这才是美术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深度学习,把知识迁移到艺术创作、生活体验等方方面面,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用艺术的眼光欣赏生活、领略人生!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01).
[2](美)格兰特·威金斯,(美)杰伊·麦克泰勒.追求理解的教育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作者简介:孙翠翠(1987.9),女,漢族,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市温泉学校,职称:一级教师。
关键词:美术教学 问题情境 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活情境,关联设疑
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条过道,通过它们,学习者可以探索内容中或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2]这里的大概念可指美术学科的核心内容,可以将一节课的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也可以是指向某种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生活认知和生活体验。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经历,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有兴趣与参与其中,乐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这时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作为需要灌输的内容。经过问题情境下的美术学习,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就可以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已知,启发探索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关联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能够利用已知知识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可以探索当前要学习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不是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利用已知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通过问题情境梯次性的探索新知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利用已知对问题展开探索,探索建立在自身观点之上,完成由已知到新知的迁移。因此,问题的设置需要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并引发学生思考。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片段化,而是系统化,从而形成“大美术”概念,艺术也由浅层的知道升华为深层的创造。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美术知识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最终能把课堂知识“学以致用”。
二、深度思考,自主探疑
1.巧设问题串,思考有梯次
问题是推进课堂得以进行的动力所在,如何让问题的力量层层推进、源源不断呢?美术课堂中问题串的巧妙运用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让思维“联起来”。问题串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问题的目的性,综合课堂情境,问题串要达到的效果;其次,问题串设计的价值,问题串能帮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再次,问题串设计要有障碍,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建构中形成体系;最后,问题串要开放式,通过一系列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学生跟随不断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产生解开谜团的兴趣,思维空间由小变大,思考逐渐变的有深度。
2.活用任务链,评估有方法
任务链是由若干任务组合而成的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活动组合,这种由易到难的渐变过程与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相互呼应。学生有层次、连贯的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对课堂学习评估的过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链的应用对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学生的难度降低,学习内容由易到难逐渐完成,学习过程更有成就感、愉悦感。
三、思维碰撞,聚力破疑
1.内容分解,各司其职
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它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因此,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合作是否有效,有效的合作才能让课堂高效。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探究性,问题的探究要有难度、有价值,学习内容可以具体分解给小组成员,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这样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合作学习才具有意义。
2.取其所长,破难解疑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的分工要考虑成员的兴趣和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有擅长的方面,小组成员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全局观念,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确保小组合作有序、高效的开展。教师还要参与学习讨论,不断的引导、启发成员的思维碰撞,引领学生探究合作更加深入;把握各组之间的学习情况,相应的调整合作时间;小组展示成果时需要清晰的阐述,耐心的倾听,客观的评价,教师及时总结、激励评价合作成果。
美术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关联性,通过问题学生能够联系已学知识、生活体验和即将学习知识之间展开思考;带着心中的疑惑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问题串的巧妙运用能让学生化繁为简,层层递进;任务设置是评价的方法,评估能够有效的串联所学知识,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课堂难点,一人之力无法解决时就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碰撞破解难题,小组成员都能从中获益;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知识得到了迁移和应用,高阶思维在学生的脑中逐渐形成。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将课堂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学习再回归到生活中,对生活中出现的艺术有了审美判断,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发现美之后进行的艺术创作,这才是美术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深度学习,把知识迁移到艺术创作、生活体验等方方面面,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用艺术的眼光欣赏生活、领略人生!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01).
[2](美)格兰特·威金斯,(美)杰伊·麦克泰勒.追求理解的教育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作者简介:孙翠翠(1987.9),女,漢族,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市温泉学校,职称: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