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处于长知识的阶段,所有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图文并茂,让他们感觉有趣,适当的带领他们去近郊走走,让他们认识更多的东西,从玩闹中得到知识,也完成了你教学的要求,适当的添加小游戏益智的那种,活跃自己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55-01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因此,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
  小學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读中感悟文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妨跟学生同读文章,比如低年级的文章,可以带领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本来本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课本剧,你可以带领孩子们演一演。在表演中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扯着嗓子”什么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样孩子在表演中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成语的意思,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也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小游戏,很简单,我们再教低年级的写字环节是,经常玩开火车的小游戏,这样既检查了孩子生字掌握的情况,同时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这也是一种师生互动。不过这只是个例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小游戏,把他插入到教学中去,效果应该很不错。阅读水平是潜移默化的,需要多读书形成语感。如果急功近利,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如何增添实效性,最重要的是多做一些实际的练习。比如口语交际的扩展,或者仿句扩句的练习。至于五、六年级,可以传授一些阅读技巧和模式,毕竟太早的让孩子思维模式化不太好。
  小学中年级的认与写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训练科目。首先,认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础的科目,任何教学离开认知教学都是空谈。因此,如何渗透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认知上反复训练,多向训练是教师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其次,认知教学是直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的环节,这个环节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无法切实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所有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困难。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如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与训练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再次,就是写的训练。写的训练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认知,写的训练才有意义,否则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理想的目的。写的训练是操作科目,学生的写的训练的规范性是教师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例如,写字的规范,姿势的规范,写字后记忆的训练都属于学生写的训练的范畴。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复习考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头绪多,复习起来特别困难。语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但语文不能被看作一个知识系统,尤其不能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教。首先语文教师会系统的来进行复习工作,其次,你可以到新华书店里去看看小升初的相关书籍资料。最好是多问问孩子的老师们,尤其是那种很有资历的老教师,他们很有相关的教学经验。会有帮助的。把语文单纯当作知识来教,既不符合语文的规律,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那么在小学六年级即将毕业前夕,如何让学生在“轻负担,高效率”的课改今天,有效进行知识整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归类复习:基础知识、阅读分析、写作。其实基础知识掌握了,有助阅读分析以及写作能力;阅读分析要掌握各类题型,然后举一反三;作文,掌握写作框架,整理平时自己优秀的习作,另外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及时作文,这样的文章真切感人。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华强.培养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6(2):43-44.
  [2] 郭筱硌.小学语文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解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作文这个事情本身并不能影响做人,但以一种生活态度的观点去对待作文,会发现,作文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做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这并不是作文形式本身的影响,而是生活态度对做人的影响。所谓生活即作文,所谓作文如做人,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
自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活以来,如何使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服务,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便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尤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了出来。就业压力.激烈竞争、多元化价值观以及物质生活的刺激和蕾惑面前,中职生面对生活和学习问题时常感到难以应对。他们所面
A variable separation approach is used to obtain exact solutions of the (2+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Nizhnik-Novikov-Veselov equation. Two of these exact solut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多样化的对话能促使学生探究文本最深处,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方式,更能构筑起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努力构建多元对话,使学习更为高效。  一、师本对话,确定课堂重点  在师本对话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找到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确定课堂
“引导教学法”又叫“实践导向法”、“行动引导法”、“活动导向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引导学习行动的一种课程活动模式。从其实质性内容来析解,“引导教学法”是由各类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性概念。它主要包括“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多个方面。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既可单独直接使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他们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运用阅读方法。学者梁启超提出教人要以教授方法为主,在指導初中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智慧引领,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理解题目,预测行文思路  很多文章的题目往往也起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效果,在指导初中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抓住文章的题目,在理解文章题
遵循语言学规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课堂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这需要教师深入解读课文、敏捷的操纵课堂,悉心策划教学方案,以及掌控学生学习状况等。以下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对语文教材的诠释  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师生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因此,我们必须让師生进入课文,寻找各种方式仔细品味课文,详细研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课文理解上还要独树一帜。凭借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