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他们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运用阅读方法。学者梁启超提出教人要以教授方法为主,在指導初中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智慧引领,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理解题目,预测行文思路
很多文章的题目往往也起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效果,在指导初中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抓住文章的题目,在理解文章题目的基础上揣测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学习《错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目,思考文题《错过》为何意,揣测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如何撰写。有学生分析文本的题目,认为作者必然描写了各种不同的错过,可能还会分析错过的原因,探究如何能够不再错过值得珍惜的事物。在学生理解文题,预测文章创作思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文本的内容,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的创作具有内在逻辑美,作者先提出了观点,阐述了各种大小不同的“错过”,然后分析人生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错过”,然后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要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错过”,最后强调一定要把握住最关键的机会,不能轻易错过。在这番分析对比后,学生发现了作者论述的严密性,作者每句话都围绕题目《错过》展开,提出“错过”虽然是人生的常态,但是如果能及时采取行动,还能避免“错过”,让人生不再有遗憾。
叶圣陶提出阅读方法不仅仅只是机械地理解词句的意思、背诵句子、研究修辞手法,更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预测行文思路,并将自己的预测和课文进行对比,在对比差异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尝试总结,概括表达特色
体会文章的表达特色,这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运用的描写、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体会文本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文章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在深入剖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会有所提高。
阅读《鼎湖山听泉》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摘取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材料,让学生加以分析,分析它们的表达特色,并总结这种表达方式在文本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学生分析发现,这是一组排比句,而其中连续使用了多个“如”字,表示这个句子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复沓式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显得更富有生气,描写更加形象,让读者从不同的方面感受泉水的声音,体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写听泉而不写看泉的原因,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生在分析后发现作者用“听”描写了“眼不见,耳则愈灵”的状态,充分融入联想的创作手法,让文章显出新意。在分析《鼎湖山听泉》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探究其他文本的表达特色,做到举一反三,尝试概括各种表达方式的特色。例如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促使形象描写更加生动,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能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等。
在指导初中生学习的时候,也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概括能力,将其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尝试总结概括文章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形成知识建构,提高语文素养。
三、补充留白,延续想象空间
在不少文本中都有留白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留白部分进行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变通思维,消化文本的内容,提出阅读文本的看法。大作家巴尔扎克提出能思考的人是力量无比的人,想象也是思考的一种形式,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处运用了留白的方法,并未直接言明孔乙己的结局,而是用“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样的推测性句子促使读者产生猜想,尝试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结尾处的留白,分析“大约、的确”两词用在一起是否矛盾,分析作者为何不直接说明孔乙己的状态。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想象,有学生在分析中表示:“丁举人的残忍、酒客的冷漠,促使孔乙己必然会以死亡告终,所以作者用了‘的确’一词,然而即使是‘我’,也对孔乙己的命运十分冷漠,并未真正去探究,所以其实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并不肯定,因此要用‘大约’。作者这么写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凸显出孔乙己悲惨的生存状态,这能让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学生的联想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他们调动思维,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联想文章留白处的方式化实为虚,尝试补充文章的情节,感受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创作手法。
在引导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学习方案,让学生在阅读中尝试使用预测法、概括法、想象法等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23001)
一、理解题目,预测行文思路
很多文章的题目往往也起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效果,在指导初中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抓住文章的题目,在理解文章题目的基础上揣测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学习《错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目,思考文题《错过》为何意,揣测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如何撰写。有学生分析文本的题目,认为作者必然描写了各种不同的错过,可能还会分析错过的原因,探究如何能够不再错过值得珍惜的事物。在学生理解文题,预测文章创作思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文本的内容,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的创作具有内在逻辑美,作者先提出了观点,阐述了各种大小不同的“错过”,然后分析人生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错过”,然后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要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错过”,最后强调一定要把握住最关键的机会,不能轻易错过。在这番分析对比后,学生发现了作者论述的严密性,作者每句话都围绕题目《错过》展开,提出“错过”虽然是人生的常态,但是如果能及时采取行动,还能避免“错过”,让人生不再有遗憾。
叶圣陶提出阅读方法不仅仅只是机械地理解词句的意思、背诵句子、研究修辞手法,更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预测行文思路,并将自己的预测和课文进行对比,在对比差异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尝试总结,概括表达特色
体会文章的表达特色,这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运用的描写、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体会文本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文章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在深入剖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会有所提高。
阅读《鼎湖山听泉》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摘取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材料,让学生加以分析,分析它们的表达特色,并总结这种表达方式在文本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学生分析发现,这是一组排比句,而其中连续使用了多个“如”字,表示这个句子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复沓式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显得更富有生气,描写更加形象,让读者从不同的方面感受泉水的声音,体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写听泉而不写看泉的原因,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生在分析后发现作者用“听”描写了“眼不见,耳则愈灵”的状态,充分融入联想的创作手法,让文章显出新意。在分析《鼎湖山听泉》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探究其他文本的表达特色,做到举一反三,尝试概括各种表达方式的特色。例如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促使形象描写更加生动,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能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等。
在指导初中生学习的时候,也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概括能力,将其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尝试总结概括文章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形成知识建构,提高语文素养。
三、补充留白,延续想象空间
在不少文本中都有留白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留白部分进行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变通思维,消化文本的内容,提出阅读文本的看法。大作家巴尔扎克提出能思考的人是力量无比的人,想象也是思考的一种形式,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处运用了留白的方法,并未直接言明孔乙己的结局,而是用“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样的推测性句子促使读者产生猜想,尝试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结尾处的留白,分析“大约、的确”两词用在一起是否矛盾,分析作者为何不直接说明孔乙己的状态。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想象,有学生在分析中表示:“丁举人的残忍、酒客的冷漠,促使孔乙己必然会以死亡告终,所以作者用了‘的确’一词,然而即使是‘我’,也对孔乙己的命运十分冷漠,并未真正去探究,所以其实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并不肯定,因此要用‘大约’。作者这么写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凸显出孔乙己悲惨的生存状态,这能让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学生的联想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他们调动思维,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联想文章留白处的方式化实为虚,尝试补充文章的情节,感受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创作手法。
在引导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学习方案,让学生在阅读中尝试使用预测法、概括法、想象法等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