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初步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但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扭曲了我们的课程改革。该怎样走出这些“误区”?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反思。
一、课堂教学形式化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不论什么内容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作为示范的公开课更是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本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但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进行讨论。有些问题值得讨论,但有的教师只给几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纵、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小组合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小组成员组建合理;二是鼓励学生在组内单独发言后再组织交流;三是教师应积极参与,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合作伙伴;四是交流后应学会小组总结汇报。
二、课堂教学情境不和谐
有的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唱歌,加之多媒体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难以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及时间。
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氛围里。而目前,许多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人为地编造,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在匆忙的教学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境本身,而忽略了学习内容,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了。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考虑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活动而活动。
三、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不合理
场面热闹,实效甚微是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任务缺乏有效性,也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个词语叫做“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去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为目的去设计任务,真正实现任务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例如,我在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SectionA部分。我设计了一个“上学方式调查”的任务,要求学生随意找自己的伙伴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usually/oftenget to school……”“I never get to school……”来进行调查交流,完成调查表,然后用句型:“usually/often gets toschool bv bike He/She never goes bv car…”向全班进行汇报。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比较明确,为了完成调查表格,学生必须会说本课的新句型。而且因为询问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使用这些新句型时就不会紧张、拘束,反而更加自信,更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第一,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能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合理分配,确保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在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也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畏惧和紧张。第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自然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生活经验。学生对于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任务,会很积极、很自信地投入其中。
四、评价空洞,滥用鼓励
我们提倡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于是,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出,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语比比皆是,也经常听到“噼噼啪啪”的掌声。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实际上,这样太多太滥的鼓励毫无价值和意义,学生都听腻了。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
诚然,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这个“夸”要有一个度,明明是缺点、错误,也要先表扬,这样的表扬和“皇帝的新装”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一个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未来怎么能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性原则,才是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评价。
五、教学手段成为束缚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件制作成为一大“时髦”,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每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产生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一些教师整天忙于学习课件制作,而放松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有的教师为了上一节观摩课,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课件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教师只有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同时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形式化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不论什么内容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作为示范的公开课更是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本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但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进行讨论。有些问题值得讨论,但有的教师只给几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纵、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小组合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小组成员组建合理;二是鼓励学生在组内单独发言后再组织交流;三是教师应积极参与,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合作伙伴;四是交流后应学会小组总结汇报。
二、课堂教学情境不和谐
有的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唱歌,加之多媒体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难以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及时间。
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氛围里。而目前,许多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人为地编造,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在匆忙的教学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境本身,而忽略了学习内容,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了。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考虑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活动而活动。
三、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不合理
场面热闹,实效甚微是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任务缺乏有效性,也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个词语叫做“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去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为目的去设计任务,真正实现任务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例如,我在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SectionA部分。我设计了一个“上学方式调查”的任务,要求学生随意找自己的伙伴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usually/oftenget to school……”“I never get to school……”来进行调查交流,完成调查表,然后用句型:“usually/often gets toschool bv bike He/She never goes bv car…”向全班进行汇报。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比较明确,为了完成调查表格,学生必须会说本课的新句型。而且因为询问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使用这些新句型时就不会紧张、拘束,反而更加自信,更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第一,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能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合理分配,确保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在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也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畏惧和紧张。第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自然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生活经验。学生对于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任务,会很积极、很自信地投入其中。
四、评价空洞,滥用鼓励
我们提倡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于是,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出,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语比比皆是,也经常听到“噼噼啪啪”的掌声。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实际上,这样太多太滥的鼓励毫无价值和意义,学生都听腻了。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
诚然,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这个“夸”要有一个度,明明是缺点、错误,也要先表扬,这样的表扬和“皇帝的新装”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一个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未来怎么能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性原则,才是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评价。
五、教学手段成为束缚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件制作成为一大“时髦”,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每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产生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一些教师整天忙于学习课件制作,而放松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有的教师为了上一节观摩课,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课件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教师只有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同时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