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生成性资源,突显教师教学智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交互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实现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内容或程序的新教学过程的生成,同时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成性资源 教学智慧
  课堂是活的,任何可能发生在课堂上的事都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因为它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会,富有教育价值。这些就是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这些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和谐资源、基础性资源、错误资源、歧路资源、偶发资源、特殊资源等。依据不同类型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富有智慧地处理,才能突出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关注和谐资源,体现教师的实践智慧
  “和谐资源”的生成,往往是课堂上的亮点。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自己探索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个学生提出:“我在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直角梯形,把这两个直角梯形拼起来,就成了一个长方形,同样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顺着学生的思路,我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探索其他不同的剪拼方法。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刚刚受到的启发,又一次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结果,不仅顺利地推导出了面积公式,而且在举一反三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巧妙地利用“和谐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富活力,体现教师的实践智慧,让课堂渐入佳境,别有洞天。
  二、推进基础资源,展示教师的“画龙点睛”的智慧
  新课程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这是符合计算教学改革客观要求的。学生在探索算法、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可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预设学生的具体算法,有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的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虽有引导优化算法的意识,但教学处理得不够到位。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教材让学生探索24 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24 6的计算基础,因此不觉得困难。学生通过操作小棒,相应地提出:(1)先算24 6=30,再算30 3=33;(2)先算1 9=10,再算10 23=33;(3)先算4 9=13,再算20 13=33。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加以比较,因此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的认识并不清晰。实际上,学生提出的这些多样的算法,本质上都是4 9=13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一种方法是先算4 6,第二种方法是先算1 9,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算4 9。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现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先相加;由于结果满10了,因此最后得到三十几。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体现在画龙点睛上。
  三、聚焦错误资源,突出教师的“大”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恰恰体现了教学存在的意义,而不发生错误倒是不正常的。课堂是有时间规定的活动,教师不能“矫枉过正”,把学生所有错误都当做资源,事实上,教师也不可能解决每一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有当堂解读学生错误的性质和判断其与教学相关性的能力。一般来说,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应该具备对典型、反衬和促进生成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评价、争辩、验证等方式放大学生的想法,把看起来细小的思考放到全班关注的显微镜下,凸显生成生资源的价值。说到底,教师只有在对学生各种错误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错误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资源,突出教师的“大”智慧。
  四、调整歧路资源,体现教师的灵活应变的智慧
  课堂上,有时学生并不顺着教师预设的思路走,甚至与教师的预设背道而驰。面对这些“歧路动态资源”,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拉,还是因势利导、巧妙利用?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牵着学生走,无疑置“动态生成资源”于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看看下面的例子。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一番铺垫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节课——”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教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我从书上看到的。”教师接着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该生摇摇头。教师接着说:“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来试一试。”由于教师巧妙地为学生“指点航向”,教学便沿着正确的轨迹顺利运行。
  五、利用偶发资源,凸显教师随机应变的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一些教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如果换一种视角,把它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则能让课堂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例如:一位教师正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突然,圆规脚尖脱落了,而且,由于画圆之前没有画出圆心,于是教师打算擦掉重画。突然他灵机一动,立即调整心态,故作难色“求”学生:“你们能帮老师出出点子,把这个圆补画完整吗?”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没变,只要找准圆心就行。一个学生说:“先用圆规在未画好的圆内比划几次,再确定圆心。”一个学生说:“那样不准确,也不科学。可以用直尺量一量找出直径,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另一个学生说:“可以将圆规的一个脚尖放在圆上,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不变,画一个新圆;再在圆上换个位置按同样的方法再画出一个新圆,这两个新圆的交点就是圆心。”教师让学生分别演示。面对偶发事件,教师恰到好处地随机应变,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巩固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由于学生对弥补教师“失误”的工作倍感兴趣,因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尤为牢固。聪慧地利用偶发教学资源,能让教学危机转化为教学良机。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文英.课堂生成性资源有效处理的策略.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逐渐受到重视,数学教学的方式已经不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方式。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成性课堂逐渐演变成最适合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生成性教学模式满足了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需要。文章对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 生成性课堂 构建策略  1.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摘 要: 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是在学生接触有限项问题之后第一次接触无限项,在数学证明中首次用到省略号,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寻找一种更通俗的教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校门口整齐地停放着一排自行车,被一名同学不小心撞倒了一辆,紧接着,第二辆倒了,三辆、四辆……最后全部倒向一个方向.这是几天前发生在学校门口的一幕.我在上数学归纳法这节课时先讲了上面这个故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的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值得思索的问题很多,现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发现。  1.进行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的具体做法:集体备课为主,个人备课为辅;先行的个人备课要备切入点(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目的:通过观察牡蛎糖胺聚糖(O-GAG)对过氧化氢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牡蛎糖胺聚糖(O-GAG)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ECV304),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法观察分析O-GAG对损伤及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用化学比色的方法测定分析O-GAG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老师们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知识点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变化大、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在不断下降。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文章就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学习力 提升方法  早在70年代,美国预言家阿尔涅·托夫勒就指出:“未来的
摘 要: 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单凭教师的讲授和课堂上充满形式化的讨论,那么教学就成了花架子,没有知识的储备,学生的学习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应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不能走极端。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开展自主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扩大知识储备和激发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大有
摘 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 行为方式 学习兴趣 观察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能
摘 要: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每个学生的自身差异决定他们以不同方式学习数学。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方法多样化 思维水平 思维品质  学生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自身差异决定着他们是以不同方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