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小学生的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努力开发适宜的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和驱动式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之要求,又符合课堂教学之需要。本文根据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定义,从三方面对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会影响学生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平铺直叙的教学模式和一些较为抽象的授课模式不适于小学生。探寻合理的教学方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迫切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找出策略、实践检验、解决问题,深层理解和掌握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根据问题教学法的定义,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问题解决教学法进行开发和应用。
一、精心设计问题,明确发问目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重要开端,是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让问题吸引并引导学生努力进行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益方法。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贴近实际。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还未成熟,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尽量贴近实际,避免问题过大。二是循序渐进。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感,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主线明确。问题的设置应围绕一个主题,突出重点,难易适中。如讲解分数,由于分数的定义对于小学生有些抽象,在讲解分数的定义时,教师可以利用折纸,对分数定义进行理解。教师让学生准备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同样折成二分之一,思考为什么同样都是折成二分之一的纸张,大小却有不同?通过思考讨论,逐层深入地提问,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练习分数的运算,最终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分数的知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发问精神
发问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和紧张的心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问精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小学生的思维整体处在萌芽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有的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有的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过于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好把关,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高发问质量:
一是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然后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提出几个问题,如果组内有学生可以解决提出的问题,就自行组内解决,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列在纸上,留作班级讨论。二是班级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班级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分享给其他组,然后班级一起讨论,如果有的问题其他小组的成员也无法解答,教师就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如在讲方程的计算和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组内自行讨论如何计算方程,说明这样计算的原因,讨论利用方程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发问的精神。这种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小学生自己的能力,主动进行探究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
三、提示解决思路,启发学生思维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单的可以让学生之间讨论解决,复杂的要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完成。如果所有问题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些参考和反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为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味和效率,教师还要自己提前准备一些具有指导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让学生快速地解答出来,在学生努力的思考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给予的问题和提示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讲解追及和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视频游泳场景,让学生逐段分析,哪段时间内两人是追及过程,哪段时间内两人是相遇过程,这样让复杂的追及相遇问题简单化,学生通过直观视频场景对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
以上从三方面具体分析了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从分析中可以发现,问题解决教学法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尝试、勤反思,努力让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莉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廖震波.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会影响学生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平铺直叙的教学模式和一些较为抽象的授课模式不适于小学生。探寻合理的教学方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迫切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找出策略、实践检验、解决问题,深层理解和掌握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根据问题教学法的定义,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问题解决教学法进行开发和应用。
一、精心设计问题,明确发问目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重要开端,是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让问题吸引并引导学生努力进行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益方法。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贴近实际。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还未成熟,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尽量贴近实际,避免问题过大。二是循序渐进。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感,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主线明确。问题的设置应围绕一个主题,突出重点,难易适中。如讲解分数,由于分数的定义对于小学生有些抽象,在讲解分数的定义时,教师可以利用折纸,对分数定义进行理解。教师让学生准备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同样折成二分之一,思考为什么同样都是折成二分之一的纸张,大小却有不同?通过思考讨论,逐层深入地提问,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练习分数的运算,最终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分数的知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发问精神
发问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和紧张的心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问精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小学生的思维整体处在萌芽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有的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有的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过于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好把关,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高发问质量:
一是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然后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提出几个问题,如果组内有学生可以解决提出的问题,就自行组内解决,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列在纸上,留作班级讨论。二是班级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班级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分享给其他组,然后班级一起讨论,如果有的问题其他小组的成员也无法解答,教师就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如在讲方程的计算和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组内自行讨论如何计算方程,说明这样计算的原因,讨论利用方程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发问的精神。这种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小学生自己的能力,主动进行探究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
三、提示解决思路,启发学生思维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单的可以让学生之间讨论解决,复杂的要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完成。如果所有问题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些参考和反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为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味和效率,教师还要自己提前准备一些具有指导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让学生快速地解答出来,在学生努力的思考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给予的问题和提示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讲解追及和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视频游泳场景,让学生逐段分析,哪段时间内两人是追及过程,哪段时间内两人是相遇过程,这样让复杂的追及相遇问题简单化,学生通过直观视频场景对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
以上从三方面具体分析了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从分析中可以发现,问题解决教学法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尝试、勤反思,努力让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莉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廖震波.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