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它在语言的凝练与准确、韵律的优美与和谐及意境的深邃与广阔方面,远非现代文可比。在生物实际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入一些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情,进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和特殊性,具有生命性、实验性、现代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而生物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大致包括: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探究实践、对社会的认识与担当。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将古诗词走进课堂,引入生物教学,让学生利用古诗词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和联想,从而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灵活而富有实效。
一、以“诗 ”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我们生物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因而,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应将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而古诗词渗透生物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诗》)。”生物的殖和发育,这句诗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说明了生物通常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粟中有大量的淀粉,可用于酿酒,酿酒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发酵初期需要先通氧气,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酿酒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多少摄氏度左右,严格把握培养的条件。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的何种试剂检测,若有酒精存在,颜色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酿酒过程中若通入氧气,酒变酸的原因。微生物的繁殖产生何种物质。然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若想纯化这两种微生物,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这两种纯化方法的接种器分别是何种器械,在接种前,需进行严格灭菌。纯化过程中,利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属于何种性质培养基,是否添加需要琼脂。并且进一步思考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延伸到纯化得到的菌株临时保藏与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渗透将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和有趣。
二、以“诗 ”为载体,吃透新知识
借助古诗词的描绘情景,引导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学生深刻理解由于地势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桃花开放要比平原的晚些。还可以进行知识延伸到桃树与其周围的生物的分布上存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理解生物学新知识是指沿着思维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程序。这样不仅能真正吃透所需的生物学知识,吃透了新生物学知识才能自觉地、容易地运用好,才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物知识,更有利于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必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转化为方法、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等,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三、以“诗 ”为载体,加深理解生物学原理
高中生物概念与原理应从理解的实质出发,教师把理解策略看成是促进新旧知识建立起内在联系的一般认知方法。那么,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古诗词教学措施来对学生进行理解策略的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这句诗中,花木向阳是因为植物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向阳花木因为光照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早发芽。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除这因素外,还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再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又如,“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元·关汉卿《增广贤文》)。”有些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组织培养。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原理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延伸到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细胞的脱分化,形成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从以上两个生物课堂引入古诗词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更透彻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将能更好的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中。
四、以“诗 ”为载体,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是多样化的,古诗词渗透入生物课堂教学是很好的教学策略。比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上述外,还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这四种种间关系的图形。这不单加深了生物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養。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等全面得到发展。
五、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古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将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生物新知识、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让古诗词渗透入生物学中的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让学生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全面理解。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优秀的中华古诗词文化成果,而且创造出生物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蒂开花的课堂教育艺术。加强了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未来,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势在必行,在生物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黎国清.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36):147-148.
[2]李伟华.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知识生成策略探索——以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J].考试周刊,2016(98):132-132.
[3]赵明刚.例析高中生物新课标科学方法的培养[J]. 读书文摘,2015(2).
[4]王秀娟.在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人间,2016:203(8).
【关键词】古诗词;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和特殊性,具有生命性、实验性、现代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而生物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大致包括: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探究实践、对社会的认识与担当。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将古诗词走进课堂,引入生物教学,让学生利用古诗词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和联想,从而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灵活而富有实效。
一、以“诗 ”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我们生物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因而,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应将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而古诗词渗透生物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诗》)。”生物的殖和发育,这句诗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说明了生物通常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粟中有大量的淀粉,可用于酿酒,酿酒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发酵初期需要先通氧气,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酿酒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多少摄氏度左右,严格把握培养的条件。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的何种试剂检测,若有酒精存在,颜色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酿酒过程中若通入氧气,酒变酸的原因。微生物的繁殖产生何种物质。然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若想纯化这两种微生物,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这两种纯化方法的接种器分别是何种器械,在接种前,需进行严格灭菌。纯化过程中,利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属于何种性质培养基,是否添加需要琼脂。并且进一步思考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延伸到纯化得到的菌株临时保藏与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渗透将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和有趣。
二、以“诗 ”为载体,吃透新知识
借助古诗词的描绘情景,引导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学生深刻理解由于地势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桃花开放要比平原的晚些。还可以进行知识延伸到桃树与其周围的生物的分布上存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理解生物学新知识是指沿着思维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程序。这样不仅能真正吃透所需的生物学知识,吃透了新生物学知识才能自觉地、容易地运用好,才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物知识,更有利于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必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转化为方法、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等,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三、以“诗 ”为载体,加深理解生物学原理
高中生物概念与原理应从理解的实质出发,教师把理解策略看成是促进新旧知识建立起内在联系的一般认知方法。那么,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古诗词教学措施来对学生进行理解策略的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这句诗中,花木向阳是因为植物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向阳花木因为光照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早发芽。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除这因素外,还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再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又如,“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元·关汉卿《增广贤文》)。”有些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组织培养。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原理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延伸到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细胞的脱分化,形成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从以上两个生物课堂引入古诗词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更透彻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将能更好的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中。
四、以“诗 ”为载体,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是多样化的,古诗词渗透入生物课堂教学是很好的教学策略。比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上述外,还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这四种种间关系的图形。这不单加深了生物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養。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等全面得到发展。
五、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古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将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生物新知识、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让古诗词渗透入生物学中的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让学生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全面理解。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优秀的中华古诗词文化成果,而且创造出生物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蒂开花的课堂教育艺术。加强了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未来,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势在必行,在生物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黎国清.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36):147-148.
[2]李伟华.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知识生成策略探索——以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J].考试周刊,2016(98):132-132.
[3]赵明刚.例析高中生物新课标科学方法的培养[J]. 读书文摘,2015(2).
[4]王秀娟.在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人间,2016: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