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生”情义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它在语言的凝练与准确、韵律的优美与和谐及意境的深邃与广阔方面,远非现代文可比。在生物实际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入一些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情,进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和特殊性,具有生命性、实验性、现代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而生物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大致包括: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探究实践、对社会的认识与担当。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将古诗词走进课堂,引入生物教学,让学生利用古诗词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和联想,从而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灵活而富有实效。
  一、以“诗 ”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我们生物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因而,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应将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而古诗词渗透生物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诗》)。”生物的殖和发育,这句诗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说明了生物通常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粟中有大量的淀粉,可用于酿酒,酿酒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发酵初期需要先通氧气,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酿酒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多少摄氏度左右,严格把握培养的条件。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的何种试剂检测,若有酒精存在,颜色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酿酒过程中若通入氧气,酒变酸的原因。微生物的繁殖产生何种物质。然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若想纯化这两种微生物,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这两种纯化方法的接种器分别是何种器械,在接种前,需进行严格灭菌。纯化过程中,利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属于何种性质培养基,是否添加需要琼脂。并且进一步思考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延伸到纯化得到的菌株临时保藏与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渗透将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和有趣。
  二、以“诗 ”为载体,吃透新知识
  借助古诗词的描绘情景,引导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学生深刻理解由于地势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桃花开放要比平原的晚些。还可以进行知识延伸到桃树与其周围的生物的分布上存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理解生物学新知识是指沿着思维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程序。这样不仅能真正吃透所需的生物学知识,吃透了新生物学知识才能自觉地、容易地运用好,才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物知识,更有利于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必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转化为方法、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等,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三、以“诗 ”为载体,加深理解生物学原理
  高中生物概念与原理应从理解的实质出发,教师把理解策略看成是促进新旧知识建立起内在联系的一般认知方法。那么,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古诗词教学措施来对学生进行理解策略的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这句诗中,花木向阳是因为植物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向阳花木因为光照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早发芽。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除这因素外,还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再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又如,“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元·关汉卿《增广贤文》)。”有些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组织培养。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原理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延伸到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细胞的脱分化,形成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从以上两个生物课堂引入古诗词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更透彻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将能更好的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中。
  四、以“诗 ”为载体,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是多样化的,古诗词渗透入生物课堂教学是很好的教学策略。比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上述外,还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这四种种间关系的图形。这不单加深了生物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養。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等全面得到发展。
  五、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古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将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生物新知识、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让古诗词渗透入生物学中的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让学生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全面理解。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优秀的中华古诗词文化成果,而且创造出生物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蒂开花的课堂教育艺术。加强了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未来,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势在必行,在生物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黎国清.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36):147-148.
  [2]李伟华.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知识生成策略探索——以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J].考试周刊,2016(98):132-132.
  [3]赵明刚.例析高中生物新课标科学方法的培养[J]. 读书文摘,2015(2).
  [4]王秀娟.在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人间,2016:203(8).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的发展之路,通常取决于校长如何做出抉择。而学校的好与不好,通常取决于学校的目标管理方法。所以校长要多强化自己的管理思想,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关注学校师生具体的教学与学习情况,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制定合适的管理目标。一个好的管理目标,进行的顺利的话,会让学校的管理更加合理。  【关键词】中小学校;实施;目标管理  引言: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作一个公司,那么校长就是其中的总裁,教师就是公司的员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国家更加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足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校园足球成为体育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小学校园引进足球项目,促进了小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向发展,也是为我国储备足球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新的教学项目的引进,进展都不会很顺利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通过科学、有效
【摘要】要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跳出囿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模式,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课内外沟通,融洽学科联系,在生活中实践,全方位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开放;教学模式;大语文观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挑战,“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这些异常的行为极大地限制了自闭症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所存在的缺陷,更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关爱,很多成功案例也证明,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这些孩子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干预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就语文学科而言,密切关注并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最终实现语文教育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础所在,一线教师要深刻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质要求,深入探究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从初窥语文之门径,进而深度浸润于语文之境,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内化的培养目标,为助力语文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
在从化区的实地采访中,笔者不仅了解到从化区的教育宏观规划,更观察到了学校特色丰富的校本实践:从化区第六中学的“淳和文化”、江埔街禾仓小学的和雅文化、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的“书艺教育”、太平镇中心小学的“暖心教育”……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文化园景、一个个躬身教诲的教师身影、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童真笑脸活跃眼前,无不彰显着生命成长的力量—— 一个新型的教育生态正在蓬勃发展。  太平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2年,是
【摘要】随堂检测是一种十分常用并且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随堂检测,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情况,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学生通过检测也能进一步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浅谈几点创新设计随堂小测策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堂小测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小测时,应当变革传统模式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泛。微课具有“短、小、悍、微”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而且其集声音、画面、图片等于一体,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微课资源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开发与应用呢?文章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验数学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其学习受情绪影响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尚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