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则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各领域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培养幼儿具备健全人格,是一种开放、综合、拓展式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儿童 奥尔夫 音乐 教学法
自1984年,笔者首次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以来,迄今已有20多个春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它诠释了儿童音乐教育的真谛,它通过音乐打开了一扇知识能力共同提高、智商情商协调发展、体格人格全面进步的大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的理念是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倡导音乐、舞蹈、语言的融合,提倡人人参与并在音乐中通过感官体验理解音乐。那么,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呢?
一、抓住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儿童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说:“儿童阶段是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当把握机会予以启发,这对孩子未来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它,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奥尔夫原本性教育思想,探究的就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它探究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人的生命本身,它注重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的获得,依靠的是人的自身参与,而不是外在知识的灌输。在奥尔夫教育中,儿童对音乐的认知,通过亲身体验,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而不是在困难和压力下获得的。因为它最接近大自然,所以它最适于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儿童可以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和创作,即兴地进行表现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原本性音乐。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儿童内心的需要,是从儿童的本能中诱发出来的。
每个儿童都要学说话,将语言赋予音乐的节奏,利用说话这一形式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从儿童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语言的发展上就有多种方式、方法。
1.用声音“唱”话。对儿童来说,年龄越小唱的兴趣就越浓厚,就越想把要说的话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唱出来。自由即兴的演唱,不受音高、节奏的限制,孩子们很喜欢。这也是孩子最初的作曲。这种教育方法,将复杂的创作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利于孩子连贯性语言的发展,也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
2.用节奏讲话。在奥尔夫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材料,几百首歌不可能是同一种旋律,但完全可以是同一种节奏。人们说话有阴、阳、顿、挫,这里面有一种旋律。我们可以在说话时加上节奏。比如,用“ ”说一个字,如“花 ”、“我”等,用“ ”说两个字,如“春天”、“美丽”,等等,用“ ”说三个字,进而发展到让儿童用“”说一句话,如“我是一个好孩子”等,鼓励儿童将语言进行规范、押韵,这便是诗歌的最初形式。这种方法对孩子语言、乐感的发展十分有益。
3.儿歌创编。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可以对儿歌进行部分或全部创编。如“小鸭子,嘎嘎嘎,摇摇摆摆嘎嘎嘎”这句儿歌可以变换小动物及其叫声,或者改变成“小青蛙,呱呱呱,跳上跳下呱呱呱”等,请孩子创编许多不同的儿歌。再比如,儿歌《小蚂蚁》:小蚂蚁,搬大山,搬呀搬,搬呀搬,大山有多大, 一点小饼干。
由二拍子儿歌转换为三拍子儿歌。
4.听音乐讲故事。当孩子欣赏到一段音乐之后,他们会有与成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时可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音乐中会有谁?它在做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儿童通过自己的讲述,发展了语言,理解了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适于从0岁的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它将人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音响,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如拍手、拍腿、捻指等。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方法,给人以一种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即兴原则
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最突出、最核心的一个原则,它是指在活动中以即兴活动的形式发掘儿童的音乐潜能,培养孩子尝试创作音乐的能力。即兴的目的不是让儿童创作音乐作品,关键是要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即兴创造随处可见。
1.利用身边信手拈来的一切作为打击乐器。儿童可将桌面、椅子、玩具等作为打击乐器使用,他们也可以让报纸发出不同的声音,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做节奏击拍训练。
2.即兴创编节奏、声势。儿童在固定节拍的伴奏下即兴创编不同的节奏,为儿歌进行伴奏,将和声、卡侬、配器等融入游戏中,可以充分体验即兴创作的乐趣。
3.多种方法为音乐伴奏。奥尔夫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优美抒情的,高亢激昂的,欢快活泼的,不同的情绪激发不同的灵感。听音乐绘画也是一种重要的即兴方式。一是充分利用线条表现。跳跃的旋律,儿童会用表示;急促而坚定的声音用∵∷表示,而则表示延续不断的声音。另一种则是完整欣赏音乐后,勾勒出音乐的意境,成为想象画,这就给了孩子足够的创作空间。
儿童在即兴创造与全体合作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遵守社会秩序,这充分体现了奥尔夫“培养社会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原则
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儿童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唱奏甚至伴曲来体验并理解音乐,而不是通过教师、成人的说、教、示范。奥尔夫音乐教育鼓励每一个创作的闪光点,让儿童在轻松、鼓舞的氛围中将深奥、枯燥的音乐元素以最原始、最简捷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在奥尔夫音乐学习过程中,儿童会惊讶的发现,原来音乐可以变成图画,图画也可以是一首美妙的音乐。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时,教师用故事分析音乐中的渐强渐弱的对比,儿童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活动中,大家自主分配狮王、王后、小狮子、各种小动物等角色,用旧的毛巾、丝巾、报纸、玩具互相为各种角色装扮,融入戏剧的成分,再分配台词,排练成童话剧的形式。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综合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诸多因素,培养了儿童参与的意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本土性原则
奥尔夫不倡导使用统一的音乐课本和教材,而是鼓励大家根据本国、本民族的不同特色,以奥尔夫的观念为指导,去不断创编和改进。奥尔夫的教学中,多采用其本土的民歌与童谣。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音乐作品,往往朗朗上口,是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如《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或经典古诗都是极优秀的创作题材。学习这些民歌、歌谣,可以让儿童通过节奏、旋律、乐器、动作创编,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这些学习活动,既提高了儿童的音乐素养,也可以让他们领略到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我眼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为了儿童的音乐,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兴趣。它的教育方法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和原本性,符合儿童特点和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它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作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孩子的即兴创作,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让孩子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让孩子在探索中体验创作的乐趣,进而通过音乐培养健全人格,提升整体素质全面发展,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廖乃雄.儿童的音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廖乃雄.中华学校音乐教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儿童 奥尔夫 音乐 教学法
自1984年,笔者首次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以来,迄今已有20多个春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它诠释了儿童音乐教育的真谛,它通过音乐打开了一扇知识能力共同提高、智商情商协调发展、体格人格全面进步的大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的理念是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倡导音乐、舞蹈、语言的融合,提倡人人参与并在音乐中通过感官体验理解音乐。那么,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呢?
一、抓住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儿童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说:“儿童阶段是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当把握机会予以启发,这对孩子未来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它,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奥尔夫原本性教育思想,探究的就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它探究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人的生命本身,它注重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的获得,依靠的是人的自身参与,而不是外在知识的灌输。在奥尔夫教育中,儿童对音乐的认知,通过亲身体验,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而不是在困难和压力下获得的。因为它最接近大自然,所以它最适于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儿童可以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和创作,即兴地进行表现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原本性音乐。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儿童内心的需要,是从儿童的本能中诱发出来的。
每个儿童都要学说话,将语言赋予音乐的节奏,利用说话这一形式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从儿童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语言的发展上就有多种方式、方法。
1.用声音“唱”话。对儿童来说,年龄越小唱的兴趣就越浓厚,就越想把要说的话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唱出来。自由即兴的演唱,不受音高、节奏的限制,孩子们很喜欢。这也是孩子最初的作曲。这种教育方法,将复杂的创作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利于孩子连贯性语言的发展,也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
2.用节奏讲话。在奥尔夫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材料,几百首歌不可能是同一种旋律,但完全可以是同一种节奏。人们说话有阴、阳、顿、挫,这里面有一种旋律。我们可以在说话时加上节奏。比如,用“ ”说一个字,如“花 ”、“我”等,用“ ”说两个字,如“春天”、“美丽”,等等,用“ ”说三个字,进而发展到让儿童用“”说一句话,如“我是一个好孩子”等,鼓励儿童将语言进行规范、押韵,这便是诗歌的最初形式。这种方法对孩子语言、乐感的发展十分有益。
3.儿歌创编。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可以对儿歌进行部分或全部创编。如“小鸭子,嘎嘎嘎,摇摇摆摆嘎嘎嘎”这句儿歌可以变换小动物及其叫声,或者改变成“小青蛙,呱呱呱,跳上跳下呱呱呱”等,请孩子创编许多不同的儿歌。再比如,儿歌《小蚂蚁》:小蚂蚁,搬大山,搬呀搬,搬呀搬,大山有多大, 一点小饼干。
由二拍子儿歌转换为三拍子儿歌。
4.听音乐讲故事。当孩子欣赏到一段音乐之后,他们会有与成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时可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音乐中会有谁?它在做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儿童通过自己的讲述,发展了语言,理解了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适于从0岁的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它将人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音响,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如拍手、拍腿、捻指等。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方法,给人以一种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即兴原则
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最突出、最核心的一个原则,它是指在活动中以即兴活动的形式发掘儿童的音乐潜能,培养孩子尝试创作音乐的能力。即兴的目的不是让儿童创作音乐作品,关键是要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即兴创造随处可见。
1.利用身边信手拈来的一切作为打击乐器。儿童可将桌面、椅子、玩具等作为打击乐器使用,他们也可以让报纸发出不同的声音,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做节奏击拍训练。
2.即兴创编节奏、声势。儿童在固定节拍的伴奏下即兴创编不同的节奏,为儿歌进行伴奏,将和声、卡侬、配器等融入游戏中,可以充分体验即兴创作的乐趣。
3.多种方法为音乐伴奏。奥尔夫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优美抒情的,高亢激昂的,欢快活泼的,不同的情绪激发不同的灵感。听音乐绘画也是一种重要的即兴方式。一是充分利用线条表现。跳跃的旋律,儿童会用表示;急促而坚定的声音用∵∷表示,而则表示延续不断的声音。另一种则是完整欣赏音乐后,勾勒出音乐的意境,成为想象画,这就给了孩子足够的创作空间。
儿童在即兴创造与全体合作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遵守社会秩序,这充分体现了奥尔夫“培养社会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原则
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儿童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唱奏甚至伴曲来体验并理解音乐,而不是通过教师、成人的说、教、示范。奥尔夫音乐教育鼓励每一个创作的闪光点,让儿童在轻松、鼓舞的氛围中将深奥、枯燥的音乐元素以最原始、最简捷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在奥尔夫音乐学习过程中,儿童会惊讶的发现,原来音乐可以变成图画,图画也可以是一首美妙的音乐。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时,教师用故事分析音乐中的渐强渐弱的对比,儿童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活动中,大家自主分配狮王、王后、小狮子、各种小动物等角色,用旧的毛巾、丝巾、报纸、玩具互相为各种角色装扮,融入戏剧的成分,再分配台词,排练成童话剧的形式。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综合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诸多因素,培养了儿童参与的意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本土性原则
奥尔夫不倡导使用统一的音乐课本和教材,而是鼓励大家根据本国、本民族的不同特色,以奥尔夫的观念为指导,去不断创编和改进。奥尔夫的教学中,多采用其本土的民歌与童谣。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音乐作品,往往朗朗上口,是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如《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或经典古诗都是极优秀的创作题材。学习这些民歌、歌谣,可以让儿童通过节奏、旋律、乐器、动作创编,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这些学习活动,既提高了儿童的音乐素养,也可以让他们领略到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我眼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为了儿童的音乐,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兴趣。它的教育方法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和原本性,符合儿童特点和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它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作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孩子的即兴创作,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让孩子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让孩子在探索中体验创作的乐趣,进而通过音乐培养健全人格,提升整体素质全面发展,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廖乃雄.儿童的音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廖乃雄.中华学校音乐教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